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地类成果差异
2021-07-12高姗姗
高姗姗
(新疆疆海测绘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概况
1.1 地理概况
本次对比分析,将从第七师某团的中心区域选取面积约400hm2的范围,此范围内地类较为多样,可参考性较强。
1.2 数据来源及现势性
(1)地理国情普查数据。2015年国情数据成果采用的是CG CS2000国家坐标系,1985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度分带。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2019年三调数据成果采用的是CGCS2000国家坐标系,1985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度分带。
2 数据分析流程
对已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拟定对比分析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对比分析流程
2.1 数据预处理
因两套数据采用的分带方式不同,且国情数据的因现势性较差,因此在做数据对比前,需先对国情数据做预处理。
(1)利用Arcgis软件,将国情数据做投影转换,从6度分带转换为3度分带,与三调数据的数学基础保持一致。
(2)将投影转换后的成果,参考2019年的0.5m的三调高清影像,根据《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的要求,对LCA层已变化的图斑进行边界更新,对新增地物进行增补。但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对地理国情普查的分类进行了归并,在本文中不利于建立与三调数据相对应的关系,因此仅进行地类图斑边界的更新,属性仍按照地理国情普查要求进行赋值。
2.2 建立两套数据的对应关系
国情数据和三调数据在地类分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做数据对比分析,需建立相应的联系。国情普查地表分了10个一级类;三调分为13个一级类。建立一级类的联系,如表1所示。
表1 地理国情普查与三次国土调查土地分类对应关系
3 数据统计成果
本文选定的对比分析区域,面积共计403.49hm2,国情数据和三调数据各地类的面积及占比如表2所示。
表2 地理国情和三调数据统计成果
4 统计成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本区域内国情数据与三调数据存在对应关系的地类存在不小的差异,除去两者分别规定的采集要求及限差产生的部分面积误差外,各地类的面积差距分析如下:
(1)国情数据的耕地面积为64.91hm2,三调数据的耕地面积为75.48hm2。在本区域范围内,存在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调认定的地类在实地无耕作痕迹,但因是历年耕地,国土管理部门也未改变其土地用途,仍认定为未耕种的耕地(如图2所示)。
图2 地理国情与国土调查地类采集对比(一)
(2)国情数据的园地面积为91.06hm2,三调的种植园地面积为80.79hm2,其面积的差异主要在于部分种植小果树的土地,按照地理国情数据认定为果园,而三调地类认定为幼林。
(3)国情数据的林地面积为31.56hm2,三调数据的林地面积为14.71hm2,林地面积的差异主要在于地理国情采集时,按照树冠投影到地表的面积为采集指标,而三调的林地认定是按照土地的管理范围或采集时按照树根范围认定,还有部分三调认定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的,内部种植的绿化用地,在国情中按照地表采集,认定种植绿化树木的为林地。
(4)国情数据的草地面积为63.16hm2,三调数据的草地面积为0,草地面积的差异也存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中的绿化草地未被提取归类的情况而产生的差异,并且国情数据中的草地与三调数据中的草地未形成实际的对应关系,其原因包括三调认定的草地主要指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主要用于放牧的或割草的草地,以及其他草地;国情中认定的草地,在三调中认定成住宅用地(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空闲地(1201),设施农用地(1202)或者盐碱地(1204)等土地用途(如图3所示)。
图3 地理国情与国土调查地类采集对比(二)
(5)国情中的道路面积为27.50hm2,三调中的交通用地面积为36.41hm2差距主要在于最小采集指标的不同,国情的采集指标为3m以上的路面,三调中的道路采集指标为2m以上;另外道路中的绿化,在国情中需单独提取,而三调中全部归属交通用地。
(6)本文中的水工设施及水域主要指沟渠,三调中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也是指沟渠,二者面积差异不大,差异原因是采集指标的不同造成。
(7)国情中的荒漠与裸露地表在本区域内未与三调中的盐碱地(本区域内按照对应关系仅有盐碱地)形成实际的对应关系,三调中的盐碱地在空间位置上所对应的国情数据,均为草地,主要原因在于国情及三调的采集指标不同。
(8)国情中的房屋建筑(区)、构筑物、人工堆掘地的面积为124.81hm2,三调中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89.22hm2,其面积存在的差异在分析林地、草地时已经提及,主要也是采集指标的不同所致。
5 结语
根据上述地类对比结果分析,进一步反应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更注重地表或人工地物的自然属性,即“所见即所得”;国土三调则更注重国土利用状况和社会属性。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国情、国力情况,也应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二者相辅相成,能更全面地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