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诊断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7-1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出血性脑组织溶栓

叶 叶

(宿迁市中医院CT/MRI室 江苏 宿迁 223800)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脑梗死发生率不断上升,已占脑血管疾病的75%左右[2]。因脑血管疾病是患者的脑组织局部出现缺氧、缺血症状,从而诱发疾病,其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有研究发现[4],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6 h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发病后6 h是脑梗死患者溶栓的最佳时间窗,可大大减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临床上需给予及早诊断[5]。脑梗死的常用诊断方法为CT与MRI[6],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T与MRI诊断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为脑梗死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依据,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分类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入院时患者出现四肢无力、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7],同时所有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严重心脏功能不全者、存在重大心脏手术史者、检查依从性差者、不耐受影像学检查者等。100例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范围为44~79岁,平均(59.85±3.12)岁,发病时间:>72 h者8例、24~72 h间者20例、12~25 h者45例、<12 h者27例。

1.2 检查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MRI检查:使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1.5T扫描仪,设置扫描参数,其中层厚为5 mm,FOV为230 mm,层距为1.5 mm;自旋回波T2加权T2WI,设置其参数为TE4为7 ms,矩阵为448×336,Flip角为150°,TR为4 000 ms,进行4次采集;自旋回波T1加权T1WI,设置参数:TE为7.8 ms,矩阵为256×256,flip角为90°,TR为500 ms,进行2次采集。使用FLAIR序列,设置参数:TE为109 ms,T1为2 500,filp角为150°,TR为900 ms,采集一次;DWI参数为TE 84 ms,矩阵128×128,TR为2 900,b值为0、100、500,进行2次采集;由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分析。

CT检查:采用PHILIPS 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与西门子16排CT扫描仪进行诊断,设置电流为150 mA,层距为5 mm,电压为130 kV,层厚为5 mm,对患者头颅进行轴位断层扫描。

1.3 观察指标

(1)记录100例患者的疾病分类;(2)对比CT及MRI对100例患者各类脑梗死的检出率;(3)分析CT及MRI对不同疾病发病时间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频数或(±s)表示,χ2检验或t检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其中缺血性脑梗死者60例,占比60.00%,出血性脑梗死者40例,占比40.00%。

2.2 对比CT及MRI对100例患者各类脑梗死的检出率

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对缺血性脑梗死、脑梗死检出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CT与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CT及MRI对100例患者各类脑梗死的检出率(%)

2.3 分析CT及MRI对不同疾病发病时间的检出率

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对脑梗死发病时间<12 h、12~24 h的检查率明显较高(P<0.05)。CT及MRI检查对脑梗死发病时间在24~72 h、>72 h的检查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CT及MRI对不同疾病发病时间的检出率(%)

3 讨论

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多是因各种因素导致患者的脑补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局部出现不可逆损伤,进一步损伤神经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8],脑梗死溶栓多以早期溶栓为主,因此及早鉴别脑梗死患者病情可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9]。

本文结果表明,100例脑梗死患者中,其中缺血性脑梗死者60例,出血性脑梗死者40例;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对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明显较对照组高,CT与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与CT诊断相比,MRI诊断对脑梗死发病时间<12 h、12~24 h的检查率明显较高,CT及MRI检查对脑梗死发病时间在24~72 h、>72 h的检查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MRI较CT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高。CT主要是利用不同组织吸收射线性质对疾病进行判断,而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脑梗死灶对射线吸收值较高,CT图会表现为病变区域密度升高,其具有费用低廉、显影迅速、操作简单等特点,已用于脑梗死诊断中,目前虽然CT对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CT诊断会受到水肿、脑组织占位效应等影响[10-11];而MRI对脑梗死检查的基础为脑水肿,其会使得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水含量明显增高,因此在闭塞4~6 h后,MRI影像中可将缺血改变明显地显示出来,其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对水敏感性较高,容易发现早期脑梗死病变部位;其次其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将直径为1~5 mm微小病灶检测出来;再次MRI不受骨性伪影影响,可对病变组织进行全方位观察;而CT检查则容易受到病灶密度的影响,若部分面积较大无囊变或坏死,会降低组织密度,从而导致CT对脑梗死诊断准确性降低[12]。

综上所述,MRI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率较CT高。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出血性脑组织溶栓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