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运用策略分析
2021-07-12樊胜华
樊胜华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330013
引言
对于当今的社会生产而言,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破坏是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现实情况出发,围绕能源这一核心采取科学合理的举措,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此过程当中,热能与动力工程作为能源产业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更加需要将节能降耗这一重要原则进行贯彻与落实,从而为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中节能降耗技术的运用概述
对于现代化社会的热能与动力工程而言,节能降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项标准相较以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在实际供电过程中,有可能会由于电力资源输出不足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为了缓解能源匮乏这一现实问题,相关部门应当针对能源短缺等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并且以节能降耗为核心,开展相应的节能降耗技术推广应用,在减少能源损耗的同时,实现绿色环保的高效生产,为热能与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应当对热能与动力过程中的能源转换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良,从而实现能源的合理控制,在有效提升热能动力工程工作效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损耗,实现热能动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1]。
二、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运用策略
(一)废水热能的循环应用。对于当前的发电厂生产而言,能量在传递以及转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耗与浪费。其中,工业废水热能资源的损耗问题也是影响发电厂最终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应当充分掌握节能降耗原则,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能量损耗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与解决。首先,可以在生产线当中引入冷凝装置,减少废水当中的热能资源损耗,从而更好地实现动力装置的运行效能。其次,可以对废水当中的余热进行充分的回收再利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业废水当中热能的流失,降低能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废水排放的过程中,采用扩容的方式,降低空间内的压力,从而实现废水排放过程中热能的循环利用。
(二)降低蒸汽热能的损耗。在电厂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蒸汽作为主要的能源载体。其中,蒸汽能源的损耗也是造成发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损耗的重要成因之一。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对生产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与解决,避免由于生产过程中压力与温度的降低,造成产能系统液态水的气相化,最终对实际生产效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3]。与之相对,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尽可能保障生产设备运行空间内较为稳定的温度与压力参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于生产性能的优化控制,为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制定合理的调频参数。降低能源损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对调频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尽可能减少对于电力能源的损耗。一般而言,电能与机械能以及电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往往都是同步进行,因此相应的调频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技术人员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技术核心并不十分了解,导致调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为参数的不同步而产生大量的能量损耗。因此,为了将节能降耗的选择进行切实的贯彻,相关人员应当对发电厂中调频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避免在压力负荷变化时,出现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能源损耗[4]。目前,发电厂的调频设备往往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调频模式,通过这两种调频模式的及时转换,保障发电厂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生产效能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针对调频设备参数不同步的情况,相关人员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与改良,从而保障实际生产线当中各个设备的同步运行,避免能源的不必要损耗,为节能降耗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引进新型绿色能源。伴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能源的需求都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目前,在当前的社会能源生产体系当中,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依然是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过度开采以及能量利用率低下等原因,传统的供能资源正面临着匮乏耗竭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引入新型绿色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进行供能。其中,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地热能都是非常高效且环保的新型能源,同时还具有可再生的特性。通过新型绿色能源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节能降耗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对热能动力工程当中节能降耗的改良与深化予以充足的重视与关注,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实现热能动力工程节能降耗的效能提升,尽可能减少对于能源的损耗,在提升能源实际利用率的同时,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