APP下载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7-13李海滨区军杰彭承东孙全凤龚义伟

关键词:根部结肠根治术

李海滨,区军杰,胡 海,彭承东,孙全凤,龚义伟

(梧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梧州 543000)

直肠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等特点[1],患者可因血液播散、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而导致死亡。目前临床对直肠癌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以个体化、全身性为治疗原则[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因其具有微创、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直肠癌的理想手段。但对于是否进行低危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尚未达成一致意见[3,4]。基于此,本研究对梧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8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直肠癌患者,分别给予不保留LCA与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44±12.19)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2.42±.10.74)岁。经统计学分析,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②均为单一病灶,无远处转移及局部浸润;③本次研究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等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肝肾脑等严重基础病,麻醉风险高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②肿瘤侵犯肛提肌及其他临近器官,或存在广泛转移;③既往接受过下腹部手术,存在严重的腹腔粘连;④多发病灶、复发病例及急诊手术病例;⑤肿瘤无法切除,或行姑息性切除/联合脏器切除者。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低位结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以5孔法穿刺,脐部上方1cm作为观察孔,脐两侧各做5mm的操作孔,下腹部两侧各做12mm的操作孔。在乙状结肠系膜内侧向上牵拉,显露乙状结肠及后腹膜交界,在骶胛水平切开腹膜,向上沿着腹主动脉游离到IMA根部,若腹主动脉表面有肿大淋巴结一并予以清除;向(外)左侧进入乙状结肠系膜Toldt’s间隙,拓展形成帐篷式游离乙状结肠系膜至侧腹膜;可以清晰显露自主神经、左输尿管及生殖血管。从血管根部逆向鞘内解剖IMA。裸化出IMA长约8cm,仔细辨认IMA与LCA、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的解剖关系并分别骨骼化,显露肠系膜下静脉(IMV),并在其与LCA交界下方结扎切断IMV,在LCA分叉下1cm处结扎切断IMA,清扫IMA与LCA三角区域的淋巴结及淋巴组织(即第3站淋巴结)。

对照组接受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高位结扎)。将左结肠动脉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进行结扎、切断。其余操作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术,切除肿瘤,重建肠道。

1.4 观察指标①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疗效评价标准[5]:参考欧洲肿瘤年后提出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评价,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4种状态,客观缓解率(O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②手术情况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③术后情况比较。观察并记录住院时间、恢复排气时间、预防性造口发生率、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④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文件(QLQ-30)评价术前、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DCR、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情况比较

2.3 术后情况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出现吻合口瘘、预防性造口各1例,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1例,预防性造口 2例,排尿功能障碍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后情况比较

2.4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术后1年QLQ-30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术后1年QLQ-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直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举恶性肿瘤的第4位[6]。患者可有便秘、里急后重、腹泻、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只主要采用直肠癌根治术治疗[7],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术者提供了开阔的手术视野,术中对患者损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使得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大大提高[8]。随着腹腔镜技术、设备的发展,外科医师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下清扫中小动脉旁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已成为可能[9]。但目前对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安全性、术后临床效果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徐景志等[10]的报道显示,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较保留左结肠动脉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Yasuda等[11]的一项对21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扎方式的疗效相当,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发生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本研究中,两组DCR、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当。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等手术指标的比较中,两组也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为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IMA根部区域淋巴结为直肠癌淋巴引流的第3站,该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与否是判断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标志之一。两种治疗方式对肠系膜下血管根部淋巴结的清扫较为彻底,使得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说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满足血管本部淋巴结廓清的要求。理论上保留LCA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但在手术过程中处理IMA根部时,以无损伤抓钳牵拉血管鞘及部分纤维组织,沿IMA下行清扫至LCA分叉处,脉络化IMA后,完成对IMA根部淋巴结的清扫[13,14],手术时间仅稍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吻合口瘘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15],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可显著增加术后病死率,也可推迟围手术期、术后放化疗时间。目前临床对IMA结扎水平与吻合口漏发生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仍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低位结扎IMA可显著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这可能与高位结扎IMA后吻合口的近段肠管仅靠发自结肠中动脉的边缘动脉提供血供,引起吻合口供血不足有关。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保留LCA后,结肠中动脉发出的边缘支为吻合口的血供来源。而保留LCA后由于LCA及其上支的保留,可更好地为近端结肠残端供血,使得结肠残端血供更为丰富。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与保留LCA可降低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保持无应力状态,增加结肠残端血供有关。此外,由于直肠癌老年患者在高位结肠IMA后,可导致吻合口血流灌注不足,最终可导致吻合口漏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低位结扎保留LCA后,因结肠残端的血供丰富,可避免因非肿瘤因素而过多切除结肠。如不保留LCA可能会考虑血供原因而增加上切缘,不利于无张力吻合。两组术后常规CT复查及监测CEA,随访到发稿时无复发及转移病例。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保留LCA可促进血液流速提高,改善吻合口周围血供,加强营养物质代谢,缩短吻合口愈合时间,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及膀胱功能,从而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根部结肠根治术
一起GIS终端环氧套管法兰根部开裂的原因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想露果实的马铃薯
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诊断及治疗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