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公众药品安全认知度调查与分析
2021-07-13刘丽丽姚立娟
刘丽丽,姚立娟
(盐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江苏 盐城)
0 引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本市医药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药品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药品关乎生命健康,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特殊商品[1]。公众对于药品安全认知度与用药行为会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药品安全监管的能力与水平;而公众满意度是衡量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药品安全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盐城市公众对于药品安全认知度和满意度情况的调查,找出公众认知不足和不满意的焦点,为市政府和药品监管机构提供决策支撑与参考,为推动健康盐城建设建言献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研对象为盐城市常驻居民,调查时间为2020 年12 月1 日至2021 年1 月10 日。公众药品安全认知现状调研包括药品安全认知度和满意度,调研载体为问卷,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盐城市民定向发放。
1.2 问卷设计
问卷包括人口学信息、药品安全认知、药品满意度测评3 个部分共36 道问题:其中调查者基本情况7 题,涉及性别、年龄、学历、医学/药学背景、职业、医疗保险情况、以及所处辖区;纳入打分的安全认知度10 题,每题1 分,总分10 分,认知度问卷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选对得分,错选不得分,不同的选项赋予不同的分值;满意度10 题,每题1 分,总分10 分,按累加量表设计选项并予以赋分,未纳入打分的共9 题。
1.3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汇总的方式,回收问卷并录入,分别采用Excel 和SPSS 软件建立数据库和统计分析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P<0.05 表示。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总浏览量为9651 次,总发放量为7500 次,有效问卷7261 份,有效率96.81%。
2.2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男性2969 人,占比40.89%,女性4292 人,59.11%。在年龄方面,<18 岁114 人,18-25岁671 人,26-44 岁4220 人,45-59 岁2001 人,60-74 岁234 人,>75 岁21 人,其中26-44 岁占比最高,为58.12%,45-59 岁占比次之,为27.56%。在学历方面,硕士及以上1146 人,大专及本科4200 人,高中及中专1821 人,初中以及以下94 人。从医疗保险情况分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916 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139 人,新型农村合作保险1057 人,无保险人员149 人。从职业分类,企业人员2258 人,事业单位人员1848 人,自由职业者1088 人,政府工作人员678 人,个体工商户628 人,在校学生269人,待业或无业人员247 人,务农人员245 人。本次问卷被调查者覆盖了全市11 个行政区县,且覆盖不同职业、不同学历和不同职业,调查范围广、信度较高(见表1)。
表1 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2.3 药品安全认知情况
在7261名被调查者中,6075 人≥6分,占比为83.67%。大多数人可以正确回答药品购买渠道(94.35%),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93.40%),使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93.28%),在使用药品前有阅读说明书的习惯(76.81%),但在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56.88%)、新冠疫苗接种禁忌(55.78%)、儿童用药(41.32%)方面认知偏低。整体认知得分为(7.32±3.26)分。药品安全认知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药品安全认知得分情况
2.4 被调查者按年龄分类认知情况
在7261名被调查者中,26-44岁组认知最高(7.37±1.81),其次为45-59 岁年龄组(7.34±1.80),60-74岁年龄组较低(7.00±1.73),18岁以下组次之(6.82±1.67),不同年龄组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年龄分类认知情况
2.5 被调查者按性别分类认知情况
在7261 名被调查者中,女性组认知最高(7.42±1.79),男性组(7.18±1.82),不同性别组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性别认知情况
2.6 被调查者按文化程度认知情况
在7261 名被调查者中,硕士生及以上认知较高(7.60±1.77),大专及本科次之(7.56±1.76),初中以及以下认知(6.27±1.74)认知较低,不同学历人员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文化程度分类认知情况
