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12陈子国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船桨弹力案例

陈子国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南戴河中学 河北 秦皇岛 066100

学生在八年级时才初次接触物理,学生在这门抽象性的学科面前总表现出束手无策的状态,很多理科思维不强的学生也因物理的加入而成绩一落千丈。但这并不能说明同学的学习能力差或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授课方法是否能吸引学生,是否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物理变得具体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索费尽心思,在经过长期的物理教学探索过程中,经研究表明,问题情景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问题情景创设可以让物理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案例分析可以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加直观甚至深入的理解物理。

一、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不能在学习中发现物理现象,那将变成机械性的学习,机械性的学习对初中物理学习有一定的作用,但当学生步入高中后,学生仅凭借初中养成的机械性学习的习惯就不能完全应对高中物理的复杂性。案例分析是指教师给予学生一段有关物理的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基础知识对此背景进行探索,并根据基础知识解答物理问题,叫案例分析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一)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师将物理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讲解的一种方法。对学生来说,物理公式物理知识点无一不充满着枯燥性,教师通过对问题情景创设,将物理知识赋予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问题情境创设分为以下几类:

1.教师根据学生现阶段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新的物理知识与旧的物理知识相联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七章《力》时,本章节分为力的概念、重力、弹力这三个部分,当讲解重力以及弹力两小节时可以根据学生以往对力的了解进行教学。教师在解释弹力的定义时可将力的定义也融入其中,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而力又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接触时产生的力,弹力需要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相接触,从而产生力,正是因为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有一个轻微的变形,此变形并非是肉眼所见的,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弹力与力之间有一个紧密的联系,在此问题情景创设下,学生不仅巩固了力的定义,而且对弹力的抽象定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务必要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关联,为学生搭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

2.利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相较其他物理知识而言较为复杂,较为抽象,如果学生在学习本课中没有足够的兴趣,将难以支撑本节课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这一事实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从此可以看出物理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还可以更加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当与家人一起游玩时可以利用物理知识侃侃而谈、引导分享。学生在自我发挥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还能督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当学生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现象中时,说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已相当牢固。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尽量引入有趣的故事作为铺垫,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物理常识。

三、案例分析

教师在使用“引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时,务必要在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案例分析法需要学生综合全课本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不仅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要对书本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案例的分析才能正确可行。例如教师在讲解《力和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设立当学生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之类问题,此问题开始简单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对力和运动概念的深入理解,可由生活经验可得。人们在划船时,如果仅靠水的推动船不能前进,只有借助船桨的作用才能使船前进。因此学生可能误认为促使船前进的动力是船桨对水的作用力,而本问题"使船前进的动力"这句话是题目的关键,不管是从本题目来看还是从生活实际中观察,在船前进的过程中,船桨起到的是受力作用,而水起到的是发力作用,正是因为船桨受到了力,才促使船受到被动作用前进或者后退,而在船桨划水时,水是发力方,船桨是受力方,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力,水对桨的力作用在桨上,相当于就是在船上,所以是水对船桨的力而不是船桨对水的力。因此,教师将物理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常识与物理题目相结合,不仅能降低题目的难懂程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物理这门抽象性的学科,其中许多定义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一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物理定义的理解难度就像用石头砸鸡蛋,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此鸡蛋砸破。但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又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慢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此本领。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务必要用情境问题创设以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

猜你喜欢

船桨弹力案例
KD513:陀螺仪船桨空间姿态感知系统
KD514:陀螺仪船桨空间姿态捕捉方法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种可挂起的船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完型突破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