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效应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探讨
2021-07-12赵同凯
赵同凯
中共延津县委党校 河南 延津 4532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贯彻中央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对于公路沿线乡村,要利用好公路的带动效应。
一、公路带动乡村案例
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有“金周村”、“旱码头”和“天下第一村”之称。在明代中期,它还是个“居民三百家”的普通村落。在清初经历了迅速崛起的过程。原因就在于交通条件的改变。明代以前,山东从济南沿鲁中山地北麓通往胶东半岛的东西陆路大道是不经过周村的,而是从章丘经白云山到邹平、长山县城再一路向北的。清朝初年,这条东西大道南移,从章丘经王村东边出谷而北,不远就到了旧长山县南20余里的周村,再从周村东行经张店、金岭镇、临淄而达青州。这样,周村就处在了交通要道上。短短几年便兴旺起来。蒲松龄在《鸮鸟》中描绘:“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
福建省福州晋安区寿山乡九峰村是散落在北峰片区59个村中的的普通村庄。以前,从福州市区去九峰村,须先到寿山乡岭头村再经红寮村转入,路途崎岖。由于山多地少,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山村几近空心。祖厝老屋风雨飘摇、山间田地荒芜过半,路旁杂草芦苇没头。2016年,晋安区借助申报“全国四好农村路”的契机,开始修建全长9.9公里长的前九线。有了前九线,九峰村成功入网北峰片区村村通、户户通,也有了直达福州市区的便捷通道。尚未开发的九峰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福州市民体验野趣农趣的重要打卡地。于是,一幢幢几近废弃的祖厝翻修一新,用来开农家菜馆。
二、公路效应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要从衰败走向振兴,必须创新理念,即要发挥本地优势,又要利用好外来资源。公路效应能够把外地的信息、能量、技术、资金和人才带到乡村,对乡村产生积极意义。
1.公路改变了农民的小农观念,对其商品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长期以来,一些村民居住位置偏僻,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守着资源受穷。公路开通以后,外边的世界令村民耳目一新。使他们认识到原来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多么地落后;使他们认识到除了那种“一亩地,两头牛,守着老婆蹲炕头”生活还有更加灿烂的生活;使他们增强了改善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
2.公路给乡村农业注入了活力。农业生产要活泛起来,需要解决投入和产出两个问题。公路为乡村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瓜果梨枣装箱运出,地方特产打包销售,绿色粮食高端卖出。公路为农业生产运来了农机具、化肥等农业物资,推动了乡村农业的发展。
3.公路促进了乡村面貌的提升。公路经济开阔了农民的眼界,丰富了农民口袋。富裕起来的农民从改善自身居住条件开始,一步步扩大到改善村容村貌。一方面满足了自我要求,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游客。
三、乡村振兴利用公路效应情况分析
十三五时期,我国公路建设成绩突出,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公路穿越的村庄越来越多。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契机。但是,许多乡村抱着金碗把饭要,不能很好地利用公路效应,具体表现如下:
1.过路生意,一锤子买卖。依傍着高速路口、国道、省道或县道的村庄是诸多乡村中的幸运儿。但它们守着城市间源源不断的财富交换动脉,大多做着“强买强卖,拦路打劫,收买路财”的“草莽英雄”。有的沿公路开个果园,再摆摊推卖;有的开个加油站,外加洗车;有的办个百货店,售卖地方特产;有的经营农家乐,吃饭住宿游玩一条龙。然而,这些生意大多比较萧条。原因是经营者眼界窄、素质低。自认为是本地人,由于客源少,经营者之间相互诋毁,进行无序竞争。
