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慨的人物
2021-07-09
他外冷内秀,在学生眼里一点都“不可爱”;他眼疾手快,技艺的高超让人拍手称赞;他心思细腻,透过那双锃亮的皮鞋可见一斑……一个个平凡人物的身上,写满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选文一】
我的老师
◎冯志琴
第一次见到老师时,是在我读高一时的课堂上。那时的他高高瘦瘦的,脸色看上去很苍白,眉宇间却透出一股书生的傲气,他身上经常穿着一件军绿色的的确良上衣,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只有这么一件上衣,因为想不起来他还有过别的装束。他有个特点就是一侧的嘴角总是向上翘起,一副冷冷的总是想嘲讽些什么的样子。孟老师教我们中文,和他一起同分到学校的还有一位教物理的寇老师,他们同是家在农村刚出师范校门的年轻人,可他们却性格迥异。寇老师和班里的男孩子们没几天就打成了一片,可以搂着肩膀称兄道弟,大家都亲切地称寇老师为“小寇”。而孟老师却是总给人一种拒人千里的感觉,所以班里的男女同学们都不是很喜欢接近他,尤其有同来的小寇老师反衬,感觉同为年轻人的孟老师有着旧时教书匠的气质,愤青?说不好,反正是不可爱!
孟老师是一个外冷但却很有内秀的老师。他的中文课讲得特别好,他写着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在课堂上,当讲起课时,与平时的冷峻神情简直判若两人。讲台上的他说古论今,神采飛扬,讲到兴头上,他喜欢挥起双手来加以强调,我称其为“投降”,于是在中文课上,淘气的我就偷来一根粉笔,每当孟老师举一次手,我就悄悄地在课桌上画一个道道,于是一堂中文课下来,我的课桌上画满了粉笔道道!虽然我不是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但平心而论,孟老师的课是讲得非常生动的,讲到精彩处,我也会忘记了画老师“投降”的“考勤”。孟老师在讲课时,如果有同学在课堂上不听讲,在底下做小动作,他会突然停下来,默默地用一种心痛的目光望着你……
心语点点
文章抓住“外冷但却很有内秀”的特点,将孟老师对我们潜移默化的熏陶娓娓道出。上课不专心听讲,他不会批评,而是用“一种心痛的目光望着你”,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文二】
我给爸爸擦皮鞋
◎倪 吉
爸爸要去北京打工了。
一大早,妈妈就将一袋茶叶蛋和四只烧鸡放进了他的行李里,妈妈说留着爸爸路上吃。
我难过地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爸爸妈妈忙碌,我真的不舍得爸爸离开我们,爸爸走了,谁来疼我?谁来给我讲故事?谁来帮我温习作业?我的眼眶里聚满了泪水,我忍着不让它们流下来。
“儿子,给爸爸擦擦皮鞋。”爸爸坐在凳子上。
我不情愿地拿来了鞋油、皮鞋和鞋刷,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让我帮他擦皮鞋。
“儿子,帮老爸擦亮点,好让老爸看见脚上的皮鞋就能想到你。”爸爸揉揉我的头,眼睛一红。
我使劲地点点头,立刻把鞋油挤在了他的皮鞋上,然后拿起皮鞋刷使劲地刷,没多大工夫,我就擦完了爸爸的皮鞋,锃亮得能照见人影。
“爸爸,擦完了。”我抬起了头,突然发现爸爸的眼睛潮湿了起来。是啊,爸爸这一走,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也想他的儿子呀!可是,我不要爸爸在外牵挂着我们,我要让他走得安心。于是我忍住了即将流出来的眼泪,努力做出一副笑脸说:“爸爸,穿上儿子给你擦的鞋,你一定会一路顺风的。”
爸爸终于笑了。
妈妈连忙把爸爸的行李装上了三轮车,我和妈妈一直将爸爸送到了火车站。
“别忘了,到那里后给家里来个电话。”妈妈嘱咐着。
“知道了,你们回去吧。”爸爸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恋恋不舍地抚摩着我的头。
我看爸爸的脸,猛然间发现爸爸的额头上增添了几道深深的皱纹,那深陷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我的心一酸。我知道爸爸去年开家具店赔了本,欠了别人不少钱,如果不是为了还债,如果不是为了我上学,爸爸不会离开家,孑然一身出去打工,那是非常辛苦与艰难的,尤其是爸爸已经不年轻了,身体又不好,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能落住脚吗?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爸爸!”
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慈祥地对我说:“我走了,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帮妈妈多做点家务活。”
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然后爸爸又扭头对妈妈说了些什么,这才转身上车。
(选自《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
心语点点
“爸爸揉揉我的头,眼睛一红”,“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爸爸内心的不舍;“是啊,爸爸这一走……让他走得安心”,透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对爸爸离家的理解,一个懂事的孩子跃然纸上。“儿子,帮老爸擦亮点,好让老爸看见脚上的皮鞋就能想到你”,万般无奈,千般不舍,化为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父亲对家人暖暖的爱打动人心。
【选文三】
快手刘
◎冯骥才
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心语点点
“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的动作;“你看见了?”“瞧吧,在哪儿呢?”话语中透露着一点得意,那是主人公对自己手快的自信;“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不和一个输了的孩子计较,可见其善良。一个品性淳朴、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浮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