2.7 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具体认知情况
在7261 名调查者中,有56.91% 的人员知道药品ADR 的定义,但约30.11%的人员认为ADR 就是医疗事故。有83.1%的人关注并担心药品安全。被调查者获取药品安全的途径来自媒体(52.48%)、广场宣传小册子/海报(55.08%)、专业杂志(45.14%)、专业培训(31.31%)、听别人介绍(29.82%)或者调查问卷(9.96%)。57.62%的人员曾经遭遇过ADR,遭遇者中处理方式主要为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89.41%)。仅10.28% 的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61.21%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建立药品风险救济与赔偿制度。在使用药物时70.53%的人员在医生指导下选购药品,74.90%的人员按医生处方的剂量使用药品,61.89%的人员用药时会先阅读说明书,68.19%的人员会按药品说明书服用,30.25%的人员会咨询药店店员,15.25%的人按家人或朋友介绍的剂量服用,15.21%的人有症状时凭经验服用。在购药途径中,80.25%的人员选择在医院购买药品,60.26%的人员在零售药店购买药品,23.14%的人员请代购购买过国外药品,13.25%的人员曾选择网络上购买药品。
2.8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被调查对象使用过抗菌药的人员高达85.51%。其中抗菌药使用原因中呼吸道感染使用占60.51%,因腹泻使用占25.44%,预防术后感染占10.45%,其他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 讨论
本次调查采用大样本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调查,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客观和代表性。本次调查显示,公众对药品安全认知不足。
3.1 儿童与老年人药品安全认知不足
在7261 名调查对象中,盐城市26-44 岁年龄组的青年认知度最高,而18 岁以下的儿童和61 岁以上老年群体的药品安全认知度较低。近年来,我国儿童用药的群体事件频发,如小儿退烧药“尼美舒利”、“美林”和“泰诺林”召回事件,已严重危害到青少年健康[2]。由于老年人个人用药经验、文化水平、缺乏疾病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受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老年人成为不合理用药的药品安全风险高危人群。提示关注重点人群用药安全宣传。
3.2 女性对药品安全认知度高于男性
性别因素对药品安全认知度有显著性影响。问卷中与认知度相关的10 个问题,男性得分均低于女性。由于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具有性别差异,女性对药品安全的需求程度可能比男性更多。因此监管部门在执行监管、意见征询等方面多关注女性公众群体的意见和态度,有助于从整体水平提高盐城市公众对药品安全的放心程度。
3.3 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药品安全的关注度逐步提高,但对于药品不良反应定义理解还是有一定偏差。本次调查有83.1%的人关注并担心药品安全,公众对药品安全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在获取药品安全知识的途径中非药品相关专业从事人员的主要获取途径为媒体,这些说明当前公众获得正确的药品安全知识渠道少,药品安全教育体系仍不成熟,本市亟需进一步开展公众药品安全教育。
3.4 抗菌药物使用和认知情况
7261 名被调查者使用过抗菌药的人高达85.51%,可以说明当前抗菌药物可能存在过度使用,由《2010 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药箱调查结果与药学服务应对分析》[3]显示,79.4%的居民有自备抗菌药物的习惯,75.4%的居民在本人或家人有炎症或感冒发烧时,会自行服用抗菌药物,居民极易自行购买到属于处方药的抗生素类药品。提示监管部门应加强抗菌药物监管,并对抗菌药物滥用方面加强宣教。
3.5 上市后药品风险救济制度缺失
当前,药害事件频发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然而我国目前在药品风险救济制度方面仍空白。因此,建议我国在健全完善的药品监督管理机制下,结合我国的法律制度,综合财力状况、社会承受能力等方面因素,联合药品制造商、经营单位,建立药品风险救济制度,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的实现[4]。
4 建议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药品监管工作,但安全、合理用药仍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艰巨任务,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建立完善政府为主导的药品安全管理体系;二、强化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责任意识;三、建立公众药品安全认知度和满意度宣传教育体系[5];四、完善药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充分激活社会监督力量,适当地引进其他主体的参与,改善政府在药品安全监管领域大包大揽的局面,积极引导公众成为药品安全管理的参与者,进而促成药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治理[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