2.建设同质,缺乏吸引力。道路千万里,乡村无数个。游客停在哪?在哪吃饭?在哪休息?在哪游玩?这一系列问题看似主观随机,实则大有文章,有规律可循。游客大多阅人无数,见村更多。大众化、毫无特色和生机的乡村:一样的房屋、一样的树木、一样的道路、一样的田园、一样的村民不能引起游客的注意。除非必要,他们不可能停下匆忙的脚步。留不下过路客,就挣不了公路财。
3.有啥卖啥,商品本地化。当前,公路成为沿线乡村分销当地农副产品的渠道。路边摆摊卖特产,开小店买餐饮,都是“有啥卖啥”。然而,游客的需求是多样。生活必需品或者习惯用品由于准备不充分,游客客会停下购买。如果游客要啥没啥,绝对会影响游客的情绪,让他们留下更不可能。
四、乡村振兴要利用好公路效应
靠近交通节点是村镇发展生财莫大的幸运。沿线乡村纷纷发展服务业。俗话说“有同行无同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沿线乡村如何立足?是做洋到家的还是土掉渣的特色风情?是开特产屋还是奥莱村?是点篝火还是开灯节?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目的地”思维:变“拦路打劫”的过路生意为“坐地引才”的目的地生意。过路生意体现的是“我为道路服务”思维。当“我为道路服务”时,依仗的道路一旦出现改线、增加支线、能级降低等各种变动,就会极大地影响沿线乡村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与路“同生共死”。为此,要从“我为道路服务”上升到“道路为我服务”。当“道路为我服务”时候,道路就变成了通往乡村的工具,是拓展乡村自身辐射范围的手段,乡村自身受到道路交通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拥有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需要强调的是:“道路为我服务”要求全面面向城市消费客群的诉求进行整合提升,浓墨重彩地塑造让人心向往之的乡村生活,这是公路带动乡村致富的真谛所在。
2.打造“引发向往”风情。沿路乡村要截留更多的人,必须引发注意。茫茫人海中要引入注意,如果不是自身长相出众,就需要通过化妆打扮。乡村也需要通过造风景来引发注意。如有的营造大片薰衣草田,有的仿古中世纪素雅恬静的建筑风格,有的打造彩绘村。但是要打造目的地,仅仅引发注意是不够的,更要引发向往,用形象打造磁极。如韩国的普罗旺斯村依据本国人对法兰西的向往将自身整容成法兰西情调:既有花卉苗木的田园风情,也有南法渔村斑斓明媚的色彩和欧洲的童话感。分布在村里的各处的天使翅膀、爱情小屋、童话主题雕塑等景观设置,趣味艺术屋壁画,使它成为一个美拍圣地,也让它成为了《来自星星的你》、《RUNNING MAN》等电视剧、综艺的取景地。
3.构建“要啥卖啥”的新业态。公路沿线乡村一般是路边摆摊卖特产、开店卖餐饮,都是“有啥卖啥”。这是典型的“路过地”思维表现。把公路当成分销农副产品的渠道。但是司机和游客的需求是多样的。如果游客应急需要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或习惯用品确买不到,就只有赶路到下一个停靠点。这样一来,游客变过客。所以,要创新“目的地”思维,要迎合消费者需求,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要啥卖啥”。不仅卖商品,更要卖服务、卖氛围、卖生活。韩国的普罗旺斯村做的就比较成功。首先,它引入浪漫的商业业态。为迎合韩国年轻人爱约会、追求最浪漫的需求。为此,普罗旺斯村29家店铺统一采用了可爱甜蜜的装修风格,空气里都是浪漫的味道,为情侣们提供了极佳的约会环境和服务。同时,引入艺术与活动。在普罗旺斯村,人们可以与艺术家一同制作工艺品、与厨师面包、参与广场上的演出活动和跳蚤市场等活动。使消费者不再是以一个游客的角度吃吃喝喝、参观旅游玩,而更像是村民一样去体验和生活。这即延长了人们游玩的时间,也给了人们重来的理由。
总之,公路为沿线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但沿线乡村如何要利用好公路效应则是一门学问。即需要创新“路为我所用”的理念;更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风情提升、功能整合、开发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