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执法平台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1-07-12华小茜
华小茜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镇人民政府 重庆 40991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乡镇执法部门建设内容的提出,深入开展新型乡镇社区综合执法监察工作成为乡镇政府和执法部门为贯彻党中央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议精神,进行基层政府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乡镇政府通过贯彻落实“依法执法、改革创新、便民服务”行政目标,在政府内部推动工商、质监、食药安全质量监管等多个行政部门间的协同作业,坚持将综合执法工作的重心下移至基层群众中去,提高综合执法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各乡镇(或社区街道)纷纷组建综合执法部门和人员队伍,构建综合执法平台,切实方便办事群众。但乡镇综合执法平台与城市执法管理平台相比,尤其自身的特殊性:工作内容复杂繁琐,服务人群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行政区内人口相对分散,管理范围相对较大等。综合执法平台的设置的确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管理难题。
1 乡镇综合执法现状
1.1 行政执法力量不足 部分乡镇缺乏建立专业执法队伍的基础,执法人员不足、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只能在几个单独领域配备完整团队,执法力度和执法范围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区相对较大,包含大量农村、城郊、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在规划建设、文化宣传、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大量空白,导致综合执法难以取得应有效果。乡镇执法人员本就不足,如果按照区域平均分配,则很难有效完成各项执法任务,很难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如果组建执法队伍,执法周期将得不到保证,同样影响执法问题的解决。
1.2 乡镇行政执法“权责不一”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层单位,面对的实际问题多,行政管理权利小,经常出现“权责不一”的问题。比如,在乡镇区域内有群众公然占用集体土地违章乱建,乡镇政府只能进行劝阻教育,却无权进行拆除整治,但在行政职责划归中乡镇风貌建设却是由乡镇政府负责。乡镇行政执法部门为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同时为维护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时常出现越位管理行为。另外,一旦管理力度稍大,就容易爆发群众与行政执法部门间的冲突,进一步阻碍行政执法工作的进行。
1.3 执法形式单一 乡镇政府的行政执法形式极为单一,同时各部门间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导致乡镇执法力量很难形成合力。乡镇政府管理范围较大,辖区内人口相对较分散,面对的问题具体而零碎,乡镇执法部门为应对这一现状,只能以个人执法、分散执法的形式为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办法应对具体的执法工作。即便是在引入综合执法平台之后,乡镇政府在进行各项执法工作时,依旧采用各部门单独负责的方法,执法平台被当做信息交流中心,难以发挥应有的协同作用。
1.4 信息化技术使用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终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化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乡镇政府工作中,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发挥其巨大的积极作用。目前时常引发公众关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本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得到有效缓解,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这些问题又转变为各部门间沟通不畅、群众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执法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等问题。乡镇综合执法的信息化平台的确为群众问题反应和执法机关协调调度提供了便捷方式,但在乡镇基层中,部分群众甚至部分执法人员对信息化平台的操作方式并不熟悉,难以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 乡镇综合执法平台建设有效策略
2.1 构建完善有效综合执法体系 乡镇政府要着力打造“以政府为主导、以事项为中心、责权一致、便民高效”的综合执法体系。乡镇政府做好与上级政府间的协调合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乡村政策,切实服务乡镇群众。乡镇综合执法平台的建设是综合执法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推动执法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乡镇政府通过内部部门、人员的调整将执法体系打造成集管理、监督、服务、执法于一体的综合体系。首先乡镇政府应协调、整合各行政部门,推动乡镇执法的联合办公,减少各部门间的流转、内耗;其次乡镇政府应组建专业的执法队伍,对具体的群众问题进行及时反应;同时乡镇政府要做好每次执法工作的备案与事后整理,确保执法工作的透明性、公正性、有效性。另外,乡镇政府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也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与综合执法平台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乡镇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
2.2 有效落实“权责一致”问题 不仅乡镇政府的“权责一致”问题需要落实,而且执法单位、执法人员的责权也必须明确。在执法权方面,上级政府应当适当放权,为乡镇政府的执法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给与乡镇政府执法部门一定的权利自由,切实落实“便民惠民”的服务宗旨。另外,突出乡镇政府在综合执法平台的协调作用和领导地位,保证行政命令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为执法工作开展提供明确指导。同时执法部门的日常执法和协同执法都应处在乡镇政府和监管单位的领导之下,并接受全体群众的监督。在责任方面,乡镇政府应完善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管理考核制度,一是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参与执法过程,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二是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引入考核管理办法,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和工作范围;三是开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在不影响正常执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2.3 改善执法形式 改善执法形式,首先要切实落实乡镇行政执法管理人员与机构的“名分”问题,明确乡镇执法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认真解释行政法规意义并界定执法范围。乡镇政府执法形式单一的问题很难通过政策和人员调整来解决,必须在执法工作的整体规划方面入手。首先乡镇政府要根据执法工作的内容、发生时间与周期、执法区域与范围等具体内容,对执法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常见的群众问题与执法难点;然后针对各类常见的执法难题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规范有效的解决办法,并整理完成可参照执行的基层执法办法;另外要根据实际执法过程及时调整现有的执法办法,保证执法工作的针对性与高效化;最后将成熟有效的执法办法与各种执法形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同时执法,各级机关、各个部门的协同作业。
2.4 有效运用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强化执法效率,是优化各项执法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执法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运用信息技术执法的专业培训,帮助更多基层执法人员学会并习惯信息化执法方法。另外,加强乡镇执法的综合性和惠民性,借助信息化技术,简化行政执法的流程和操作步骤,积极开展乡镇村居的“一线工作化”,保证乡镇行政机关真正成为乡镇居民生产生活的保卫者。政府也应不断加大对乡镇执法部门的财力、物力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为乡镇执法工作与行政法规的宣传普及提供经费保障,保证乡镇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并公平公正、透明有序、文明执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社会监督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执法过程的透明化与公开化,让更多人加入到乡镇行政执法中来,共同推进乡镇执法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结语
乡镇综合执法平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需要通过对相应政策进行改革,比如构建完善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改善执法方式;加强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乡镇综合执法平台必然还会暴露出很多问题,相关研究者需要不断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目前我国乡镇执法平台研究和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不断调整,执法平台的建设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未来乡镇的管控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