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1-07-12王文慧

科技视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色化艺术类特色

王文慧 李 鹏 *

(1.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213000;2.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江苏 常州213000)

地方高校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主管的普通高等院校。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高等院校共计2 688 所,其中地方高校2 562 所[1],占比95.3%。地方高校数量庞大、覆盖面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暴露出地方高校的不足,如综合竞争力不足、专业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模式趋同[2],地方高校进行专业特色化建设已经成为共识[3-5]。艺术类专业由于其学科内容的特殊性,而和理工科、社科专业有较大的区别,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1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化不足带来的问题

艺术学学科门类下有五个学科类别,分别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其中,既有侧重于培养纯艺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如国画、雕塑等,也有侧重于培养服务现代经济人才的专业,如影视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等。这需要地方高校对各自艺术类专业有准确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 从而实现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功能耦合,而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特色化不足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1 毕业生趋同性高,难以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专业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6]。 专业建设的定位清晰, 准确把握住自己在全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具有自己的特色才具有竞争力。 专业特色不足将直接导致人才培养的同质化, 使毕业生趋同性高,增加就业的难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生计保障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层出不穷,不但不利于个体家庭的生计,也不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社会的有序发展。

1.2 没有特色品牌,社会影响力弱,难以吸引优质生源

对学生个体来说,专业是培养专门技术能力的方式,将深刻地影响个人的技能结构和职业路径,是报考大学时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而地方高校的专业特色在口耳相传中形成口碑成为学生报考的参考。建立起品牌专业的学校在同层次的报考中会受到更多的青睐,进而招收到更加优质的生源,使专业的发展形成正向的循环。而特色化不足的地方高校难以同其他院校拉开差距,没有吸引优质生源的特长,进而对专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难度。

1.3 没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文化传承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的集合,和文化具有血脉相连的天然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一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璀璨的中国文化。 地方高校对于汲取地方文化养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艺术类专业没有特色便是没有植根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 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2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化建设的原则

地方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对自身应有准确的认知,能够在全国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 通过专业的特色化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 进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职能分工和功能耦合。

2.1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在我国,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是一致的。 社会的发展为个体成长提供依托,个体的成材又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避免毕业生同质化造成的就业难,对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上应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基于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进行专业建设方向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向和社会需求相一致。 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避免了人才配置的浪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2.2 传承创新的文化取向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从而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7],以中央文件的形式阐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事宜,其指出应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建设。地方高校在进行艺术类专业建设时应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树立传承创新的文化取向, 这不但可以促使专业特色化,同时会培养出艺术专门人才,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2.3 因地制宜的建设方针

受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方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力各不相同。 地方高校的发展受地方发展的影响,其培养的人才又可以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两者相辅相成。地方高校应充分考虑所在地方的经济、文化特点,在艺术类专业建设中树立因地制宜的建设方针,扬长避短地发挥地方的优势, 不仅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促使地方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形成特色。

3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化建设路径

地方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在特色化建设时不仅要遵循专业建设的规律,还要顾及艺术类专业内容的特殊性,做到科学性、针对性。

3.1 植根地方艺术文化, 将特色艺术教育与通识性艺术教育相结合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特色化建设,须植根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不仅注重知识体系的广度,更要追求其深度。 通识性艺术教育是教学结构的基础,而地方特色艺术教育是通识性艺术教育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看待。 在特色化艺术教育的知识体系中,应把特色化作为通识性知识的实践环节,在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通识性知识以后,引入地方特色的相关艺术知识来引导学生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与地方艺术环境相适应的实践能力。

3.2 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共创地方特色艺术环境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建设,须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不能舍本逐末偏离地方高校为市场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地方文化、传统艺术不仅有着传承价值,也蕴含着对应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产学连动在本质上与地方商业艺术环境是起到相互促进作用的。因此,要实现特色化,高校须加深校企合作程度,积极调研企业需要人才的技能要求和方向偏好,帮助企业分析地方文化元素所产生的特色品牌效应,共同打造植根地方特色的企业产品环境, 最终实现学生就业、企业扩增人才库的双赢局面。

3.3 高校要紧密联系地方政府, 深化与政府的文化推广合作

艺术特色是每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而地方政府有保护和传承这一特色的重要使命,因此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特色化建设与地方政府对地方文化保护的内在需求存在一致性。高校应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深入合作,了解地方艺术特色的保护和传承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艺术类专业符合地方文化艺术传承的客观规律的建设方式,与地方政府合作来发扬地方艺术文化。只有更多的艺术从业者去运用地方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地方的文化传承才能彰显出活力;而地方政府对地方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可以有效提升就业岗位数量和职业价值氛围。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地方艺术文化的繁荣,实现良性循环。

3.4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对地方艺术特色进行教科研

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教学效果、人才培养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从艺术专业内容特点的角度出发,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天然拥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价值取向,教师个人的艺术风格特点对学生的专业风格有重大的影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专业特长是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同时,地方艺术文化需要科学的研究使之转化为系统的教学内容,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教师开展地方特色艺术文化的教研和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践项目中,在实践中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深化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4 总结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化不足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会致使毕业生趋同性高,难以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使地方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无法形成特色品牌,社会影响力弱,难以吸引优质生源;使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文化传承。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特色化建设时应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传承创新的文化取向和因地制宜的建设方针。 植根地方艺术文化,将特色艺术教育与通识性艺术教育相结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共创地方特色艺术环境;高校要紧密联系地方政府,深化与政府的文化推广合作;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对地方艺术特色进行教科研。

猜你喜欢

特色化艺术类特色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中医的特色
艺术类专访心得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完美的特色党建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如何编写个性与特色化的教案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