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2021-07-09陆晔
陆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当下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学方式,是幼儿张扬生命个性、彰显智慧的舞台。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因此幼儿教师应以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学习知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必须从幼儿入手
(一)幼儿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关键
幼儿通常都具有“好奇心、好动心、模仿心、游戏心”,其中“好动心”是幼儿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武器”,教师应利用最佳的方式与策略,让幼儿得到恰当有效的锻炼,从而促进幼儿发展;“模仿心”的价值在于教师应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示范、指导幼儿,让幼儿进行模仿;“好奇心”是幼儿开启学问的“大门”;“游戏心”是幼儿本性、天性、本能之所在。
(二)通过认识幼儿进一步认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幼儿的发展要依靠幼儿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需要在活动中实现的,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石”与“源泉”。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能仅仅以一种教育手段的形式体现,而是应该融入幼儿的生活。幼儿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应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鼓励幼儿,尊重幼儿的隐私,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同时,教师还要与每个幼儿亲密相处,仔细观察每个幼儿,准确评价每个幼儿,全面分析每个幼儿,让幼儿真实地、自由地成长。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当下幼儿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课程设置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材料设置失衡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投放有效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与热情,安全、充足、丰富的游戏材料是保障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但是,部分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与游戏活动空间的布局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幼儿园没有正确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匮乏的游戏活动资源严重制约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二)教师课程游戏化经验不足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与当下倡导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方向不符。课程游戏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问题的成因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还存在着游戏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游戏的界定不一
有些学者认为游戏不存在社会功能性目的,是幼儿自发的一种活动,同时认为这样的游戏是假想的、虚拟的、愉悦的。这类学者认为幼儿游戏具有自发性功能以及非功利性功能,没有能够准确区分自然游戏与幼儿园游戏的区别与联系,导致幼儿游戏变成一种无目的性、无组织性、无计划性的活动形式。
(二)传统教育目的观与幼儿学习观的制约
传统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是人类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而传统的学习规则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单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活动。这导致游戏变成了服务某一特定学习活动的手段,教师在选择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容时,过多地从教师“教”的视角出发,而缺少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兴趣与好奇心的关注,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等。
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课程应当游戏化,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实施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和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应重视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协调性、美观性、整体性,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废弃的食品包装盒、电视机包装箱、汽车轮胎、竹竿、秸秆等,通过教师和幼儿灵巧的双手制作成相关的艺术品布置班级的游戏活动区域。教师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创设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参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对富有新意、创意的游戏活动环境十分感兴趣,而兴趣是幼儿进行课程游戏化活动的动力,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会积极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投入游戏化活动中。
(二)精心选择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容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应为幼儿园小班、中班与大班幼儿选择适合他们各自特征的游戏化课程实施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与小班幼兒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内容,为小班幼儿构建以生活、动手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性游戏,让小班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感受、体验等获取知识经验。如教师可以让小班幼儿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花布制作小鸟的造型、小草的造型或太阳的造型等,再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海绵制作游戏化区域活动的背景,并让小班幼儿依据自己的爱好将造型“点缀”在背景上,帮助小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等。教师可以为中班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娃娃家”游戏活动区域环境,以满足中班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需求。教师可以在“娃娃家”区域内投放大量可供中班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活动材料,如玩具、餐具等,让中班幼儿充分利用这些游戏材料进行游戏化的活动,让中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相关的生活经验,体验游戏化活动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大班幼儿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课程游戏化活动环境,比如让大班幼儿开展班与班之间合作性、集体性的游戏活动,让大班幼儿玩“小小诊所”“星星美容美发店”“超级大比拼”等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大班幼儿无拘无束地在游戏化活动中获得成长。
(三)重视教师对课程游戏化活动的指导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应重视自身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在课程游戏化活动中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的指导应以间接指导为主,努力丰富幼儿在课程游戏化活动中的经验,认真观察并合理地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努力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教师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化活动的语言应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应正面评价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的表现。同时,教师还应依据游戏活动发展的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特征进行相适宜的指导。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力求让幼儿在这样的游戏化活动中能成为游戏活动真正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将游戏化活动的目标与游戏化活动的内容能够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与规则。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在于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在游戏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并让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幼儿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皋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