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1-07-12钟园青
钟园青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也努力为学生开掘更宽广的学习空间。重视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也能锻炼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教师应该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古诗词课课程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机整合,消除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带领学生探知古典诗文的精髓和魅力,下面笔者就针对具体的教学策略展开简单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多样的内容,同时古诗词也是初中语文的主要构成部分,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可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体会其情感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语感以及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虽然语文古诗词蕴含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令人感叹,但语言凝练、形式多样等特点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开展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偏重知识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蕴含丰富情感的诗词往往令人向往,只有体会到诗词中抒发的情感并形成自己的感悟,才能明白作者的思想与文章的含义。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文学常识的教学,教师往往在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创作状态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虽然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但由于情感引导的缺失,学生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1.2重背诵、轻诵读
“读”是学习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读”已消失不见。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处于背诵学习的状态,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前就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背诵,随后在课堂上再对古诗词进行相关讲解,课后学生依然处于背诵阶段,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降低。
1.3教學模式有待创新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主动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古诗词鉴赏教学也运用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创新。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工作时,只重视理论知识的阐述,却忽略了诗词意境和诗词情感的教育。最终导致学生只能理解古诗词的表面含义,却无法体会到其深层内涵。
1.4教学效率有待提升
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分析与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体会作者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就教学现状而言,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率有待提升。通过学习,很多学生只能达到应付考试的水平,却难以真正感受到古诗词对丰富自身文学内涵所带来的益处。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强。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2.1通过课堂诵读教学,促进学生体味韵律
古诗词虽然形式多样,句式长短不一,但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诵读诗词的方式,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进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例如,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一些他们知道的咏月诗词。如,有的学生背诵了李白的《静夜思》;有的学生背诵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的学生则背诵了李煜的《虞美人》。其次,教师就可以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新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准词中阙(què)、 琼(qióng)、 绮(qǐ)等重点字词,使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字音。再次,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划分诗词句子节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并提醒学生注意朗读中的停顿和节奏。最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次朗诵本词,要求学生在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基础上,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矛盾的心理和旷达的胸怀。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诵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而且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诗词韵律的认知。
2.2分析诗词相关意象,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中通常含有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是学生认识古诗词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分析诗词中意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知主观和客观的联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深化对诗词主题和作者志趣的认知。例如,在讲授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时,诗的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大雁就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因此,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上的拓展,讲述“鸿雁传书”的典故:“苏武被困匈奴,求助汉朝使者,于是汉使对匈奴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有书信说苏武在匈奴一地牧羊,因而使得匈奴不得不放苏武归汉,于是后人常用大雁表达思想和羁旅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朗读这两句诗,感受诗人心中淡淡的乡愁。再然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诗歌的拓展,如,展示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韦庄的“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大雁意象的了解。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诗歌中的意象,有效帮助学生深化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提高了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2.3体会诗词表达情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古诗词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它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鉴于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感悟,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时,教师首先需要配乐为学生进行范读,并要引导学生根据这首词的朗读音频,划分这首词的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中的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作者表达自身情感所发挥的作用。教师需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这首古词,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有的学生说道:“在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小的马,迎着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而行。在前行的道路上,只见几只归巢的乌鸦盘旋在缠满枯藤的老树上,而在潺潺流动的小溪上,有一座通向不远处的人家的小桥,与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相比,这古道是多么的苍凉啊,而那孤独前行的游子将要飘到何处去呢?太阳就要落山了,想到那遥不可及的征途,独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教师需要为学生书写本节课内容的板书,引导学生回顾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怀,帮助学生内化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课下,学生可以根据这首词的意境做一幅画,升华自身的情感,还可以查阅这首词的相关资料,满足自身的“胃口”。总之,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了有效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埋下了良好的伏笔[1]。
2.4精心设计问题,驱动学生的诗词探析动机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产生疑问也乐于探索谜题。这种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对于语文古诗词教学来说,是一项有利的学情,教师只要科学地加以利用,就能收获较满意的教学成果。然而从以往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通常直接向学生揭示诗歌主题,而没有提出相应的启发式问题,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活性,也会影响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进而弱化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根据具体的诗词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一方面可以驱动学生的思考动机和诗词探析动机;另一方面也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的高度尊重。比如,在教学《观沧海》一课中,教师在诗歌研读环节就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读过诗歌之后,你们能否说一说诗歌一共有多少句?写的什么事?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学生经过细致剖析,不仅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动静结合、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也感悟到曹操阔达的胸襟以及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这样攻克本课教学难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体现语文诗词教学的有效性[2]。
2.5营造情感氛围,唤醒学生对诗词的情感共鸣
古诗词是古人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载体,也是描绘文学家内心世界的文体形式。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对古诗词的情感体悟能力还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想要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首先应该锻炼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使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更加敏锐、细腻,更有助于学生探知诗词背后的思想主旨。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根据诗词内容积极营造情感氛围,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对诗词的情感共鸣,打开学生的情感视域;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引领学生步入古人的内心世界,与古人展开心灵的沟通。比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氛围:“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听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那么你们能否分析一下花木兰是受到怎样的情感驱使,才有勇气替父出征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站在花木兰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有的学生说木兰是因为心疼父亲年迈,有的学生说木兰是想为国家出一份力……在学生热烈的探讨中,良好的情感氛围就建设成功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品读诗文,引导学生了解南朝民歌的修辞特点,感受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孝心以及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诗词剖析能力,也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这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大有裨益[3]。
2.6鼓励个性化解读,深化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对事物经常产生独特的看法。但是在过往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一直占据诗词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教师输出的知识点,鲜少拥有表达内在观点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不科学的,不仅会影响学生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的养成效果,也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思想,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一方面可以迎合学生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个性看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深化学生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归园田居》一课中,教师在诗歌赏读环节可以为学生设计四个问题情境: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同时将学生分为 4~5 人为一单位的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通过合作探索问题以及个性化分析,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也深刻领悟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达成本课知识目标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产生质的飞越[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而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古诗词教学的作用,积极挖掘诗词语言和意境的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诗词语言的含义,体会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就能有效促进学生诗词综合素养的提升[5]。
参考文献
[1]蒋玉东.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1):87-88.
[2]王黎.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02):116-117.
[3]何青昭.初中语文中古詩词的鉴赏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02):118.
[4]赵晓丽.初中古诗词教学育德例谈[J].初中生世界,2020(48):34-35.
[5]张绪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20(3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