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进阶式支持策略为幼儿建构游戏助力

2021-07-09李继红

幸福家庭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班建构规则

李继红

建构游戏是指让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筑、构造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主要介绍教师如何在幼儿建构游戏过程中发挥观察与指导的作用,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效指导幼儿游戏,丰富幼儿的建构经验,从而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过程中,本文根据建构游戏的发展,把游戏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在注重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为幼儿的建构游戏助力。

一、游戏前的支持策略,引发幼儿兴趣

在幼儿开始建构游戏前,教师可以让幼儿试玩材料,通过试玩后讨论进入建构游戏区应该注意什么,包括进入区域的人数、材料的运用、如何保证安全性等。

(一)幼儿与教师共同制订规则

由于建构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因此,教师与幼儿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才是最有效的,也是幼儿最愿意遵守的。

1.在讨论中商定。当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影响其他幼儿正常游戏时,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在建构游戏中经常出现争抢玩具、追逐打闹、破坏他人搭建作品等现象。于是,我把孩子们的这些行为用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玩?小朋友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说:“要按标志进区,没有位置后就不能再进来。”有的说:“要安静地玩,不能大声讲话,这样会影响别人。”还有的说:“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不可以一个人霸占或争抢积木玩具。”等等。我把孩子们讨论的这些规则以图文的形式张贴在建构区的墙面上,这些由幼儿直接参与讨论和制订的规则,幼儿能够自觉且良好地遵守,并且互相监督,促进了建构游戏的顺利进行。

2.在试错中形成。幼儿在建构游戏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应该引导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在试错中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深刻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小班幼儿在搭建“漂亮的房子”时,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致很高,可是最后呈现的作品却很少。“怎样才能让老师看到你的作品呢?”每次搭建前我都会问这个问题。经过多次活动后,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我:“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就不会碰倒房子了。”“盖房子的时候要牢固一些,就不会倒了。”“在盖楼房前搭建一条小路,让小朋友走,就不会弄坏别人的房子了。”在多次的实践中,幼儿逐渐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建立起了爱护劳动成果的规则。

(二)指导幼儿遵守规则

1.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将游戏活动规则蕴含在环境中,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的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游戏插牌的方法,在建构区的墙壁上贴一个牛奶盒,在牛奶盒的米奇头像上写上进区的人数,游戏时让幼儿把自己的游戲牌插进牛奶盒即可,如果进区时牛奶盒里的插牌已经满了,就代表幼儿需要选择其他的游戏区域。

2.图示法。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需要用图画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如:建构区放置不同材料的箱子并贴上与所放材料对应的标志,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收拾玩具的自主能力,还让幼儿掌握了对应、分类的概念,在墙面上画上各种适当的行为图画,提醒幼儿规范自身行为。

3.提醒法。在小班幼儿建构游戏中,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情绪波动较大,喜爱模仿,所以看见别人玩什么也想玩什么,从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建构活动。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例如,当幼儿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种做法正确吗,应该怎么做更好?”教师采用提醒的方式逐渐纠正幼儿的行为,从而体现出建构游戏的民主性和平等性。

二、游戏中的支持策略,驱动幼儿思维

(一)情境体验策略

情境体验策略就是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模式中进行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产生共鸣,发现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分歧,激发幼儿后续建构行为的支持策略。如在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中,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易操作的材料,让幼儿有足够的材料可以搭建物体或建筑物。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提供丰富且满足幼儿需求的材料外,还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直观性、趣味性、理解语言能力差的特点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直观的问题情景,供幼儿观察感知。如在“漂亮的房子”建构主题中,教师可通过给小动物盖房子的故事,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并呈现构建好的房屋,让幼儿自己观察感知、自主操作探索。教师还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温暖的游戏氛围,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从而提高幼儿参与建构的兴趣。

(二)支架运用策略

支架即鹰架,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当幼儿现有经验水平无法解决当前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建构游戏中主要运用的支架策略有材料支架、道具支架、图示支架。以材料支架为例,小班幼儿在建构“长颈鹿的一家”游戏时,幼儿的预期目标是可以住下长颈鹿爸爸、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对空间距离缺乏经验,对长度的估算能力不足,所以每次搭建出来的“长颈鹿之家”总是太小。于是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些泡沫地垫,幼儿通过拼接的方式把地垫拼成了一块很大的地垫,幼儿把地垫铺在建筑区的中间,沿着地垫的四周开始建构围墙,由此搭出了足够大的“长颈鹿之家”,并自如地在中间搭建“长颈鹿的一家”。但是,材料支架策略只适用于幼儿具有明确的建构指向,无法在建构初期完成准确预计的情况,通过给予支架、运用支架,能够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建构任务。

(三)平行示范策略

在助推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平行示范,是提高幼儿建构水平的重要途径。如在大班建构游戏“我居住的小区”中,让幼儿搭建常见的住宅小区,最初幼儿只用了一些塑料积木排列、垒高,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统一。不一会儿,就有幼儿提出楼房的样子太单调,应该有多层、高层,还有别墅。于是,幼儿自由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的拼别墅、有的拼楼房,拼完以后,大家坐下来,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建构能力。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模仿、相互学习,让幼儿取长补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

三、游戏后的支持策略,促进幼儿反思体验

游戏后的支持策略主要表现在游戏评价方面。游戏评价是幼儿建构游戏的一部分,客观有效地游戏评价能通过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生成游戏的内容和深入游戏的情节,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促进幼儿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围绕活动规则评价,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例如,某个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收拾玩具收拾得最快;某个小朋友在建构“动物园”时懂得协商合作搭建围栏;某个小朋友建构“龙舟”时将牛奶箱分类最清楚、摆放最整齐,等等。在情境中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该做的,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围绕作品的创意评价,激励幼儿大胆创新

例如,某个小朋友帮“迪士尼”丰富了新花样,他用圆形纸筒和积木搭了一列观光小火车;今天某个小朋友拼搭的房子最漂亮,他用牛奶盒按红、绿相间的规律进行了建构,这样的颜色搭配很好、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欢;某个小朋友搭的“迪士尼乐园”的屋顶是各种各样的,有联排的,有尖顶的,有平顶的,房子四周还有围栏和小树。教师围绕幼儿的作品进行创意评价,能增强幼儿的信心,激励幼儿大胆创新,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

(三)围绕幼儿解难能力评价,提高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

例如,通过提出“某个小朋友在游戏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解决?为了能让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你还需要做什么?”等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欲望。在建构“停车场”的游戏中,幼儿给他的汽车搭建了一个车库,但车库和“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幼儿总是用自己的手把汽车“搬到”车库里。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汽车自己开到车库里吗?”如果这样引导还不能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導:“比如造个斜坡?”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推动建构游戏情节的发展。

总之,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让幼儿大胆想象、操作、探索。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幼儿的建构活动,给予每个幼儿肯定、鼓励、赞赏的评价,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建构规则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让规则不规则
建构游戏玩不够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