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型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广州市天河区城市河涌绿化管理

2021-07-12唐玮邱培辉朱桥明

广东园林 2021年3期
关键词:驳岸天河区绿地

唐玮 邱培辉 朱桥明

TANG Wei,QIU Pei-hui,ZHU Qiao-ming *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已从追求扩张的速度,转向提升发展的质量[1]。近年来,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已成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为例,随着截污纳管等一系列工程及管理措施的实施,至2019年底,广州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经复核评估,已基本实现消除黑臭[2]。

碧道是以江河湖库水域及岸边带为载体的公共开敞空间,其以生态优先,开启了新的治水模式,其是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3]。碧道建设以城市河流水系为主要载体,通过两岸绿化,不仅大大提升了河流的生态作用,防止了面源污染,同时提高了景观效果,突出“水碧岸美”,满足人民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求。本文基于都市碧道建设背景,探析城市河涌绿化景观营造与养护的管理思路,为碧道的生态、安全、景观功能体现提供参考。

1 都市碧道与城市河涌

都市型碧道作为碧道建设的形式之一,依托流经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河湖水系,串联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各类绿色开敞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等,为都市居民提供康体、休闲、游憩等滨水场所[1]。河涌,即河流水系的别称,在广州地区指除珠江干流和流溪河以外的河道水系[4]。城市河涌作为城市与水环境交融的开放空间,承担着连通城市水系、生活岸线、生态、景观及展示历史文脉等功能[5~6]。

基于都市型碧道的河涌建设规划的空间耦合研究,城市河涌在河涌空间、滨河空间、城市空间规划建设的耦合过程中发挥着四大特性[7],即安全性[8~9]、生态性[10~11]、公共性[12~13]、系统性[14~15]。其中,河涌空间指河涌本身,包括河涌水体、河滩地、河岸等;滨河空间是城市道路作为河涌边界的区分;城市空间指城市水系范围的城市空间[15](表1)。

表1 城市河涌与空间耦合特性

基于都市碧道建设背景的城市河涌绿化管理工作,区别于传统的绿化管理工作,在河涌水生态、水安全、碧道游憩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功能复合带来绿化配置的变化;游憩服务和公共空间要求管养精细化;水生态、水安全要求多样的驳岸结构和绿化形式;滨水与功能空间要求景观主题鲜明,水岸共赏。

2 广州市天河区河涌绿化管理现状

2.1 河涌分布

天河区共有河涌40条(包括主要河涌、支涌及排洪渠等),总长约98 km[16]。其中,分布在珠江沿岸的东圃、员村、猎德一带共有8条主要的河涌,从东到西依次为深涌、车陂涌、棠下涌、程界东涌、员村涌、谭村涌、猎德涌、沙河涌(图1)。

图1 天河区主要河涌分布图

2.2 水环境治理

天河区河涌在进行水环境整治前,普遍存在水体黑臭、河道积淤、驳岸生硬、景观单一、环境和功能杂乱等问题[17]。随着碧道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州市天河区把“科学治水、精准治水、河长领治”等治水理念贯穿始终,同时升华治水成果,以构建“碧绿成网”的城市生态廊道为基调,推动河涌水域沿线地区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2.3 河涌绿化景观营造

2.3.1 生态驳岸处理

生态驳岸是人工自然驳岸的一种形式,通过地形营造形成城市湿地景观[18~19],在兼顾景观、游憩功能的同时,更体现碧道的防洪调控功能。以车陂涌段欧阳支涌景观营造为例,欧阳支涌处在天河区车陂涌上游树木公园内,景观面积约3 000 m2,整体以自然生态水法营造,先进行河水弯曲引流,优化河涌生态岸线;涌边以传统式木桩固定两岸土方,结合生态砖或生态袋进行加固,优化植物种植环境,提高河涌水体的净化能力(图2)。

图2 景观提升后的欧阳支涌

2.3.2 硬质河涌岸线的景观处理

城市河涌岸线景观受渠壁挡墙等硬质化设施的影响。可应用垂直绿化于两侧河涌岸挡墙,优化河涌硬化岸线的景观,使之与水体形成生态互动。猎德涌两岸公园绿地通过应用垂直绿化技术,悬挂种植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的花篮,营造河涌两岸花景,并结合猎德公园特色“柳绿两岸”,实现“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活力碧道景观(图3)。

