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之探讨
——评《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2021-07-11关锐光
书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傅畅梅 等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17-2505-7
出版时间:2020 年8 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核心要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作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对二者的概念与价值内涵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对其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由傅畅梅等编著、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一书,在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有全面理解的前提下,从多维度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思政教学成效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完善发展,激发高校思政课堂的内在创新活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围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个概念,对它们的主要发展趋向、原则、要求、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详细探讨了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创新思政教学的课程模式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新思路。第三章围绕新时代互联网资源,深入研究了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实行混合式教学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第四章则阐述了在新的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五章与第六章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多重层次和内在衔接,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进行了全面介绍。第七章则介绍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统筹规划从而增强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第八章从意义、基本原则等角度入手,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评估考核体系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第九章则从制度层面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风靡云蒸,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创新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指导。然而,从整体来看,高校思政课堂的对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堂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及实践效应的深化研究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结合该书高校加强对二者关系的探讨研究,充分发挥二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对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看似相互联系实则各有不同,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其内在涵义,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正确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价值内涵层面区分二者的实质性差别。一方面,“思政课程”更加强调“课程”,这里的课程是指高等学校为了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目标为主而专门开设的课程;而“思政”更加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思政课程”侧重点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具体的课程形态。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则更加强调“思政”,是指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教育,重视各种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着重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潜在思政教育元素,激发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接收潜力,从而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其次,从实际效果的角度还可以发现二者内不同之处。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思政课程”逐渐转变为“课程思政”,这是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就“思政课程”而言,它是各大高校师生接受思想理论和政治素养熏陶的重要来源渠道,能够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思想价值层面的引导作用,推动思政教育的有力开展。就“课程思政”而言,高校通过整合不同门类的课程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全面融入,将教学形式进一步灵活创新发展,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对专业课程理论的讲解,借助一定的保障机制,促进思政课堂的教学发展。但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通过各种方式输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加强学生的吸收学习。而“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的实现方式,更加强调专业课堂思政课堂的有效融合。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