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元背后的教育大民生
2021-07-12雷杰能
雷杰能
在千年瓷都景德镇,珠山大桥是横跨昌江的市区交通要道。 曾几何时,一到早晚高峰就成为一个堵点。自景德镇二中新校 区、景德镇市实验学校、陶阳学校等一批新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 市民们惊喜地发现,珠山大桥比以前畅通多了。
这只是景德镇市加大教育投入惠及民生的一个小视点。从 2018年开始,景德镇市先后投入近60亿元资金新建、改建、扩建 学校,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容量,优化了教育网点布局,减少了大校 额、大班额现象,而且提升了教育品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直线上 升。2020年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导组到江西开展教 育社会满意度调查,景德镇市获得全省第一名。
按下教育项目建设快进键
2018年6月,投资20亿元的景德镇学院新校区建设拉开序 幕,仅用了 404天,在浮梁县城郊区一片荒地上,一所占地2300 多亩的大学就拔地而起。
景德镇学院迁建工程启动后,浮梁县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 组和学院搬迁建设浮梁指挥部,抽调各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土地供应组、手续 报批组、基础建设组、资金保障组,确保各 项工作平稳、有序、快速推进。新校区建 设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模式,制定每周工 作计划,及时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 题,确保工程建设如期竣工。
和景德镇学院新校区建设一样,景德 镇市教育项目建设全部实行'‘交钥匙工 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学校集中 精力抓教学。
2019年,景德镇市城区新建学校 9所。
2020年,城区新建的3所学校投入 使用。
2021年,全市新建7所学校,启动12 所学校的建设项目。
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市建成各级 各类中小学27所,基础教育新增学位3万余个;全市新建幼儿园65所,回收改制46所,这是景德镇市 向人民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创办于1957年的景德镇三中经历了"新旧两重天''的巨 变。这所完全中学曾经是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但从20世 纪90年代开始就逐渐衰弱,最终沦为薄弱学校,在校学生跌 至200人。景德镇市教育局副局长胥慧强介绍,以前学校非 常破旧,两栋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是20世纪70年代建的, 操场跑道是煤渣铺的,厕所是旱厕。这样的环境怎能留住学 生和教师?当年,有一个在市民中流传较广的段子说:''你不 好好念书,以后读中学就要到三中去!"
为了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景德镇市投入近亿元资金在 原地重建了景德镇三中。新建的校园美观大气,200米塑胶 跑道操场与原来的旧操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9年秋季新校园建成投 入使用后,学生人数直线上升,由原来的200人猛增到现在 的1400人,而且教育教学质量也节节攀升,近年来获得各种 荣誉40余项。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上好学,老百姓由衷地伸 出大拇指点赞。'‘以前的学校门口冷冷清清,现在一到上学、 放学时间,家长们骑着电动车、开着小轿车,各式交通工具聚 集在学校门口,成为校园门口一道特色风景。'‘校长周景铭从 这一变化中看到了社会对学校的认可。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崇文重教的传 统历史悠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越来越 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景德镇教育的底子薄, 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是2016年来市教育局工作的。当时,景德 镇城区校园面积不足5亩的学校有3所,办学 条件不如农村学校,这些学区的学生都想方设 法往其他学校跑。"景德镇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局长冯国平说。2017年以来,景德镇市委市政 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把教育 视为最大的民生,勒紧裤腰带办教育,仅2019 年就投入20亿元资金用于景德镇城区基础教 育工程建设。
2015年,景德镇市确定''打造一座与世界 对话的城市''发展定位。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领 导多次强调,教育和城市未来、竞争力、经济转 型、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密切,抓教育就是抓未 来。国土面积5256平方公里、不到170万人 的瓷都景德镇,全市上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小市也要办大教育。
2017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城区中 小学网点布局规划》,全面打响五大攻坚战:学前 教育补齐短板,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教育普及 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争创一流。
2018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 快速推进陶阳学校、昌江区实验学校等9所学校 建设。
2020年5月11日,建成下窑学校、白鹭学校、 昌南学校,启动市十三中迁建、市十八小改扩建项 目和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再次被景德镇市《政府 工作报告》列入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中,同时启 动景德镇卫生健康学院、景德镇陶瓷技师学院、景 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的项目筹建工作。
景德镇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项目 工程的协调部门,努力当好"服務员",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当好"监督员",及时督促进度,解决问 题,确保项目早建成、市民早受益。
钱从哪里来?
