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材料在农村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2021-07-09陈露

幸福家庭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造力教师应美术

陈露

美术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艺术修养。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有机建构成分。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学前儿童通常会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系列性的动作等进行思考。学前儿童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就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多样化的材料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喜爱与独特的理解、体验与感悟,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如何将自然材料运用到农村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以期让幼儿在美术的天空中绽放出独特的艺术才能。

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变化性、可利用性等特性。美术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可以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激活、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让幼儿运用多样化的材料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体验与感悟。将农村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会让幼儿收获成长的快乐,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在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既包括土地资源,又包括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教师引导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萌发对美的感受与体验,让幼儿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与创造美。兴趣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源泉,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幼儿园通过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中常见的素材,如大豆、蚕豆、玉米、大米、箩筐、树枝、红枫树叶、银杏树叶等创设美术活动区域的环境,让幼儿利用这些农村自然资源素材开展富有创意的美术小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兴趣盎然地投入环境创设活动中。如农村自然资源中常见的芦苇花,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芦苇花拼贴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幼儿在各种颜色的布面上用芦苇粘贴出各种造型的画。孩子们一边为色彩斑斓的图画而欢呼雀跃,一边又争相表达着自己对画面的独特感受,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兴高采烈地创作着。

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收集农村自然资源中常见的本土化材料,如木头、竹篾、竹节、苍耳、丝瓜筋、螺蛳壳、稻草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等。将这种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自然资源合理运用到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中,能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与探索美术作品的欲望。同时,还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利用多样化的策略探索美术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撑。比如,幼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稻草,创新性地制作出各种人物造型、动物造型、景物造型等,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之中,推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发展。

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站在幼儿的视角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学会观察农村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幼儿美术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在仔细观察农村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探究,通过设计一些美术相关的问题让幼儿自主解决,从而进一步拓宽幼儿的美术创作思路,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二、在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无限创造力

新课程新理念倡导教师应努力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是一切发明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创造创新的历史。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就是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提出的。创造力是幼儿能力结构中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而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区域中,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激发幼儿进行大胆创造。幼儿的创造、创新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撑,只有物质材料得到有效的保障才能更好激发幼儿去创造、创新。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收集农村自然资源中可以运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相关材料,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树叶、树枝、小石块、小砖块、小木块、果实的种子、玉米皮、棉花壳、秸秆、蚌壳、螺蛳壳、芦苇花、青椒、萝卜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活动材料开展创造性的美术活动。

比如,幼儿可以利用银杏果、蚕豆、大豆等,还有农村常见的黏土等辅助性材料创新性地制作造型别致的小乌龟、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小帆船等物品,摆放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区域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树枝、毛线等缠绕出蜘蛛网,利用松柏树叶、梧桐树叶、银杏树叶等制作树叶贴画。幼儿园可以开展“巧手制作创意展”的贴画展览,将幼儿精心制作的作品摆放在展览馆进行展示,如让幼儿利用收集到的柿子、桃子、橘子、红枣等制作成水果娃娃,用花生制作成小鸭子,用玉米粘贴成金鱼、梅花等,用青椒制作青蛙,用白萝卜制作小老鼠、小白兔等。

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创造潜能的提升,不仅能拓宽幼儿的认知视域,还能激发幼儿无限的创作热情。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应积极探索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着力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式、方法、策略等,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三、在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升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

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多元化、多维化的良好素质。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幼儿的绘画素养、手工素养、欣赏素养等等。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给予幼儿审美艺术的示范、引领、指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倡导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艺术之美。教师应在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着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中的有关材料引导幼儿在美术区域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中的相关材料在观察、发现、创造的基础上开展具体形象的美工造型活动,通過这样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的小手更灵活、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观察能力更强,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美工区域内幼儿自主或与同伴合作制作的丰富多彩、造型新颖别致的美工艺术品,以培养幼儿对美工作品的独特欣赏能力,让幼儿理解、体验、感悟物体的对称美、均衡美。比如,让幼儿利用小木棒拼搭具有对称性的物体,如天安门、正方形、长方形、蝴蝶等,再让幼儿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发现美工作品中彰显的独特对称之美,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师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美工区域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影响幼儿,利用多样化的途径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努力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投入艺术活动中,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其次,教师应正确评价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以鼓励、肯定、赞赏的评价,引领、点拨、指导幼儿。比如,幼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中常见的大米或黄豆拼出了方形的西瓜。此时,教师不应批评幼儿,而是应该引导、启发幼儿说出拼成方形的理由,原来幼儿是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发明方形的西瓜,这样的方形西瓜会更便于运输,味道更甜,营养价值也更高。可见,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奇特,创造能力强大,对艺术的追求强烈,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充满着美好的向往。教师应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提升幼儿的审美艺术修养,让幼儿利用美术活动这一载体,提高自身艺术审美的综合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有其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力求让幼儿在艺术的天堂里绽放出独特的魅力,让幼儿在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产生探究的兴趣与热情,并让幼儿养成善于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教师同时还应鼓励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进行大胆创造,让幼儿养成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而让幼儿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正确认识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在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努力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无限创造力,不断提升幼儿的审美艺术素养,促进幼儿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创造力教师应美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