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的设计与特点浅析

2021-07-12朱曦

城市勘测 2021年3期
关键词:纸质红色上海

朱曦

(上海市测绘院,上海 200063)

1 引 言

上海是一座蕴藏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城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众多重大历史革命事件在上海发生并影响全国。2018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上海的文化建设要聚焦三个方面,其中便包括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如何运用科学手段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宣传红色文化,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上海的红色资源数量丰富,种类繁多,但在其管理和利用上存在以下不足:

(1)数字化程度不高。目前上海红色资源数据多以文字、表格、图片形式为主,资料较为碎片化,彼此之间缺乏相关性,不利于从全局角度分析利用资源数据。

(2)表达形式单一。目前市场上的红色文化出版物以及已经建立的红色文化网站,多以文字说明辅以图片的形式表现红色文化信息,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展现形式较少。同时,现有的表达方式无法反映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特征,读者阅读以后难以对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情况形成清晰认知。

地图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逐渐成长的文化硕果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具备非常高的文化价值[1]。近年来,文化地图成为地图与文化、设计之间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文化地图整合人文信息资源和空间信息技术,具备主观创造与客观实际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2,3]。因此,可将文化地图作为红色资源的有效数字化手段,以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式表达红色文化信息,创建一种红色文化的全新认知途径。在此背景下,进行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的实践,通过实现红色资源数据的地理空间可视化,揭示上海红色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反映上海红色文化的地域特色。

2 设计思路

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地图产品,其核心理念在于向读者展现上海红色资源的构成及空间分布情况,叙述上海红色资源相关的革命故事,解析上海红色文化的内涵。地图力求在内容、色彩、符号、服务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体现其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地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品服务形式,线下地图为纸质地图,以强调地图的文化性、科学性、艺术性为原则进行编制,线上电子地图以移动端设备为载体,以新型自媒体为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定位的移动地图服务,并承载了更多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供用户探索阅读。

2.1 主题设计

文化地图内容所包含的要素主要包括反映文化现象空间布局的文化元素、主题文化地图主要表示的主题文化元素等[4]。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作为一份主题鲜明的文化类专题地图,选取上海红色资源作为主要表达对象,同时尽量简化基础地理底图,摒弃冗余要素,使地理空间要素让位于专题要素,读者在阅读时可迅速获取红色文化专题信息。在确定地图主题和基本设计思路后,围绕主题进行进一步资料采集、分析、细化、归纳,并结合上海红色资源的内容现状及读者的读图需求,将红色资源分为革命旧址、革命遗址、纪念设施三类专题要素进行地图表达。其中,革命旧址和革命遗址主要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能够反映重要历史活动、进程、思想、文化的各种遗迹等[5]。纪念设施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类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纪念雕塑等。

2.2 模块设计

传统纸质地图受到地图图幅的限制,地图载负量有限,始终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缩小、简化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6]。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源头、改革开放的齐头兵,上海具备大量有形和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仅通过一张纸质地图无法完全展示其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地图时,不仅仅满足于对红色资源空间位置的获取,更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信息。因此,上海红色文化地图设计为线上模块和线下模块一体化的系列地图,其中,线下模块为纸质地图,线上模块为搭载了移动端web页面的电子地图,其中移动端web页面包含音频多媒体和详细图文资料等内容。通过在纸质地图平面上设置二维码来链接各个模块,既为读者提供了信息入口,也保持了系列地图本身的完整性。地图的具体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模块结构

2.3 内容设计

线下纸质地图正面包括上海红色资源空间分布图、上海市红色资源一览表等内容,构建了上海红色资源的地标网络,通过传统纸质地图所具备的直观性和一览性,向读者展示上海市革命旧址、革命遗址、纪念设施这三类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位置及整体空间分布特征。纸质地图反面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图片展示,并通过地图索引将图片与空间分布图点位相联系,形成“由点及面”的有层次感的地图表达。

线上电子地图以移动端设备为载体,以新型自媒体为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实时定位的动态地图服务,用户可随时随地查看周边红色资源的具体位置。每一处红色资源都配置了移动端web页面,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和音频资料,以多样化的新媒体形式为用户介绍上海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真实鲜活地再现红色资源相关的革命故事,使用户能够全方位立体地感受上海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2.4 色彩设计

地图色彩能够在第一时间为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观感,色彩设计一直是地图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色彩描述分为写实性色彩客观情景表述和写意性色彩主观情感表达[7]。在地图色彩设计中,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性色彩描述应该忠于物象的真实颜色[8],在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中表现为从红色建筑中提取现实世界中的客观色彩,以此为基础确定地图的色彩基调,如图2所示。主观情感的色彩表达表现为通过色彩的心理知觉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中国红是红色文化的主题色,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通过大量运用红色来反映上海红色文化的灿烂繁盛,结合对红色进行明度和饱和度的调整,在强调地图主题的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革命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图2 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色彩设计

2.5 设计成果

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的线下纸质地图最终设计成果如图3所示。

图3 线下纸质地图最终设计成果

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的线上移动端电子地图最终设计成果如图4所示。

图4 线上移动端电子地图最终设计成果

3 设计特色

3.1 表达要素地域化

上海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兼容性和多元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着上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优秀精神,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色[9]。上海红色文化地图在设计表达上,不仅要展现出上海深厚的红色文化,更要将红色文化与上海的本地特征结合起来,体现上海历史悠久的地方文化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譬如,许多现存的发生过革命故事的红色建筑都是极具海派文化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及旧洋房建筑,在上海红色文化地图的整饰设计中,就采用了许多典型的海派建筑元素,如“一大”会址石库门建筑、石库门砖墙面等。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党的诞生地logo、黄浦江母亲河等最能代表上海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元素,运用上海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将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向读者传达上海这座城市的个性印象。

3.2 表达手法艺术化

红色建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地图精心选取上海市典型红色资源建筑的图片,并对照片进行了彩色版画、棕色线画、经典白描等艺术化效果处理,既写实性地保留了建筑原始外观,又增添了几分红色建筑的历史沧桑感,传承共产党人在历史上难以磨灭的革命记忆。在实现地图实用性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美学设计元素,向读者传递红色文化之美,优化了读者的阅读感官体验。

3.3 地图负载立体化

传统地图因其版面制约而内容负载量有限,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地图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地图负载量。根据读者定位进行需求分析选取红色主题相关的最为核心凝练的内容在线下纸质地图上进行表达,使读者在阅读纸质地图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其最关心的知识信息。移动端电子地图则以自媒体平台为载体,具备更为强大的信息容纳量,读者可通过访问在线地图实时获取红色建筑历史沿革、红色人物生平经历、红色革命故事等内容丰富的上海红色文化知识。立体化的地图负载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上海红色文化内涵,加强了地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4 总 结

本文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与红色人文历史,将上海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数据入库,在此形成的数据基础上编制了上海红色文化系列地图。结合线下纸质地图、移动端电子地图、移动端web页面、音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融合表达,既拓宽了文化类地图的服务形式,又带领公众以一种新的方式体验和感悟上海红色文化,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进行人文表达能够衍生多元的表达形式,例如,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对红色资源进行立体表达;以及引入时间维度,在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对革命历史事件进行动态模拟等,都是下一步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纸质红色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红色是什么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