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2021-07-12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生态

徐 欣

长白县林业局 吉林 长白山 134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国家林业资源缺乏和存在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要采取造林绿化的策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由于部分地区的造林绿化影响力不足,因此耽搁了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作为一项系统的绿化工程,造林绿化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长期规划,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实际工作中,要密切结合国家政策部署相关工作,确定明确的建设的目标,为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的造林绿化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的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造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一、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治理空气污染。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造成的后果是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发展不平衡,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空间。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雾霾的形式。各大城市发生雾霾的频率不断上升,不利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整体的城市形象,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采取造林绿化工程能够净化空气,达到治理空气污染的目的。主要是因为森林能够降低风速,促使空气中的大粒灰尘降落,缩小其扩散的范围。此外,树叶上含有细小绒毛和粘液,起到吸附空气中硫化物、碳、病菌、病毒的作用,具有净化空气的效果。

(二)治理和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具有治理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以往我国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社会经济是以牺牲大量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为代价发展起来的,进而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大量森林资源受到破坏,水土流失现象越发严重,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社会和人民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建设防护林,以便改善生态环境。防护林可以起到涵养土壤、防风固沙等作用,对于治理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三)缓解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一种具有较强吸热性能的气体,进而引发地表温度增加,使得全球变暖,造成冰川融化。受到温室效应影响,各国都开始注重节能减排工作,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温室气体排放现下,排放量逐年增长。根据联合国报告得到,2017年全球共排放535亿吨温室气体,这已经是历史最高排放量,若是持续放按照,预计2030年可能会超过590亿吨,此时会导致全球平均温度上涨2℃以上。作为地球之肺,森林凭借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和空气的重要作用,每亩树林平均每日产生的氧气可以达到48kg,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达到67kg,能够极大的缓解温室效应。

二、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采用科学的技术方式

(1)退耕还林。退耕还林的方式保证了造林的质量和效果。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粮食产量低的坡耕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退耕还林,从而恢复当地严重损坏的植被森林,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基于长白山地区的森林状况,需要合理编制规划内容,解决耕地和造林的矛盾,才能有效实施退耕还林,提升造林绿化的整体质量。实践过程中要综合具体情况分析经济和生态效益,合理布局确定造林的范围和投入资金等,综合经济林以及生态林的比例,合理选择植被以及数种的具体配置方式,确定其种苗供用模式以及实践中应用的造林技术[1]。

(2)封山育林。该手段属于造林绿化工程常用手段,可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能够优化生态环境。根据自然绿化规律,封山能够保护动植物生长,保证生态环境自我修复力。封山育林效果显著,速度快,投资更小,也可以解决森林的病虫害问题。在此期间,相关部门需要人为加大力度控制动植物破坏问题,避免放牧垦荒行为,为植被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需要进行幼林抚育以及纯林改造,保证森林生态平衡发展。

(二)优化林木资源配置

采取造林绿化工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资源配置。

(1)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配置灌木、草等植被,形成良好的多树种混交林。为了达到造林绿化工程的发展要求,要科学配合优化树林资源,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次生林系统。这种植树造林的方式增强了树叶的面积,因此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在提升经济和生态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2]。

(2)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合理栽种树木。首先要系统的分析树木种植的密度和层次,增加针阔混交林比例,注重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比例,根据林业生物链发展要求保障树种和林种的生物多样性。

(三)提高栽培技术和管护水平

(1)首先应该建立技术和生产同步的经济发展模式。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优化造林绿化工程,提高整体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林业工作可持续发展。

(2)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培育良好抗病能力的树苗,保证树苗的存活率。

(3)要选择抗病害的药物,降低病虫灾害对树木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为了保证药物的应用效果,应科学分析病虫抗药性,选择合适方式使用。

(4)基于吉林地区黑土地的土壤特性,要因地制宜,运用生物、物理以及化学等技术手段提高树木的抗病虫能力[3]。

(5)科学灌溉。根据造林绿化地块的条件,采取科学的灌溉和管理方式,严格掌控灌溉的密度,才能保证良好的灌溉效果。

(6)造林绿化的过程中,要分析土壤和肥料的种类,综合树种根系分布特征合理施肥,有效提升根系的吸收能力,保证树林营养。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造林绿化是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采用造林绿化措施起到了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实现生态化建设发展的作用。相关部门要重视这项工程,并做好资源的整合与强化管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