坐落在昌南新区的景德镇二中新校区,占地113亩, 耗资1.8亿元。新校区真可谓"高大上",不仅建设了智能 化功能教室,而且配套建设了一座堪称全省一流的音乐 厅,舞台可以升降,仅购置灯光、音响等设备就耗资2600 多万元。
新建的每一所学校都是高标准的。冯国平自豪地对 记者说:"3年前,只有景德镇一中、景德镇五中有400米塑 胶跑道操场,现在城区13所学校有400米塑胶跑道操场; 以前只有景德镇一中有风雨球场,现在9所学校有风雨球 场。"
新建高标准学校和招聘教师需要投入真金白银。但 是作为一个人口小市,景德镇市的财政总量小,可用财力 不足,教育投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冯国平说:''首先,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用好市国有融资平台,筹集教育建设资金。其次,确保城 镇教育附加费和义务教育附加费全部用在教育项目建设 上。虽然各项社会事业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但景德镇市积 极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大。"
景德镇城区的教育项目建设力度大,下辖的乐平市、 浮梁县也同频共振、同步跟进,加快推进了教育园区、中小 学(幼儿园)的建设,分别投入10.1亿元和1.2亿元建设资 金,建成10所学校。为打造现代化校园,景德镇市学校电教装备投入2.4 亿元,新招聘教师700 余人,投入之大在景德镇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新一波的大规模学校建设中,景德镇 市的建设资金对重点项目倾斜,把钱用在刀 刃上。首先,实行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对品 牌学校的搬迁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 功能,带动经济发展,产生规模效益。"譬如景 德镇二中新校区建成后,周边的人气很快就 旺起来了,原来冷冷清清的城乡接合部变成 了热热闹闹的社区。''景德镇教育局校建办负 责人说。
在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时,景德镇市做到 超前规划,下好"先手棋"。"目前,城区学校的 发展布局已经规划到2030年,为下一轮学校 建设留好了用地,否则到以后'补课'就来不 及了。'‘冯国平说,景德镇把教育优先发展落 到了实处。
记者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坐落于昌南新城 内的两所新建学校。景德镇二中新校装备了 数字化书法教室、理化实验室、历史地理教 室、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昌江区 实验学校建有AI教室,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创 客+编程+机器人"内容,AI课程还为学生寻找 细分领域的兴趣点。
智慧校园建设是景德镇市推进教育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 内容,也是资金投入的一个重点,旨在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昌江区仅2019年就投入1900余万 元,高标准完成了教育城域网建设,全区所有学校都是万兆接 入城域网、千兆到桌面,并且实现了教学区域无线网络全覆 盖。2020年,该区又投入1150万元,按照省定''高质量班班 通"标准为中小学所有班级更换、升级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并 且建设了具备听学功能的"三声合一"扩声系统。另外投入 1000万元建设了涵盖全区所有学校的人脸识别门禁闸机系 统和校园安全视频联网系统,全区所有的学校安装了无死角 校园视频监控。
昌江区实验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跑在全市的前列。该校 的金星老师介绍说,在校园数字化之后,学校已经打通了从教 师备课到智慧授课再到智慧作业的全链路流程,通过对学生 课程理解和做题情况等多种信息的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 教师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辅助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 情况布置针对性的作业,从而实现作业效果最大化。教师在 课堂上可以通过"一卡通''现场布置随堂测验、记录随堂问答 情况,在课后智慧校园系统也会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信息并 推荐针对性的讲解,效果显著。
智慧校园建设为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9年,景德 镇市各级财政投入1.7亿元用于学校装备建设,新建学校的教 育装备堪称全省一流。
大投入带来大变化。60亿元建设资金的投入,换来了大 校额、大班额逐步消除,教育网点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校园更 加漂亮了,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 百姓真切的感受,是教育投入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