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类大学学报特色化办刊模式探讨
——基于学科载文量和被引频次分析

2021-07-12林本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合类载文特色化

林本兰,管 珺

(南京工业大学 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1800)

一直以来,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校学报,它无法准确地反映所属高校的科研水平,转变高校学报水平与科研水平不匹配的尴尬局面迫在眉睫。截至2019年,中国正式出版的中英文学术期刊有6718种,其中,自然科学类期刊4327种(包含英文版254种)。[1]目前,我国的高校学报达上千种,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在编辑学研究中,高校学报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2-3]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期刊发展的政策[4],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报该何去何从?高校学报的发展问题自然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综合类大学学报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全、散、小、弱”等,严重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5-6]因此,综合类大学学报迫切需要进行特色化、专业化转型,但盲目转型会导致很多问题[7],这就需要在学科选择上对综合类大学学报的学科载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细致研究。

论文被引情况是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直接指标。[8]综合类大学学报一般涵盖多个学科,不同学科的载文量和被引情况不同,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度也存在差异。为提高影响力,期刊应发表高关注度的学科论文,剔除低效率论文,[9]分析各学报、各学科过往论文的被引情况,将有利于引导期刊编辑抓住学科的热点问题[10]。

一、研究方法

(一)期刊选取方法

笔者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11],从科技类核心期刊中选取15种综合类大学学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遵从两个原则:一是研究对象皆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二是参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①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http://sciencechina.cn/cscd_source.jsp。,兼顾CSCD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山东大学学报》的理学版和工学版分别是CSCD核心库和扩展库期刊,因此都被选择在列。最终笔者选择的15种期刊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通过计算期刊学科载文占比和篇均被引频次,剖析学科方向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以期为综合类大学学报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数据指导。

(二)数据来源和指标计算方法

载文量是反映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容量的一项指标。按不同学科类别统计学科载文量,计算学科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比例即“学科载文占比”。对于期刊来说,学科载文占比大,表明该学科是期刊的重点发文方向,它反映了期刊的办刊方向和主要服务领域。由于综合类大学学报学科方向众多,因此,笔者仅选择每种期刊中载文量排名前六的学科作为分析对象。

文章被引次数是衡量论文影响力最直接的指标。被引次数越多,论文影响力越大。然而,不同学科之间的载文量是不同的,学科间的载文被引总次数也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笔者将某一学科的载文被引总次数除以该学科的载文总量,得到学科篇均被引频次(P),以此作为评价指标。

二、学科载文占比和篇均被引频次分析

笔者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获得了2013——2018年间上述15种综合类大学学报的学科载文量、学科被引总次数和载文总量等数据,计算出学科载文占比和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在统计、分析的学科数量固定(载文量排名前六的学科)的前提下,各学报的合计学科载文占比越大,说明其载文方向越集中。经统计、分析后可知,《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和《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的载文学科相对集中,平均约82%的论文集中在载文量排名前六的学科中,这说明学科相对集中,期刊更容易进行特色化办刊;其他学报平均约36%的论文分布在载文占比低于5%的多个学科中,甚至有的期刊的载文学科多达15个,期刊特色很不鲜明,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以致期刊的传播效果欠佳。这一现象在综合类大学学报中普遍存在,对期刊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很不利。期刊在特色化办刊中,可以固定几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进行专题出版,以逐渐解决载文学科过于分散的问题。

由统计可知,《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和《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的主要发文学科为建筑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软件/应用和自动化技术等,从其篇均被引频次可以发现这几个学科的被引情况较好,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引证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和排名。同样,《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载文量也较大,其中《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的甚至超过20%,篇均被引频次较高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对期刊影响力贡献较大。具有高载文量和高被引频次特性的学科还有公路与水路运输、计算机软件/应用、自动化技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它们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度也很大,可继续作为重点组稿方向。

