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从尊重开始
2021-07-12靳箫羽
靳箫羽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欠缺经验,有太多事情需要从头学起,但我自认为还是具有一些基本的理念和知识的。比如,我知道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在刚入园的前几周会很严重,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幼儿的情绪保持安定愉快。我也知道这时教师应该积极地抚慰幼儿,及时回应幼儿的负面情绪,不能过度安抚某一幼儿。这些策略都是我曾了解的,但是当我真正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独自与他们相处,组织他们的一日生活时,我发现一切并非那么简单。
孩子刚入园,我对环环相扣的一日流程已是应接不暇,腾不出更多时间去特别照顾那些产生分离焦虑的孩子。焦头烂额之下,我假装给那些哭闹孩子的父母打电话。这一招确实灵,基本上所有孩子都被成功安抚。我松了一口气,心想:孩子毕竟单纯,很容易转移注意。
这一招在安安身上用得最多,因为安安容易哭,她总是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妈妈了。”每当我告诉她我做完什么事后就帮她打电话给妈妈,她都会认真地点点头,噙着泪水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或跟着同伴参与到活动中去。我一般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她情绪的好转。
这样的策略我用了好几天。在某天早晨迎接孩子来园时,安安妈妈找到我,温柔地问:“老师,你是不是答应过安安要给我打电话,却没有打呢?”我点点头:“确实是的。”她说:“昨天安安回到家一直在哭,她说老师答应了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却没有早点来接她。”我一愣,抱歉地解释道:“其实这是我用来安抚幼儿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让他们不要一直情绪低落。”安安妈妈点点头,委婉地说道:“我理解的,但还是希望老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安抚他们。安安是个非常记事的孩子,老师每次和她说什么,她都会当真的。”
这句话仿佛给我当头一棒,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放在与我平等的位置上。我不认为孩子可以理解复杂的事情,不认为孩子可以记住我敷衍的承诺,我甚至以为自己掌握了哄孩子、让孩子停止哭泣的方法。
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试着用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当他们哭泣时,我会安抚他们,同时认真地询问他们哭泣的原因。我终于发现他们之所以哭泣,几乎都是因为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现在来接。
或许之前的我只关注了幼儿行为的表面,不曾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没有深究幼儿具体为何焦虑、哭泣,但现在我知道了,他们的哭泣表达了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未知。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完全陌生的,他们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不知道教师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明白了这一点,我决定采取措施。我在班级墙壁上制作了详细的一日生活流程图:一条蜿蜒的道路,蓝色的脚丫代表孩子们从一个环节走向另一个环节。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朵小花,当进行到一日生活中的某个环节时,他们就把自己的小花“种”在流程图中该环节的旁边。
每当孩子问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时,我都会认真地指着流程图告诉他:“你看,我们每天做了早操,吃一点水果,玩一会儿游戏,就吃午饭了,睡了午觉起来吃点水果,再玩一会儿,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就来接了。”
起先,我以为孩子们很难记住这么长的流程,可他们都听得很认真,而且能听懂,有时还会和我反复确认:“吃了晚饭,爸爸妈妈就来接我了吗?”我便微笑作答:“对呀,每天都是一样的,吃了晚饭就来接了。”
慢慢地,孩子们了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虽然他们来园时偶尔还会哭闹,但一旦到了活动室,情绪很快就能安定下来。当孩子哭泣时,身边的同伴会这样安慰他:“不要哭了,吃了晚饭,爸爸妈妈就来接了。”让我倍感欣慰的是,有的孩子甚至还能自我调节,认真地问我:“是不是吃了晚饭,爸爸妈妈就来接了?”看到我點头,他也跟着点头,然后去找同伴玩耍了。
我很庆幸和家长有了这样一次交流,这让我知道今后一定不能辜负孩子的信任。这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一课,它帮助我认识到,孩子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与我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如果我蹲下了身子,而心依然高高在上,那就不是真正的平等。只有当我聆听他们的声音,接纳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心情,努力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才是真正把他们放在了和我一样的高度。
这也许是一件小事,却帮助我在幼教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成长为合格的幼教人。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第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