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科普工作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1-07-10文/周洁
文/周 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各地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实践,大力开展科普下乡,利用专家技术人员给贫困人口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是长效实现脱贫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农村科普也是农户发家致富和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的内核动力。
对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而言,人力资本不足是制约他们发展的重要障碍,苦于无技能、文化程度低和劳动力不足,收入水平始终难以持续稳定提高。对于已经脱贫的相当一部分人群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很可能重返贫困。当今社会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和新形态不断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若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例如,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现金流大速度减少,若不会基本的移动支付操作,可能会遇到诸多的不便。调查研究表明,相对来说,缺技术家庭的需求最不容易得到满足,也就是说技术还是贫困户最缺乏的,这表明农村科普工作大有可为,提高贫困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仍需依靠农村科普,即通过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的方式来提高贫困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使他们拥有更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和种植能力。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全面小康,短板在山区,科技是杠杆。”长期驻扎在农村进行科技培训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曾总结道。
农村科普工作一方面提升农户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增强农户的劳动和生产技能,真正帮贫困农户掌握“造血”能力。此外,农村科普是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建设、科教兴农的基础。只有努力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使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党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指出”,而“十四五”规划的一个目标是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大力促进农村科普工作,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为此,科研人员要将研发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开发实用的、能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供农民使用,而科普工作者要把信息和技术引入农村,改变传统的科普方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给农民。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
农村科普工作还有利于农民的健康生活。对农民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健康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在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方面,强调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然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仍以对环境不利的方式为主,这对农民的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健康状况更需要依靠自身的日常管理。在科普宣传教育的助推下,农民有机会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为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识别虚假的伪科学提供了科学支撑,特别是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习惯。通过农村科普,不仅仅是推广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农民思想的改造,对农民思考方式的改造,使科学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内在。
农村科普的主要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撑。早在2018年8月,科学技术部印发《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就提出了科技支撑、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根本指向。与城市科普相比,农村科普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受众人群的接受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均较城镇居民低,因而针对农村居民的科普工作相对来说难度更大,更需要采取个性化和定制式的科普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农村发展的老少妇孺对科学知识和农业技术的接受慢,消化难,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需要的时间长。现阶段刚刚脱贫的农户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因而更需要有科技和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使他们能够较好较快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地方政府应结合乡村全面振兴来制定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计划,提供经费保障,切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特别是针对低收入农户的一体化综合性科普工作。放眼世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世界各国振兴乡村采取的普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