此外,化工类学科(化学、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和材料科学等)的篇均被引频次较低,这与目前论文发表的大环境有关。发表化工类学科文章的EI、SCI期刊众多,且多为英文期刊,而国内自然科学类英文期刊数量非常少,仅254种[1]。在科研评价导向下,优质稿件多流向了国外的高影响力期刊,因此,中文期刊很难刊载化工类学科优秀论文,尤其是学科内首创性论文。另外,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统计对象一般为国内主办期刊,国外被引情况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不大。同时,化工类学科作者在引用文献时会人为剔除中文期刊,因此,CSCD中的被引情况(包含国外)也不容乐观。由于对影响力的贡献较小,化工类学科在综合类大学学报载文中的占比非常小,仅少数学报如《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发少量化工类学科论文。

三、思考与启发

为了对各个学科的载文和被引情况作定量评价,笔者以上述数据为研究对象,统计每个学科在15种综合类大学学报中的出现次数和载文占比总和,将学科载文占比和篇均被引频次加权平均得出综合篇均被引频次,结果列于表1,其中,综合篇均被引频次(P′)被分为第1(P′≥5)、2(4≤P′<5)、3(2≤P′<4)、4(P′<2)被引梯队。

表1 15种综合类大学学报学科整体载文和被引情况

由表1可知:计算机软件/应用和自动化技术学科分别出现12次,这说明15种学报中有12种刊发了较多的这两个学科的论文,并且载文占比总和分别高达161%和12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在9种期刊中出现了高载文量,载文占比总和高达142%。经计算可知,计算机软件/应用、自动化技术和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4.5、4.5和4,都处于第2被引梯队。另外,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和公路与水路运输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5.1和5.2,属于第1被引梯队。因此,从提高期刊传播效果的角度出发,设置第1、2被引梯队学科方向的栏目,可以继续加强这些学科的组稿、约稿工作。相反,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学科的篇均被引频次均较低,如果这4个学科不是学报的特色学科方向,建议减少刊载这4个学科的论文。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仅在1种学报中出现的高被引学科,如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它具有很强的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建议继续充实其载文量。

综上所述,扩充高被引学科的载文量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兼具高被引和高载文量特性的学科按照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公路与水路运输、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计算机软件/应用、自动化技术和建筑科学与工程等。

统计分析综合类大学学报的学科载文量和高被引学科,目的是为其特色化、专业化办刊提供思路。综合类大学学报在选择学科方向时,既要考虑所属高校的优势学科,又要兼顾高被引学科,应将学科被引评价指标与高校学科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甄选适合学报的高被引学科,进而为期刊的发展指明方向。除此之处,建议分情况进行期刊特色化发展:1.优势学科和高被引学科一致。如果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公路与水路运输、环境科学的与资源利用、计算机软件/应用、自动化技术和建筑科学与工程等,学报可以认准优势学科的方向进行特色化办刊,甚至可以转为优势学科专业刊物。2.优势学科和高被引学科不一致。如果高校的优势学科是数学、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等,那么学报在调整学科方向时就不能轻率地调整,应着眼于优化、平衡,既增加高被引学科的载文量,又兼顾优势学科,力求找到优势学科和高被引学科相互融合的点。如近两年,笔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通过学科分析,并结合2019年的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和“10·10”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等社会热点事件,将本校的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优势学科通过“安全”这一主线交叉融合起来,形成以安全问题为主线的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化办刊模式。

四、结语

优势学科推进了期刊特色的彰显,为高校的科研宣传提供了展示平台,有利于特色化办刊、市场需要及国内外交流合作;高被引学科论文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引证指标,在期刊现有层次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综合类大学学报的学科载文和被引情况等基础数据的分析及量化指标的引入,可为综合类大学学报特色化办刊提供参考依据,对期刊未来的定位也有裨益。

综合类大学学报在维持现有层次并逐步走向特色化、专业化办刊的道路时,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工作来提高期刊影响力:利用学术会议、编委会资源等进行多渠道传播;增加载文的引文和关键词数量等以提高论文在数据库中的被检出率;利用数字化平台,提高时效性,加快宣传速度;做好服务工作,精准选文;不断开展编辑学研究,多探讨有利于期刊发展的方法,努力把期刊做“精”、做“活”,如研究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各专业方向期刊的引证指标,为期刊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本文的分析方法研究各学科中的关键词、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机构等,分析相关类别的载文和被引频次情况,以期更有效地指导办刊。

猜你喜欢

综合类载文特色化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