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声乐教学改革实践
——浅谈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与作品个性的尊重
2021-07-12宋艳英赵远兮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文|宋艳英 赵远兮 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将核心素养贯穿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声乐教学对于健全学生人格,愉悦学习心情,乃至对于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从具体的教学入手,从尊重学生的角度作粗浅的探索。
一、课堂教学立足学有所得,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声乐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发声方法与技巧相对抽象,学习需要静心体会和感悟,如果学习不得法往往很难有成效,长此以往,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树立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前必须明确学习目标,目标做到尽量具体可操作性,不贪多贪大,强调学有所得。一堂课下来让每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教学中主要强调几点:
首先结合作品通俗讲解发声方法,这是必不可少的。比方说教学生唱高音时,喉结应该像“打哈欠”或深吸气似的往下沉。在这里,教师必须特别强调技巧的关键:“沉”而不是往下“拉”。并用心指导二者的区别。用深吸气的感觉使喉结“沉下来”,是一种在心理活动伴随下必然的生理活动行为,这样的生理活动是合理的、自然的、舒服的,它能使喉底产生自然、松弛、打开的感觉,声带可以在没有多余的外力干扰时积极地工作,可发出松弛、弹性、柔和的声音。而“往下拉”,这是生理上主动用劲产生的结果,这就不是自然的生理活动,容易把喉结拉紧,易僵,并出现声门逼紧发出“干”“紧”“炸”的声音。这些特别细微的差别学生往往难以区分,教学中必须非常耐心指导学生区分二者的不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发声。
其次,给学生作品,把作品分析透彻再让学生去演唱。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必须放慢速度,尽可能让他们去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悟去品味学到的方法,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唱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哪一个歌唱家,那样会失去了自我。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发出来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特色?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所以掌握方法,唱出自己最好的声音,这才是最棒的。
声乐学习除了找准位置,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气息支撑。教学中,同样需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科学合理运用气息,同时也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感悟,直到有所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对声乐的发声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水平高低不同布置给学生不同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反复练习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最后,检查布置的练习曲目,教师再一次点评。通过点评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不足,从而让学生不断进步。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偏袒,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视,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的重要手段。
二、掌握学生自身特点、发展学生自我特色
发展学生的自我特色首先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嗓音条件。教学中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身上。比如学生适合民族唱法而我偏偏不喜欢民族非要让学生改成美声,如果这样学生就唱不出自己的特色。又或者学生自身的音色是小号抒情女高音,而我偏偏喜欢大号戏剧女高音,如果随自己喜好让学生往大号发展,出现的结果就会喉头用力太猛,声音笨重、且吐字含混不清。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失去本身音色,同时耽误学生的发展。每个人声带的薄厚、宽窄、长短,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先天的生理因素决定了我们音色的不同,所以必须应该尊重这些不同,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途径。当老师的不应该只喜欢某一把琴、某一个声音。如果你把所有学琴的学生都教成一个样子,把所有的声音变成一个声音,这就失去了个性。教器乐可以换琴还好办,教声乐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为每一个人的生理特征都都不一样,唱出的音色和声部当然也不一样。假如一个声乐老师教了十个学生,如果因为教师只喜欢一种声音,结果所有的嗓音都被教成一种声音,所有的学生都被教成一个“味”。也许其中有一个是对的,但其余的学生都被牺牲了。所以教师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不要用固定的经验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学时一定要客观地分析教学对象。学生唱歌有他自己的想法,如果他的音色在不影响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前提下,也要允许他有他自身的特点。艺术是讲究个人特点的,不要强求人人穿西装,或者人人穿马褂,凸显的应该是人的个性特点。
关于尊重个性可以说是本人国外十多年求学的经验之谈,也可以说是肺腑之言。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学生,本身声音条件很好,因为没有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声学习,结果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差。当他自己意识到这点时想改回来却办不到了。所以我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自己个人喜好强加给学生,更不要因自己的某些经验去概括一切。要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唱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特点。我的老师也再三教导我,她强调,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定要真正按照学生的条件帮助学生去唱,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这些教导直到现在我一直铭记于心,我也把它送给所有的同仁们。
发展学生的自我特色还要准确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教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唱方式和培养的重点。在心理学中通常把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决定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制订出准确有效的教育对策来解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唱的过程中要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和训练重点。对于胆汁质这类的学生较容易兴奋,所以在教唱过程中容易进入状态,激情也很,尤其是在唱英雄主义题材和节奏速度较快主题欢快明朗的作品时,这类学生往往把握的比较准确。但由于这里学生性格直率好爽、行事鲁莽,所以对于歌曲的细节的处理上往往模糊清,情感表达往往不到位,特别是感情色彩悲凉和内心情感丰富的歌曲。这时教师对这类学生歌唱时细节的把握和情感处理上要比其他学生更加严格和挑剔。同时这类学生的注意力较差,容易暴躁和急躁。而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恰恰需要身心高度集中,切忌急躁,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培养这类学生的注意力,教唱中遇到问题学生不能较快解决和理解时,不宜过多的催促以免使学生急躁对学习失去信心。
