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021-07-12姜文超刘耀东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安三板高新区

刘 轩 孙 然 姜文超 刘耀东 张 赟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2

一、海安高新区创新发展现状

1.海安高新区产业基础。海安高新区位于海安市地理中心,自2008年开始建设,规划总面积20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5平方公里。多年来,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占全市半壁江山,综合实力领跑全市。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完成工业应税销售845亿元,同比增长10.68%,实现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539.3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高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及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目前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功能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聚地,聚焦“两主一新”特色产业,建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4个。

2.三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海安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围绕“两主一新”特色产业,引进、培育工业企业2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0多家,亿元以上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一,100亿级企业和主板上市企业各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园区综合实力位居南通各类开发园区前列。其中,智能装备产业企业数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32家,亿元企业38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新材料产业企业数近200家,规上企业占比超30%,亿元企业2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达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2家,亿元企业达7家。

十三五期间,智能装备产业企业由330家增长至410家,规模以上企业由112家增长至146家,亿元企业净增1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开票销售占比由29%提高到33%。新材料产业企业由180家增长至210家,规模以上企业由45家增长至68家,亿元企业净增1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

3.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厚。2019年,海安高新区建成技术转移中心12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和技术中心形成全覆盖。南京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等一批高校院所在高新区建站设所。通过实施“双创计划”、“海陵英才”等人才工程,近3年引进智能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博士人才45人,其中创新类人才23人,创业类人才22人;引进国家特聘人才、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领军产业人才14人;高新区内孵化培育省双创计划人才共26人。高新区与海安市共同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每个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对科技含量高的相关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省内高新区排名不高,平台效应不显。2019年度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海安高新区位列31,位于在评的30家省级高新区第13。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对照国家创新发展指标和全国排名领先的国家高新区,创新氛围和创新主动性还不够,创新核心区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南京大学、中科院等国内一流院所在海安高新区内设站建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载体长期处于投入阶段,科技创新潜力未完全释放,有声势缺优势。

2.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调整,海安高新区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但“两主一新”产业重点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区内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强,缺少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支撑,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区内规上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两主一新”产业水平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存在着主导产业企业单一、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缺失等问题。园区企业创新链路径不清晰,产业研发水平还不够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足,核心技术掌控和保护能力还不够强。

3.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主体活力不高。作为偏制造型高新区,海安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占比仅为15%左右,大部分小企业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意识不强,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不足,创新意识有待加强,核心技术和主要装备自给率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新任务和新要求下,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持续提升,高端创新资源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培育力度需继续加强,科创载体和平台建设有待提升,没有形成集群效应;高新技术企业偏少,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偏低,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核心专利不足,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和创新驱动的主导者。

4.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品牌不响。海安位于长三角北翼,周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密集,北有底蕴雄厚的如皋高新区,南有无锡、常熟等一众国家级高新区老大哥,虽然当前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战略机遇期,但同级别区域间创新资源争夺白热化,“前有标兵齐头并进、后有追兵奋勇争先”的竞争态势非常严峻。未来,海安高新区在利用上位政策赋予的经济发展权限,有效协同各功能园区、优化投资环境和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将面临更多考验。

猜你喜欢

海安三板高新区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
拆VIE,上新三板
2015新三板创新公司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