图3 景观提升后的猎德涌两岸公园

2.3.3 植物景观配置

都市型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天河区河涌绿化景观营造,通过应用开花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营造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种植形态各异的水生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的丰富驳岸景观,实现一定的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欧阳支涌绿地进行了地形营造,形成了舒缓自然的驳岸景观,并种植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垂枝红千层Callistemon viminalis等湿地树种,以及水竹芋Thalia dealbata、美人蕉Canna indica等直立性水生植物;在开阔草地配植阔叶草本植物秋英Cosmos bipinnatus、黄秋英Cosmos sulphureus等,营造一种疏朗的繁华河岸线景观(图4)。

图4 欧阳支涌植物景观

2.4 河涌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天河区河涌绿化养护管理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形式及内容包括分段分级养护管理以及监督与巡查。

2.4.1 分段分级养护管理

河涌碧道景观养护是河涌绿化管理的重点与亮点。天河区8条主要河涌的绿化养护根据《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技术规范》(DB4401/T 6-2018)[20],主要分为一级养护和二级养护。其中,一级养护标准要求植物长势良好,叶色正常,病虫害危害株率不超过同种类植株的3%,草坪杂草率小于5%;及时补植,没有死株、缺株及黄土露天现象;园林建筑及绿地设施维护得当,保洁措施到位,绿地整体景观良好。二级养护标准要求植物长势良好,叶色正常,病虫害危害株率不超过同种类植株的5%,草坪杂草率小于7%;及时补植,死株、缺株及黄土露天现象小于2%;园林建筑及绿地设施维护得当,保洁措施到位,绿地整体景观较好。天河区河涌按养护路段分为26段,养护河涌长度约48 km,绿化面积达72 hm2。2018—2019年,一级养护共计14段,二级养护共计12段(表2)。根据碧道建设要求,2020年天河区河涌绿化通过提高保洁、病虫害防治与修剪等措施的效率,使全部养护河涌段升为一级养护。

表2 2018—2019年天河区河涌养护信息

2.4.2 监督与巡查并重

为保证河涌绿化养护质量,对养护范围进行网格分区分片,落实网格绿地的养护负责及巡查人员。业务管理部门每月通过随机抽查部分片区进行不定期督查[21]。天河区河涌绿化养护的巡查内容包括植物的修剪合理性及频次,病虫害防治和树木断枝、枯枝等风险情况,卫生保洁、设施维护以及绿地看护等。同时,为确保巡查考核的公平性,网格片区巡查人员实行流动制,并接受考核和投诉。

3 河涌绿化管理原则与思路

3.1 管理原则

为进一步推进都市型碧道河涌两岸绿化养护工作,努力实现“岸绿景美”的目标,河涌绿化养护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优先,景观为辅。碧道建设应尊重生态基底,遵守生态最小干预原则。在河涌两岸的绿化养护应减少对植物的人工干扰,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削减岸边的面源污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生态环境。

2)安全为先,以人为本。通过河涌两岸绿化养护,为人们提供安全的休闲游憩环境,引导人们亲近自然,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3)主题鲜明,水岸共赏。通过绿化养护,因地制宜打造形式多样、功能各异、主题鲜明的特色景观,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湖水岸优美景观。

3.2 管理思路

从随着广东省万里碧道规划的践行,河涌作为城市水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管理应成为碧道建设维护的重要内容。基于在都市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天河区河涌绿化管理实践,总结城市河涌绿化管理思路如下:

1)生态优先,治理同行。天河区河涌基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好内源净化、外源截污工作,以提高城市空间系统的安全性。

2)一河一景,水岸共赏。城市河涌景观应根据都市周围环境,适当恢复或营造生态岸线,体现城市空间公共性与景观性。应用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技术,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利于水体景观建设[17]。

3)植物应用本土化,层次丰富。河涌绿化植物的应用方式,应根据河岸形式进行选择。根据不同驳岸,可应用生态植草砖、生态袋或者自然生态驳岸形式栽植植物。植物应选择抗逆性好,有良好净化水体作用的湿生、水生、中生植物[18]。硬化河道两侧的景观可通过立体绿化进行营造,在为碧道增加植物景观的同时,增加其竖向生态空间。

4)网格化养护,完善绿地功能。根据河涌周围环境及生态岸线特色,对河涌两岸绿地精细分区分级养护,在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涵养水源、降噪、文化活动、游憩观景等方面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4 结语

随着“韧性城市”“低影响开发”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碧道建设成为提升海绵城市质量的新要求。其在满足城市水流域排洪蓄水的功能基础上,更体现水流域系统的连通,以及城市空间的生态、安全与景观功能。广州市天河区河涌绿化管理已在景观营造、分级养护上基本满足都市碧道建设的需求,但在公共性与系统性方面的探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注:图片由作者团队自绘自摄。

猜你喜欢

驳岸天河区绿地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城市公园驳岸设计研究
——以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为例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家乡的橘子红了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湿地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以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