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021-07-13刘运华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刘运华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而且也关系到城市化进程中,是否能够达到设计工艺的关键。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实现高层和特大型结构建筑的基础,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剪承载力和抗压性能。拓宽了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思路。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以期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1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1.1 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耐久性,是因为它的主要材料中,高性能的减水剂和矿物超细粉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减水剂的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水的用量,而且还可以在使用中,对凝结的时间和耐久性进行更好的控制,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建筑的稳定性。

1.2 抗冻性

抗冻性是高性能混凝土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适应能力,需要引入合适的引气剂,使其性能得到改善。达到更好的控制密封性和渗透性能,并在施工中对其进行压力控制,从而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

1.3 高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建筑工程,其突出的特征是其强度高。能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建筑工程的潜在危险。若采用同等体积的高性能混凝土,可提高其承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4 抗压强度大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非均匀材料,其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弯强度等。石灰用量越大,其强度越低。提高水泥的分散性能,是通过加入有效的减水剂来减少水的用量。填加空白的水泥矿物粉,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强度与密度。

1.5 质量轻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因其轻便的特性,在各种大型结构及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施工时,采用密度小、高质量的高性能混凝土,其密度在300~1800kg/m3之间,远小于普通混凝土。具有轻质、高性能、高强度等特点,可简化模板的结构,缩短工程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2 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技术

2.1 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在将高性能混凝土由搅拌站运送至施工现场时,必须尽可能减少坍落度的损失,以确保其质量。可采用分次掺加高效减水剂,即在搅拌过程中加一份减水剂,在运送过程中或抵达施工现场后,再将剩余减水剂加入。也可以采用载体流化剂,或者采用复合高效减水剂。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坍落度和流动性,因此在浇筑之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填充也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浇筑要考虑到时间、温度、天气等因素,确保6个小时之内浇筑完毕。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振捣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的下降,排除部分气泡,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保证密实度。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应选用超声波和高频振动器。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养护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增加有一定的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膠比小,水化反应迅速。因此,早期养护非常重要。在施工期间,也要注意保温、保湿。浇筑后12个小时内要进行湿润养护,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在较好的温度下发生水化作用,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开裂。所以,在养护时应对其温度指数进行检测,以保证其在容许范围之内。

2.3 高性能混凝土的振捣技术

在振捣时,应按工程结构、构件的种类和施工工艺要求选用不同的振捣设备。例如插入式振动棒、平板式振捣器、表面平板式振捣器等。在振捣过程中,避免与模板、钢筋、预埋件发生碰撞。

3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主要控制措施

3.1 高性能混凝土裂缝措施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处理中,为确保水泥自身的稳定,宜选用具有较低收缩、较低热释放的混凝土。在施工中,对水泥原材料、水胶的配比进行严格控制,对各类矿物添加剂进行控制,避免因温度应力、收缩应力过大而引起的开裂。在施工前,要避免出现较高的温度,并注意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对施工进行严格的组织,每一个环节都要达到标准的数据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是:承重性能好,抗压强度高。如果不及时进行养护,且温度相差过大,会使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大幅下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除了要强化承台处的温度控制外,还应加强承台周边的温度控制。

3.2 适宜的控制其真空度

高真空度能提高脱水率和脱水量。这就需要相应的设备具备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密封性能。在低真空状态下,由于负压不够,造成新拌混凝土内部的剪应力不能被克服,降低设备排除空气的能力,从而延长了工作时间。因此,要把真空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3.3 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在施工期间,要尽可能地运输与浇筑过程中的时间延误,特别是在夏天,要尽可能地缩短施工时间。混凝土从搅拌开始加入水至搅拌均匀,尽可能的缩短作业的时间,长时间的灌注会使混凝土失去塑性。还应避免在运输混凝土时产生混凝土离析,避免因粗骨料间的分离而造成混凝土密度不均匀、产生蜂窝等现象。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应避免在施工中任意加入水分,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光洁度。在浇筑底层的时候,不能长时间的间隔,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底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免在浇筑上部混凝土的时候,出现裂缝。在振捣时,应避免因搅拌引起的过度振动而造成混凝土离析。

结束语

为了使高性能混凝土得到高效的使用,必须全面掌握其特性。在充分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的施工规程进行具体的施工。同时要注意各种技术和注意事项,全面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根据施工技术实施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际施工后,可以将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体现到建筑物上,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毅.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有效运用研究[J].门窗,2017(12):84.

[2] 时鹏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42):111-112.

猜你喜欢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探究
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试论关于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道路桥梁施工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浅析路桥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