多血质的学生头脑灵活,性格活泼,思维敏捷,上课进入状态的速度较快,对教师所讲到的问题能够较快的理解并且及时纠正自己的问题。但是这类学生性格浮躁,做事常常有始无终,注意力较差,取得进步容易沾沾自喜,对于长时间做同一件事情缺乏耐心。对待这一类型的学生教师要经常督促学习,在教唱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给这类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歌唱保持好奇心,同时要适当的指出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自我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粘液质的学生在学习声乐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踏实肯干,歌唱状态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同时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这类学生歌唱时往往缺少激情,舞台表现力也相对较弱,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他们通常不会迎难而上。遇到这类学生教师需要多给这类学生自信,找到他们的闪光之处并鼓励学生。上课时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教师多鼓励和帮助学生,特别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抑郁质的学生由于本身性格细腻敏感、内心感情丰富,所以这类人在歌唱时对节奏的把握、歌曲的感情、装饰音的演唱等等都会处理的相当细致与严谨。但由于抑郁质的人性格过于细腻,同时多疑,表达含蓄,所以在学习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同时对教师的方法也有时会产生疑问,这样,会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障碍等问题。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用肯定的语气进行教学,不要出现“通常情况”“一般是这样”等等含有不确定性的词汇。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方法出现疑问,教师也不要过于生气或者置之不理,而是要有耐心的解答这类学生的问题,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只有这样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容易实施。
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是有区别的,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是也是不同的,同样是艺术歌曲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作曲家在不同时期的风格也是不同的。
三、分析作品把握特点,帮助学生准确进行二度创作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尊重学生自我特点,同时也要尊重作品的特点,即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品的情感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这些都是在学唱与教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作品与作品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作品而言也需要因材施教。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是有区别的,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是也是不同的,同样是艺术歌曲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作曲家在不同时期的风格也是不同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区分这些区别,不能用唱咏叹调的方式去唱艺术歌曲,也不能用威尔第去代替贝多芬。所以歌唱表演不仅仅是能唱,还要会唱,懂得怎样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作品。
例如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区别:
首先是题材上的不同。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许多歌剧都是由世界名著改变而成的,如《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所以在演唱歌剧咏叹调时要注重它的戏剧性和故事性,同时演唱者必须了解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还要了解人物性格、选段在歌剧中的地位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艺术歌曲大多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歌曲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常常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所以内容上包含着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成分。
第二是演唱风格的不同。
艺术歌曲不追求声音的戏剧性效果,更注重歌曲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多以柔美、抒情、细腻见长。歌剧咏叹调是建立在复杂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上,因此情感起伏大,力度上也有许多的变化,富有戏剧性。
第三则是唱法上的不同。
虽然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在唱法上都运用美声唱法,但是唱不同的作品在唱法上要有细微的变化。在运用美声唱法唱歌剧咏叹调时后边的咽腔和鼻咽腔用的多,为的是增加歌曲的戏剧性与渲染力。但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艺术歌曲就完全不对,艺术歌曲后边用得少,重在情感表达。
艺术歌曲与歌剧同样都是美声唱法,同样都是艺术歌曲因为年代的不同、作者不同、国籍不同以及宗教影响不同,从而导致艺术歌曲处理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艺术歌曲在处理方式和情感表达上也是不同的。我们就拿舒伯特与门德尔松两人的艺术作品做对比,他们同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曲家,同是德国人,lied(德国民谣歌曲)一词现也已专属于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施特劳斯等人的德国浪漫歌曲,但他们两人的作品却有着大大的不同。舒伯特曾说:“我的作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我的苦难。”舒伯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学校长家里,为减轻家里生活压力他很早的就去寄宿学校,但寄宿学校生活条件恶劣常常吃不饱肚子,到了中年情况也并没有好转,他的作品并不被统治阶级认可,所以作品不能被出版和演唱,生活常常靠朋友接济。于是他的压抑与苦闷都是通过音乐来表现,他的作品来源于现实,歌曲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矛盾冲突。例如《鳟鱼》《魔王》这两首作品都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两首作品情感色彩浓郁鲜明,对比强烈,同时都反映了现实的艰辛、生活的不幸和统治阶级的狡诈。门德尔松一生安定富足,他的祖父是当时德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父亲是个银行家。生活的富足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很快的成就了门德尔松。他的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极少有矛盾冲突,例如《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也是当时最著名的风景绘画家之一,他的音乐同时被绘画所影响,很多的作品都极具画面感。
所有这些,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从作品的各个方面理解作品,把握作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的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声情并茂的演绎好每个作品。
总而言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尊重个性是关键,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学生才能极大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尊重作品,不同作品表达内容情感是不一样的,只有充分尊重作品才能声情并茂演绎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