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及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2021-07-12彭晓丹
丁 洁 周 越 彭晓丹
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贵州 毕节 551716
毕节市七星关区每年辣椒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其中规模化种植面积达3万亩左右。辣椒生育期长,为探索采收后合理安排接茬种植作物,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收益。我局在清水铺镇东山村进行了辣椒接茬种植油菜试验,并在全区中、低海拔地区进行推广。
1 试验地点
该试验安排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东山村,海拔高度1360m,土壤以黄壤土为主。
2 供试材料
辣椒和油菜优质种子。
3 种植及采收时间安排
辣椒3月上旬播种,大棚穴盘漂浮育苗,出苗后30--35d移栽,4月下旬开始定植,7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油菜采用育苗移栽,9月下旬-10月上旬育苗,苗龄达30-35d,10月下旬至11月初开始移栽,来年5月中旬收割。
4 栽培技术
4.1 辣椒栽培
4.1.1 整地施肥 移栽前将土地深翻、耙碎,每667㎡沟施腐熟有机肥2000㎏,复合肥(N:P:K=15:15:15)50㎏作底肥。采用高厢栽培,120cm开厢、廂面宽80cm,沟宽40cm、廂高20cm左右。待土壤墒情好时及时覆膜。
4.1.2 移栽 出苗后30~35d开始移栽,移栽前一周撤干水、敞开大棚开始炼苗。移栽时间最好选在阴天,如遇长期晴天,安排在早、晚移栽。移栽后立即浇定根水、并将膜口压紧,避免高温烫伤辣椒苗。每廂种植2行,行距45~50cm,株距40cm,每667㎡种植2700—3000株。
4.1.3 田间管理 每采收1批果后施肥1次,每667㎡施复合肥(N:P:K=15:6:25)15㎏,在果实生长盛期每隔10~15d喷施1次叶面肥。
4.2 油菜栽培技术 油菜品种选用油研7号、油研50、黔油18、黔油19、黔油20等优良品种。
4.2.1 苗床选择及整地 苗床地选择土壤肥沃、水源方便、接近大田移栽的地块,不宜选择菜地和上年育过油菜种的苗床地,以免油菜苗期感染十字花科病害。整地前每亩施腐熟后的农家肥500㎏、尿素5㎏、普钙20㎏做底肥,然后旋耕碎土,使土肥相容,再开沟作厢。开厢掌握窄厢深沟的原则利于排水,厢宽120cm,沟宽30cm、深15 cm,反复碎土,使厢面平整,土壤之间有适当缝隙,便于出苗。
4.2.2 适时播种 育苗移栽的油菜播种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上旬,每667㎡苗床播种量以3-5㎏,可栽16--20亩。播种前用温开水浸泡种子30min,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苗床地浇透,然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拌种后均匀撒施于苗床中,分三次撒完,播种结束后用清粪水浇施床面,浇施要适当,不使厢面板结。
4.2.3 加强苗期管理 油菜出苗后用“速灭杀丁”和“吡虫啉”防治菜青虫、蚜虫。及时除草和抗旱防涝,在子叶平展期用1㎏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一次,3-4叶期移栽前5-8d,用尿素2㎏、硼肥0.1㎏兑水喷施一次送嫁肥,如苗大而又不能及时移栽的,每667㎡喷施多效唑0.05㎏。
4.2.4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苗龄达30-35天为最适移栽期。移栽时每667㎡施用复合肥40㎏、施硼肥0.5㎏、钾肥10㎏作底肥。行距38cm,窝距25cm,每667㎡种植7000株左右。
4.2.5 加强田间管理 移栽后及时查窝补缺,对遗漏和坏死的立即补苗,保证移栽质量。移栽成活后20d左右,开展第一次中耕,结合重施一次活棵肥,每667㎡用10㎏尿素兑清粪水浇施,第二次中耕在来年1月1-10号,结合苗情长势看苗施肥,一般每667㎡施尿素5㎏或复合肥15㎏。当油菜主苔长高到35cm时,未开花前可以开始打苔,一般打苔高度为15-20cm,打苔后立即补施尿素,每亩补施5㎏左右,打苔次数最好一次。
4.3 病虫害防治 辣椒主要防治疫病、病毒病、枯萎病、蚜虫等病虫害;油菜主要预防菌核病、蚜虫和菜青虫。
5 收益分析
经实地测产验收,辣椒亩产1987.6㎏,亩产值4125元;油菜亩产202.7㎏,亩产值1620元。该模式亩产值达5745元。
6 应用效果
该模式有效解决了辣椒接茬作物问题,时令安排紧凑。辣椒采收后,不用翻犁土地,直接进行油菜免耕移栽,节省人工成本。同时有效解决了销售问题,接茬种植油菜,收割后可卖油菜籽,也可榨菜油,销售渠道畅通。该模式既可用于合作社规模化生产、也可用于散户自行种植,易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