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设备设计地震动包络标准PSD的拟合及试验研究

2021-07-11谢皓宇潘飞朱翊洲郑万山仉文岗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21年3期

谢皓宇 潘飞 朱翊洲 郑万山 仉文岗

摘 要:核设备的抗震设计是核电厂抗震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实现核电厂设备典型反应谱(RRS)匹配和标准功率谱密度(PSD)包络的设计地震动拟合,提出了一个标准PSD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2014版《标准审查大纲》(SRP)建议的核电厂厂址设计地震动拟合方法,考虑迭代相关及随机相位谱对迭代收敛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在传统频域法拟合人工波过程中控制傅里叶幅值的手段实现了RRS匹配和标准PSD包络的人工地震波合成,为核设备抗震设计的楼面地震波提供了检验依据。选择压力容器作为核设备抗震研究的原型,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试件的响应峰值参数以及响应加速度时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验证了同时匹配RRS及包络PSD的人工地震动会激励设备更大响应的理论,说明了在设计地震动拟合中包络PSD要求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可以作为设计过程中非强制的建议条件。

关键词:核设备;设计地震动;功率谱密度;振动台试验

中圖分类号:TU3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717(2021)03-0128-07

Abstract: The seismic design of nuclear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anti-seismic field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round motions fitting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equipm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ypical response spectrum (RRS) matching and the standar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envelope, a standard PSD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ground motion fitting method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ite design recommended in the 2014 edition of the Standard Review Program (SRP) is proposed, which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iteration correlation and random phase spectrum on the iterative convergence efficiency. The method realizes the artificial seismic wave synthesis with RRS matching and standard PSD envelope by controlling the Fourier amplitude in the process of fitting the artificial wave in 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 domain method, which provides a test basis for the seismic wave of the floor of the nuclear equipment anti-seismic design. The pressure vessel is selected as the prototype for seismic research of nuclear equipment. And the theory that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s matching RRS and envelope PSD will stimulate greater response of equipment is verified by the shaking table test comparing the response peak parameters of the specimen and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in response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It shows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enveloping PSD requirements in the ground motion fitting design, which can be used as a suggested requirement in seismic design process.

Keywords:nuclear equipment; design ground motion; power spectrum density; shaking table test

地震灾害对核电站造成的破坏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放射性物质泄漏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是无法承受的。鉴于此,世界各国对于核电厂及核电厂楼面设备的抗震可靠度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要求对目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时程动力分析或符合相似原则的模型振动台试验,因此,设计地震动的选择被认为至关重要[1-2]。对于核电厂设备的设计地震动,中国的《核设备抗震鉴定试验指南》(HAF·J0053)[3]、《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GB 50267—2019)[4]以及美国的NUREG-0800号《标准审查大纲(SRP)》[5-6]、IEEE 344-2013[7]均有相关规定,即输入地震波的频域信息在匹配典型反应谱(Representative Response Spectrum)的同时,还需要在指定的频域范围内(0.3~24 Hz)包络标准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曲线的70%或80%。然而,无论是HAF·J0053或IEEE 344-2013,对于核设备标准PSD的规定都停留在定性的层面而非定量的描述。因此,针对核电厂设备的抗震设计,目标PSD包络的要求通常被列为低于RRS匹配的次要要求,在2014版SRP颁布之前都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孙渝刚等[8]讨论了基于2014版SRP推荐的核电厂厂址抗震设计的标准PSD拟合程序,但并未针对核设备的RRS做进一步的优化,赵凤新等[9]、张郁山等[10]则对包络标准PSD的人工波拟合方法做出了基于时域的研究,但他们提出的算法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谱型调整的参数较多,且也未针对核设备的RRS做出优化。此外,对于同时满足RRS匹配及PSD包络的输入地震动和只有RRS匹配的输入地震动,时程动力分析中核设备被激发的实际响应特性会有何区别,目前也缺乏相关试验研究与效果验证。

笔者基于2014版SRP建议的生成标准PSD的方法,做出了提升迭代效率的修改,并在包络PSD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频域法拟合了匹配RRS的人工地震动,再以典型的核设备压力容器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振动台试验,对安全停堆地震(SSE)的RRS匹配及PSD包络的人工波性能进行验证,以期为核电厂设备动力分析输入地震动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 RRS匹配和PSD包络

