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 核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和安全性分析
2021-07-13吕恒亮
吕恒亮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安图)
0 引言
临床中对于子宫肌瘤来说,此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在女性的生殖系统疾病中,属于可能对患者产生较大危害的一种。子宫肌瘤一般体积相对较大,而且占据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容易和邻近脏器之间相互推移或相贴,最后导致患者的超声诊断严重受限[1]。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可以多平面显示,同时有着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相比于其他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2]。因为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会导致良性肿瘤逐渐出现病变,甚至会变化成为恶性肿瘤,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需加强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般可应用超声、核磁共振成像等方式进行诊断,此情况下对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10 月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60 例,平均年龄(40.4±6.1)岁,平均病程(10.1±3.2)个月。患者在入院后都表现出月经量过多、下腹疼痛以及月经紊乱等,通过相关诊断全部得到确诊,患者的肌瘤直径均在2cm 以上。研究将颅内、眼睛有金属异物的患者排除,并排除肾、肝、心等病危患者排除,同时还需排除携带人工心瓣膜的患者。160 例患者均分别实施超声诊断(对照组)、1.5T 核磁共振成像(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超声诊断。观察组应用1.5T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应用的仪器主要为1.5T 核磁共振扫描仪,通过此仪器对其子宫肌瘤进行扫描检查。展开此操作时,患者选择的体位为仰卧位,对其应用体部位线圈,患者的横断面T1WI 和T2WI 通过自旋回波相关序列进行检查,扫描了两个截面后,对其应用翻转恢复法,检测患者的矢状面T2WI,并通过相同的措施检测患者冠状面T2WI。按照仪器的相关操作程序,对扫描厚度进行科学选择,研究中选择的层间和层厚分别设置为6mm、2mm,设置矩阵为274×247、234×350。扫描时每个面实施3 次,应用的措施为多序列平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漏诊率、定位错误率、诊断准确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使用()和(%)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漏诊率、定位错误率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准确率等指标情况对比(%)
3 讨论
针对子宫肌瘤进行分析,此类患者人数较多,发病率较高,疾病的病发因素和生活习惯、遗传以及激素水平有关。子宫肌瘤主要由恶性和良性肿瘤组成,其中良性的肿瘤对机体产生的伤害相对较小,但是恶性肿瘤会导致女性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如果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死亡[3]。所以,此情况下需对患者子宫肌瘤的诊疗效果进行加强。
在临床中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时,核磁共振的作用很突出,通过此技术可以对子宫肌瘤具体位置进行快速判断,对肌瘤的实际大小进行分析,可以将肌瘤的具体形态客观反映出来,而且还可以对子宫肌瘤和其他子宫疾病进行区分[4]。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核磁共振对患者疾病诊断效果十分显著,但采用此措施对患者干预,必须对核磁共振图像特征准确掌握,并通过详细对比和专业分析,将核磁共振正确率高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5]。在此次研究中,子宫肌瘤患者利用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为了对患者诊断准确性急性确保,对每个面反复扫描3次。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子宫肌瘤的形状、性质和位置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有效反应出来,利用图像可以对患者病情有效判断,并将科学的治疗方案制定出来。在相关研究中,传统的诊断设备和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对比,后者的优势更为明显[6]。在核磁共振的图像中对各种类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可以将典型信号有效呈现出来,以此辅助医生对患者病理类型快速推断。根据研究可以发现,在T2WI 上患者良性肿瘤的信号强度百分比和肌瘤的平滑肌细胞含量之间呈正相关。临床中针对肌瘤进行分析,医生对平滑肌的细胞含量进行预测时,此过程中肌瘤的信号强度百分比进行分析,患者的肌瘤血检可以不用刻意进行实施,所以工作时间得到了有效节约,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让工作量得以减少[7]。
针对出现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分析,传统的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虽然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治疗措施,但是患者的生育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对于很多没有进行生育的女性来说,上述两种措施都是不最佳的选择。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核磁共振技术在最近这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技术的指导下,在临床中冷冻治疗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8]。对于冷冻技术来说,此技术主要对患者的肌瘤组织细胞的内部产生作用,对细胞的内外液进行冷冻,使一些微小血管中出现血栓,此情况会导致细胞因为受冻而出现死亡。冷冻技术对患者应用时,在核磁共振的作用下不但可以在肌瘤内部有效控制冷冻部位,并使其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的伤害减少,还可以让患者的创口面积得以减少,对细胞的本体直接进行冷冻,此情况可以让异种蛋白的生成得以有效避免。患者的肌瘤细胞组织被冷冻后,还可以对其再次应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提高后续的治疗效果,而且其诊断结果也比较突出。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充分说明T1 部位受到冷冻后会产生弛豫时间减少,而且减少的效应十分显著,可以让冷冻部位信号暂时性失去,尤其在核磁共振成像中还具有非冷冻部位形成强烈对比。
但是对于核磁共振诊断技术来说,进行应用时也具有一些不能忽视的缺点,具体如下:①此设备技术的价格比较昂贵,对患者应用时不能大面积进行应用。②对于核磁共振成像来说,此技术比较复杂,对患者诊断时如果医生没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其成像病理并不能进行准确判断,很容易导致出现误诊。③不适合疾病危急或急救团队应用,因为在核磁共振工作室中不能让心电监护器等急救设备进入,如果出现强行的进入,会影响核磁共振设备的信号,最后导致患者疾病的诊断结果受到影响。④此技术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尤其对于T1 和T2 的密度来说,其运算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其中的很多工作会出现失误,在定量分析工作中不能运用。在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时,对其应用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干预,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可发现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很多,此情况可充分说明1.5T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具有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在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和病理分型以及保守治疗中,MRI 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此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病理进行准确分型,让患者子宫肉瘤检出率得以提高,同时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分子影像学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完善,可以让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有效反应出来。所以,1.5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探索中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