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更有趣

2021-07-09王依

幸福家庭 2021年5期
关键词:糖糖七巧板益智

王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点数物品时需要用到数和量;买卖时需要用到数学运算;日常分类时需要用到比大小、比长短等。学习数学是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班级益智区是幼儿的数学游戏天地。教师在益智区投放材料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際特点,投放与教学内容和主题相符合的材料,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合理的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发展

(一)材料投放应该与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相结合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显著,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教师要将小班数学教学游戏化,让幼儿利用熟悉的材料进行操作,富有趣味性地吸引幼儿学习,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渴望,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观察: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彩色的蘑菇钉游戏。方苏拿了一块蘑菇钉板子开始拼插房子,旁边的乐语也选择了一块现成的塑料板子开始玩了起来。顺浩来的有些晚了,塑料拼插板已经没有了,他拿起老师自制的硬纸板很自然地玩了起来。

教师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类型的材料。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时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因此,教师投放的材料数量一定要多于幼儿游戏人数。幼儿只有在游戏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自我探究。

(二)材料投放要与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规划相符

1.预设性游戏材料。预设的材料要有目的地与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内容联系,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向益智区投放与教学相关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2.生成性游戏材料。集体教学活动后,幼儿会对操作材料保持一定的兴趣。在这段时间,教师可以在益智区维护他们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在不断游戏中生成新的兴趣点。教师要抓住这个兴趣点,投放生成性材料,升级操作目标,提升难度,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欲望。小班幼儿想象力丰富,常常把学到的东西虚拟化,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这也是益智区游戏开展中幼儿对数学概念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观察:糖糖拿着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七巧板在模具盒里摆弄着,将这三个七巧板放进去后,她又拿了一块三角形的七巧板放在了空出的地方,可是不能放进去。于是,她把模具里的七巧板都倒进了筐里,嘴里嘟囔着:“不会玩,太难了,我不要玩了。”菡菡拿了两块三角形积木将它们叠在了一起,咬了一口,糖糖盯着她看了一会。糖糖问她:“你在吃三明治吗?”菡菡点了点头,糖糖手指着“三明治”又问道:“你的是番茄味的三明治吗?为什么是红色的?我妈妈给我买的三明治都是黄色的,里面还有火腿呢!”

七巧板的摆放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基于主题“宝宝真能干”中对各种图形的认识,糖糖可以做到自主探索尝试,自己摸索摆放七巧板,但是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将所有的七巧板都重新放回筐中。由于七巧板的组合拼搭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在一旁与幼儿共同操作,给幼儿示范,让幼儿了解玩法,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尝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活动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幼儿富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将三角形的七巧板想象成实际生活中的三明治,联想的物品形状一致,并且糖糖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语言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问题,提升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要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而提升,当幼儿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以后,我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益智材料,合理开发幼儿的智力。投放的材料过难,幼儿不会玩,会对材料失去兴趣,从而敲打、破坏材料。投放的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在摆弄过后就会觉得没意思,不会去探索和挖掘材料的功能。只有投放的材料难度适中,幼儿才会在摆弄过程中激发探索精神,在玩中学会一些日常基本知识,并且养成良好的品质。

(三)投放的材料应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

投放的材料应该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因为这样能够促使幼儿在玩的同时增加对生活的感悟。

观察:益智区最近投放了夹子,并结合益智区中的鸡蛋托进行按数夹物的活动。我和幼儿一起玩,我说:“我先夹”,于是夹了一个“1”的小球,其他的孩子依次夹取,到辰辰时,已经是最后一个数字“5”,我问:“这是几?”辰辰说:“是3。”旁边其他的孩子说:“不对不对。”辰辰又说:“是4。”我就问旁边的徐浩宇:“他说的对吗?”徐浩宇回答说:“我不知道。”于是我们又把那个数字儿歌背了一遍,辰辰才改了过来,我们又继续夹了起来。

贴近生活的材料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孩子们把妈妈晾衣服的小夹子和收集的废旧鸡蛋托结合在一起,除了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作为益智区游戏的材料,让开发智力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充足的操作时间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投放材料后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不能急于追求结果,因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处在不断发育的阶段,他们探究事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接触益智材料时会先花一些时间去摸索。

观察:逸鑫在益智区玩长和短的游戏,他拿出一长一短的测量工具(泥工板自制尺子),他先随意摆弄着两把尺子,看看上面的刻度,认数字。这花费了他很长的时间,随后他有意识地去测量一下,把长的一根棒子插到了高罐子里,把短的一根棒子插进了矮罐子里。

小班幼儿虽然不认识刻度,但可以很直观地感受长和短的概念。对于新材料的投入,孩子们会先花费很多时间去探究材料本身,这也是自发探究的一种表现。

三、有效的探索思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潜能

(一)直面幼儿问题

益智区游戏中,幼儿总会根据选择的材料或者游戏的玩法、规则提出各种问题,甚至还会质疑一些游戏的设置。面对幼儿的提问和质疑,教师必须把握中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实时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

观察:游戏一开始,云云就在益智区选择了新增添的玩具“转转乐”。拿起玩具后,她开始不停地转动上面的图片,一边转一边嘴里还嘀咕着:“这是妈妈,我要给她穿妈妈的衣服。”云云把妈妈的头像和红色的花衣服对应起来,又拿了整个瓶子转了转,没过多久,她就把转转乐放了回去。我问她:“你怎么不玩了?”云云说:“这个不好玩,转一下就没有了呢!”我说:“两个人合作会发现惊喜哦。”于是,她对宁宁说:“我们一起来玩吧!”宁宁点点头说:“好啊,那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完成,好不好!”云云高兴的拍手说:“好!”

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以后才会产生质疑。與同伴不同形式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思考探究的潜力。此外,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这个玩具不好玩,引导幼儿思考可以怎样去改造它。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间合作完成游戏,给游戏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二)给予幼儿自己思考的时间

小班幼儿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或是默不出声,暗自哭泣。这时教师的适时适度指导可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重拾信心,再次投入到新一轮的探索中。

观察:袁袁钟爱大小不一、色彩鲜艳的套杯游戏。他选择了一个红色的套杯,套在紫色的套杯上,“哎呀,套不进去。”他看看我,看看套杯,“老师这个怎么套不进去呢?”发现我没有回应他,他再次把红色套杯套在紫色套杯上,还是没能套进去。“老师,是不是因为它太大了呢?”他又看看我,看看套杯。我还是没有回应他。他把红色的套杯放在桌上,开始在游戏框里寻找别的套杯,他从框里找到一个更小的绿色套杯,把红色套杯拿起来,把绿色的套杯套在红色的套杯里,成功了。他又看看我,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并解释前几次没有回应他的原因。

幼儿发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即干预,可以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给予幼儿自己思考的时间,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间接性干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幼儿园)

猜你喜欢

糖糖七巧板益智
奇的七巧板
有趣的七巧板
益智故事会
小狗“糖糖”
吃虫子的花
炫彩七巧板
益智大比拼
NO.1 七巧板
有时没有下一次
0~12月糖糖的润肤小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