1.1 标准PSD的生成

SRP 3.7.1附录B.1中建议使用一种对RRS频域控制点逐点迭代的方法生成标准PSD。这个方法的步骤可以简要地概括:1)对于作为目标的RRS用RSrep表示,使用NUREG/CR-6728时程数据库中的平均PSD作为迭代的初始PSD;2)对于第M次迭代,以M-1步迭代生成的PSD为基础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及隨机相位谱生成10×M条人工地震波;3)将生成的人工地震波时程乘以一个包含上升段、平台段和下降段的时程包络函数;4)计算10×M条人工地震波所对应5%阻尼比的反应谱,并求出他们的算数平均RSavg;5)将M-1步迭代生成的PSD逐个频率控制点都乘以(RSrep/RSavg)2,再使用新生成的PSD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基础,直到满足规定的收敛条件。孙渝刚等[11]在研究中已经实现了这个方法。本质上这个方法是求出了匹配RRS的人工波的一个“均值”,并要求输入地震动的PSD高于这个均值的PSD。

SRP建议的迭代方法中涉及到频域法拟合人工地震波的内容。为了优化该方法、提升迭代效率,参考胡聿贤等[12]、谢皓宇等[13]的研究工作,提出考虑迭代相关及随机相位谱对迭代收敛效率的影响,修正上一段中SRP方法第5)步的迭代公式,具体内容包括:1)对于频率ω的线性振子,相同频率的傅里叶分量激励下的响应加速度aω(ω)与人工波激励下的响应加速度ag(ω)在ag(ω)峰值出现的时刻t反向,那么将功率谱密度迭代的指数修改为负数;2)当人工波的平均反应谱大于RRS并且t时刻aω(ω)与ag(ω)同向,或人工波平均反应谱小于RRS并且t时刻aω(ω)与ag(ω)反向,那么将频率ω对应的随机相位加上π。可以用公式来描述以上两项修改。

式中:t为指定频率的线弹性振子在地震波作用下峰值加速度出现的时间;aω(ω, t)为自然频率ω的振子在ω频率的傅里叶分量激励下在时刻t响应的加速度;ag(ω, t)为自然频率ω的振子在地震波激励下的峰值加速度;Sxn为第n次迭代后生成的PSD;R′a为RRS;Ran为第n次迭代后的平均反应谱;θr及θ′r分别为修正前后的随机相位谱。

1.2 人工波拟合

核设备设计地震动的拟合应以RRS匹配和包络标准PSD的80%为目标。前述方法生成的标准PSD是基于RRS的,即标准PSD与RRS所对应的人工时程在频域上的特性及包含的信息相似。因此,初始时程加速度xinitial直接由标准PSD所计算出的傅里叶幅值谱和随机的相位谱通过傅里叶逆变换之后乘以一个时程包络函数I(t)得到[14]。

式中:Sx(ω)为标准PSD;A(ω)为标准PSD对应的傅里叶幅值谱;Δω为频域采样间隔;φ(ω)为随机的傅里叶相位谱,随机相位谱由马特赛特回旋算法(Mersenne Twister)[15]生成。

由于PSD包络的目标,需要修正传统频域法的迭代过程,令迭代过程中的傅里叶相位谱始终高于0.8×A(ω),即

式中:An(ω)为第n次迭代后的傅里叶幅值谱。由于标准PSD和RRS之间的高相性,通常3~5次迭代就能够使人工地震动的反应谱收敛。

1.3 压力容器算例

以压力容器SSE的RRS作为算例,先计算出相应的标准PSD,再拟合出匹配RRS的同时还包络80%标准PSD的人工地震动。RRS的控制频率区间从1 Hz到100 Hz,其中,1.0~5.0 Hz为反应谱幅值的上升段;5.0~8.6 Hz为峰值平台段,幅值为6.23g;8.6~42.5 Hz为下降段;42.5~100 Hz为下降段之后的平台段,加速度幅值为0.92g左右。按照前述计算方法,生成了10条人工地震波,持时为40 s,综合振动台硬件的优化需求以及人工波拟合过程中的效率,决定使用1 024 Hz作为采样频率。10条人工波反应谱与RRS的匹配情况见图1,规范要求0.3~24 Hz的频域里人工地震动包络80%标准PSD,而算例中RRS的控制频率并不包含0.3~1 Hz的控制点,因此,仅考虑1~24 Hz频域内PSD的包络情况,结果见图2,其中1条人工地震动的加速度波形示意见图3。

从图1~图3中可知,人工地震动时程的峰值加速度(PGA)为14.2 m/s2,PSD完全包络了80%的标准PSD,反应谱的匹配在高频部分无法实现的原因是设计谱中高频部分的谱加速度与峰值平台段对应的加速度幅值相比有6~7倍的差距,高频振子在人工波的作用下主要模态为刚体运动,因此,受人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影响较大,在中间频率平台段拟合的条件下高频部分难以完全收敛。

