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
——以山东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2021-07-12王小攀

科技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案例考核

王小攀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1 市场调查与预测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在教材内容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理论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是,我们并不否认教材中经典理论的价值和实用性,具有规律性的理论仍然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 学生更希望学习到有关市场营销环境的现状,企业在当前营销环境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企业应如何判断市场环境对自身的利与弊,哪些理论在引领市场的发展,又有哪些理论是根据当前行业发展提炼出的新理论。 教材知识点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势必影响学生对市场营销环境的了解和把握,造成所学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错误的产生教材内容无用论。

1.2 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教师授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加实践课的形式,实践课也主要以课堂实践为主。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案例讲授也主要采用教材上或者参考书上的案例,不够新颖、与时代脱节,学生被动接受、听课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没有建设性观点。 教师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知识点的讲解上,学生对理论性的内容感觉枯燥、 没有学习的激情,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一知半解。 课后作业也以多为应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知识点的学习达不到理解乃至应用的程度,导致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脱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1.3 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

任课教师多为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因此,任课教师无法给出自己经历或处理过的案例,只能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者从网络上选取的案例。 所以,在对案例的讲解、分析上不够深入、透彻,流于表面、比较肤浅,不能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或者对策,只能就题论题,无法进行更多内容的拓展和介绍。 对于案例教学课、讨论课的开展都有一定的难度,难以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和具有引申意义的研讨。 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授,不利于进行教材之外内容的拓展。

1.4 考核方式实践性不足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考核形式为考试的,试卷的命题要求偏向应用型,即不能以传统的名词解释、简答等题型为主,应结合具体案例或实际进行问题分析。 尽管如此,仍然不足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充分考核。 例如,试卷中若出一道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问卷格式、问卷内容以及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题目设计本身偏向于应用性。 但是无法考核被调查者最终能否读懂问句或者问句是否有歧义而引起被调查者的误解、误答,无法通过小范围的试调查检验问卷的可行性等。 或者对市场调查方法中实地调查的考核,如果不采取实地调查是无法检验所选取的方法是否有效, 这些都是一张试卷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用性的体现不够充分。

2 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改革方案

2.1 课程内容应由企业参与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企业应尽可能地参与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至少参与到每一章节的设计中,拓展知识面、增加实操性、体现应用性。 例如,企业的市场调查方案是怎么写的,企业是如何检验市场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在市场调查中应用的技巧有哪一些,如何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等。 这些内容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与此同时,企业为理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案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学案例内容落后的问题,真正做到与市场同步,既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市场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做到与市场同步不脱节,同时又能够让学生从案例中不断思考所学内容能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企业实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与实践项目。

2.2 学习形式上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和课下自学相结合

由于课时有限, 如果完全采用教师课堂教授的形式, 教师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材中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没有时间进行实践部分的内容。 因此,如果能将部分学生容易理解或者非重点的内容让学生课下自学, 也可以把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学习的资料分享给学生自学, 在课堂上进行重难点的讲授和实践部分的训练,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同时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以及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进行了大量资料的阅读, 有助于教师开展课堂讨论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实质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3 企业参与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讲,课程考核的形式最好设计为考查课。 因为考查课的形式相对比较灵活,较容易进行实践内容的考核设计。 由企业与任课教师共同命题,企业从实际考虑,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出来;教师从教学的角度,提出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点, 既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企业与任课教师共同命题的形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是有用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能够为企业建言献策,提升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考查方式,形式上将会灵活多样,考核内容上也能够与时俱进,紧扣企业发展趋势,最大程度上做到理论服务于实践,通过实践总结新的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2.4 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每年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对于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以往的解决办法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半年或者一年。 我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市场营销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情况也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教师短时间的学习并不能够完全掌握所有的内容,况且学习完以后回到教师岗位,对于企业今后的情况还是不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握。 所以,聘请企业的人当助教,或者由企业的人承担一部分课时,同时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业学习,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并且较长远地解决好课程中的实践内容,今后在课堂上对理论的讲授也能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实际。 同时,在大一下学期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时, 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较为直接、直观的认识,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 技能做到心中有数,以帮助学生在今后更好地学习专业课。

3 结论与启示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类课程的代表,同时也是随经济发展变化较快、与时俱进的一类课程的代表。 实践性较强就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课时或者设置相对应的实践学分。 只有保证了实践的时间性,才能够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就体现在:一是教材内容的删减和增加。 需要删除哪些陈旧的内容、保留哪些内容、增加哪些内容,这些都需要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完成对教材的改革, 才能保证学生所学与市场环境基本同步,才能保证所学即所用。 二是教师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掌握情况和熟悉程度。 这一点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要求,也将影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释分析。 教材内容能否发挥最大的指导作用,也取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强、水平高,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自然就能全面透彻、与教材一脉相承,教学过程也将游刃有余。 三是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是对课程学习成果的检验,课程考核的形式与考核的内容都将直接影响考核效果。 实践性强、所对应行业变化发展较快的课程考核也一定要注重实践性,一张试卷完成考核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不足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 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的调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推敲、完善、打磨,最终才能真正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效果。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案例考核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部考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