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红
2021-07-1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最近,编辑部一位编辑的朋友去上海探亲,并去龙华烈士陵园祭扫先人。没想到,虽是工作日上午,前来祭扫的人却并不少,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捧着花束,且大多是看起来20岁上下的年輕人。这些年轻人三五成群,各个“小分队”之间似乎并不相识,既没有统一的带队老师,口音又不都是吴语。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和同行的亲友忍不住开口向这些年轻人打听个究竟,得到的答案却统一得出乎她的预料——“我们是看了《觉醒年代》来的,想给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这些先烈献个花,他们牺牲时跟我们差不多大,就想告诉他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好,他们的血没有白流。”末了,她还从那些风华正茂的脸上得到了一个腼腆而坚定的笑容。
“后生如此,他们若是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回来后,每每提到这件事,这位朋友仍会眼眶发热,并生出“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感慨。
作为央视的年度献礼大剧,《觉醒年代》讲述的是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期间的故事。作品从宏观到细节,让许多年轻人看得欲罢不能。
一部主旋律正剧为何能收获和平年代年轻人的热泪和点赞?走心是关键。剧组上下艺术地再现了那个救亡图存、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特殊时代,成功塑造了一众文化先驱的民族精神和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所以观众的心不光是为牺牲者痛,更是为觉醒之精神、革命之理想所震动。
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有红色基因,而走心的表达会将其激活。百年来,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党的红色精神,指引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党的红色足迹,也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寻。
有这么一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他花费15年时间,走遍中国3000县市,只为拍遍全国大大小小的红色景点,用镜头记录伟大祖国的发展成就,用镜头牢记中国共产党一路行来的历程。本期我们跟随这位老人的脚步,在“红色之旅”中重温党史,从百年的壮阔征程中汲取精神养分。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