2 振动台试验

2.1 试验设备及模型设计

试验使用的双点振动台试验机可实现3向6自由度的运动,单点最大试样重量可达35 t,最大倾覆力矩为70 t·m,最大扭转力矩为35 t·m,工作频率范围是0.1~100 Hz,最大工作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分别为±150 mm,±800 mm/s以及±2.5g。

压力容器作为比较典型的核电厂楼面设备被选作试验的目标系统。作为机理性试验,选用模型与实际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有一定区别,试件以较为简单的低压压力容器为原型进行以1∶1的比例制作,试样主要部件包括桶体、盖板、内件、气阀、底座等,材质为Q235。试样总高度为1 464 mm,桶内径为550 mm,壁厚3 mm,设计承受压力0.8 MPa。底板与桶体采用厚20 mm的45°三角形肋板加固。压力容器上有桶盖,能够拆卸便于安装内件。试样与底座之间使用螺栓连接,底座与振动台采用连接螺栓进行锚固。利用锤击法得到压力容器外件1阶模态频率为64.9 Hz,压力容器内件1阶模态频率为10.3 Hz。压力容器模型装配构造见图4,振动台模型实际布置见图5。

2.2 测点布置

为了测量输入地震载荷作用下试样内件与外件的动态响应及应力变化规律,模型试验采用了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应变传感器。在模型上的测点布置见图6。

由于内件和外件相对独立,因此,传感器主要依据分别测量内件及外件沿竖向分布的地震动响应而布置。另外,通过经验判断,外件最大变力的发生位置大概在桶底,因此,在相应位置布置了应变传感器。如图6所示,加速度传感器沿试样外侧面从低至高布设,依次为从隔板第2、第4、第6层分别对应桶壁外侧的高度位置,桶体上的传感器测点编号为A01~A03,并在外桶顶端布置加速度传感器,测点编号A04,内件的第2层隔板、第4层隔板以及最上层隔板上布设加速度传感器,测点编号依次为A05~A07。位移传感器在压力容器模型外件的顶端布设,测试试样顶端的位移,测点编号为D01。另外,地震台台面的加速度信号从振动台获取,测点编号为A00,台面的位移从振动台获取,测点编号为D00。桶底距下法兰20 mm处截面布置了2个应变测点,测点编号为S01、S02,每个测点布设1个应变花。

2.3 输入地震动

以前述10条随机人工地震波作为试验输入波的实验组。对照组仅针对RRS匹配进行传统的频域法拟合人工地震波,即不使用标准PSD作为初始傅里叶幅值谱的依据,并且计算过程中没有式5、式6所实现的包络标准PSD的迭代修正条件。对照组总共也拟合了10条随机人工地震动,比照实验组的信号参数,持时取40 s,采样频率取1 024 Hz。对照组10条人工波反应谱与RRS的匹配情况见图7,PSD见图8。

从图8可见,80%的标准PSD处于10条对照组人工波PSD的中间位置。而对比图7和图1可以发现,由于对照组没有包络PSD的限制,对照组RRS的拟合精度略优于实验组。

2.4 模型动力響应

着重关注桶顶最大响应加速度a1(A04测点)、桶顶最大响应位移d(D01测点)、内件顶层隔板最大响应加速度a2(A07测点)以及桶底最大应变s(S01测点)4项动力响应参数,这4项参数能够相对全面地反映试件模型在地震过程中的响应特点,数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外件最大响应加速度与输入地震动的PGA接近,说明压力容器外件在输入地震动作用下做近似刚体运动,而内件顶层的最大响应加速度是外件顶部最大响应加速度的4倍左右,这是因为其模态频率比外件更低,所以内件沿高度放大了人工波的PGA。实验组与对照组内外件最顶层最大加速度、外件底部应变以及外件顶层最大位移4项数据平均值归一化之后的对比见图9,图10为外件及内件沿高度方向上各测点平均最大响应加速度的包络图,其中,外件4个测点,内件3个测点。

由图9可知,对于外件顶部最大加速度、顶层最大位移、内件顶层最大加速度以及桶底最大应变4项地震动响应参数,对照组的平均值均小于实验组的平均值,分别小3.3%、2.8%、1.2%及3.4%;由图10可以发现,在模型沿竖直高度方向上,内件与外件的最大响应加速度都是实验组包络了对照组,平均高2.0%。除了对于地震动响应强度峰值的比较,图11还对比了实验组与对照组总共20个工况下,内件顶层隔板响应的加速度时程的0~50 Hz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对于他们在频域中所包络的平均能量(曲线所包络的面积),实验组为1.601,对照组为1.551。可以看到,实验组激励的加速度响应在0~50 Hz的能量高于对照组的3.3%。

以上结果均说明,实验组的人工地震动激励下模型的实际响应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工地震动都以RRS匹配为目标拟合,但实验组的人工波同时包络了PSD,因此,在PGA接近的情况下,实验组在频域中包含的能量实际大于对照组,这一点从图9和图2的PSD对比中就能够看到,而振动台试验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个理论。考虑到同时匹配RRS及包络PSD的人工地震动在频域中比仅匹配RRS的人工地震动在频域具有更高的幅值,核设备在其激励下有更大的响应,因此,可以认为“包络PSD”对于核设备动力分析输入地震动的拟合是一项有意义的、更保守的设计条件。

3 结论

针对核设备的设计地震动需要同时匹配RRS及包络标准PSD的问题,在2014版SRP建议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提升迭代效率的修改,生成了满足要求的标准PSD;同时,在传统的频域法拟合人工波的算法中引入了新的迭代判定条件,使得最终拟合的人工地震波不仅匹配了RRS,还在规定的频域范围内包络标准PSD。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同时匹配RRS及包络标准PSD的人工地震动引起的设备响应高于仅匹配RRS的人工地震动这一结论,说明包络标准PSD对于核设备的抗震设计输入地震动的计算有一定的意义,是更保守的设计条件。但从本例看,PSD包络对实际结构地震的地震响应影响有限。

未来的工作在设计地震动对RRS的拟合精度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的潜力。对于包络标准PSD带来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可以选取一些其他的结构响应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参考文献:

[1] GUPTA A, CHO S G, HONG K J, et al. Current state of in-cabinet response spectra for seismic qualification of equipment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J].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9, 343: 269-275.

[2] SUZUKI J. Consideration about seismic design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using seismic observation records [C]//Japan: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nnual Meeting of Japan Society of Maintenology, 2018, Japan: Kashiwa. (in Japanese)

[3] 中国国家核安全局. 核设备抗震鉴定试验指南: HAF·J0053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Chinas 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ministration. Guide for seismic qualification test of nuclear equipment: HAF·J0053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1995. (in Chinese)

[4] 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 GB 50267—2019 [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9.

Standard for seismic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GB 50267-2019 [S]. Beijing: China Planning Press, 2019. (in Chinese)

[5] U. S. NRC. Regulatory guide 1.60,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for seismic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S].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2014.

[6] U. S. NRC. Standard review plan, Section 3.7.1. seismic design parameters: NUREG-0800 [R]. Washington: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2014.

[7] IEEE Standard Association. IEEE standard for seismic qualification of equipment for nuclear power generating stations: IEEE 344-2013 [S]. New York: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13.

[8] 孫渝刚, 褚濛, 丁振坤, 等. 核设备抗震鉴定试验中功率谱密度检验方法分析评估[J]. 核动力工程, 2020,41(4): 101-104.

SUN Y G, CHU M, DING Z K, et al. Analysis ofinspection methods for power spectral density in seismic qualification test of equipment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20, 41(4): 101-104. (in Chinese)

[9] 赵凤新, 刘爱文. 地震动功率谱与反应谱的转换关系[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 21(2): 30-35.

ZHAO F X, LIU A W.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spectral-density functions and response spectra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1, 21(2): 30-35. (in Chinese)

[10] 张郁山, 赵凤新. 包络目标功率谱的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0, 31(4): 96-100.

ZHANG Y S, ZHAO F X. Study on synthesizing method of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that envelopes target power spectrum [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0, 31(4): 96-100. (in Chinese)

[11] 孙渝刚, 褚濛, 黄小林, 等. 匹配设计反应谱的目标功率谱密度的确定方法[J]. 核动力工程, 2019, 40(3): 125-129.

SUN Y G, CHU M, HUANG X L, et al. Method of developing target power spectral density compatible with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9, 40(3): 125-129. (in Chinese)

[12] 胡聿贤, 何训. 考虑相位谱的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6, 6(2): 37-51.

HU Y X, HE X. Phase angle consideration in generating response spectrum-compatible ground motion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1986, 6(2): 37-51. (in Chinese)

[13] 谢皓宇, 郑万山, 仉文岗, 等. 考虑迭代相关及相位谱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拟合[J]. 地震学报, 2020, 42(3): 341-348, 378.

XIE H Y, ZHENG W S, ZHANG W G, et al. Response spectra-compatible artificial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 considering iterative correlation and phase spectra [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020, 42(3): 341-348,378. (in Chinese)

[14] BOORE D M. Simulation of ground motion using the stochastic method [J].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2003, 160(3/4): 635-676.

[15] MATSUMOTO M, NISHIMURA T. Mersenne twister [J]. ACM Transactions on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1998, 8(1): 3-30.

(编辑 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