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安庆市初等教育改革研究
2021-07-09施莉莉
吴 杰 施莉莉
(1.安徽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安庆近代教育的开展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不算早,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向清廷呈请开办“求是学堂”,1898年,按光绪皇帝谕令在原敬敷书院旧址创办了求是学堂,安庆近代教育雏形初现。民国初年政局不稳,安庆地区的初等教育虽略有进步,但情景堪忧。
至民国16年(1927)秋,除少数学校开学外,各县小学大多停闭,竟有全县无一所学校开学者。民国17年后,安徽政局相对稳定,区内初等教育经过改组、合并、充实和发展,到民国18年,共有公、私立小学427所(女子小学5所),学生13 274人,教职工958人[1]。
表面上看,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安庆地区的初等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实则不然,私立小学多由私塾转办,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未有大的变革(后文详解),故不可称之为近代教育。同期,安庆市初等教育有公、私立小学共37所(民国17年为公立19所,私立18所[2]),在整个安庆地区中占比很低,无法满足教学全覆盖,实际上安庆市当时初等教育的支撑点还是私塾,仅安庆市西区和北区私塾量就达百余所,这些私塾的改制十分迫切。且安庆为省府所在,政府在初等教育改制方面颇费心力,意欲以安庆市为改制示范,推动全区初等教育改革。安庆市初等教育改制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行政部门便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经费筹措等方面推行诸多改革。
一、私塾改制问题
1.从章程看私塾改制内容
私塾改制是中国初等教育发展中所面对的主要困难,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改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初等教育改革的成效。国民政府初期,安庆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对该市的私塾改制积极谋篇布局。私塾改制的主要工作不外乎以下几点:(1)教育主导思想改革(三民主义);(2)教学内容改革;(3)教师选拔改革;(4)教育行政管理改革;(5)教学设施改革。看似简单明了,实则执行困难。
民国16年(1927),于南京国民政府新成立之际,安徽省政府教育厅即发布训令,令安庆市教育局着手私塾改制,并颁发取缔私塾条例十条。又于民国17年增加至十二条。以下为改进私塾暂行章程十二条:
第一条:在义务教育未普及之前,暂许私塾开设。
在政府成立之初,各项事业未定之际,很难快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所以,允许私塾的存在也是权宜之计,也是一个必要的过渡。
第二条:凡未呈准立案之小学,及以教育为目的自行设塾,或自请教师设馆授徒,均以私塾论。
此规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政府对私塾的实际控制,将小学和私塾区分定性,方便分类管理。当时的现状是私人办学遍地开花,缺乏有效管理,这条内容目的在于将所有的私人办学归于政府管理之下。
第三条:私塾教师在二十岁以上,品行端正,服从三民主义,并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为合格:一、曾任小学教员一年以上,具有确实凭证者;二、曾在初中以上学校毕业者;三、有上项同等学力经塾师检定试验合格者;四、对于国学确有造诣者。
从上述来看,在教师选拔上的要求并不低,如果要完全达到要求,显然很困难。在当时私塾遍布,教师稀缺的情况下,第四项条件给私塾扩充师资提供了便利,“对国学确有造诣”是一个弹性指标,衡量标准较为宽泛。
第七条:私塾须设下列科目:甲、必修课——三民主义、国语、常识(包括公民、社会、自然、卫生等)、算术(珠算及浅近笔算)、体育。乙、随意科——艺术、音乐。
第八条:私塾采用教科书,应以大学院审定者为限……
教学内容是教育改制的关键,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效,制度和设施往往是外在的,内涵和实质则体现在此,后文对教材内容作详细解读。
第九条:各市县教育行政机关应随时派员分赴各私塾指导其教学,并考察成绩……
第十条:各市县教育行政机关,于寒暑假中,设立塾师讲习会……
第十一条:各市县教育行政机关,应于每学期终,造具全市私塾统计表册,呈报教育厅备查[3]。
上面三条是从督导和培训方面对改制私塾进行监管,教学督查、教师培训和学期考核等制度方法对私塾管控着实有效,在当时对推进私塾改制起到了实效,此类方法至今仍然延用。
从条例可以得知,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对初等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在设置规程时力求面面俱到。其中教育主管部门格外注重的有两方面:一是教师选拔;二是教学内容。这两点对初等教育发展至关重要,是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是能否实现近代化教育的关键。由于近代中国长期战乱,真正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教师极少,所以,政府又设置了教师暑期讲习所,对教师进行培训,考虑可谓周全。教学内容方面讲求中西结合,既有传统文化,又有自然科学。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列入必修科目,可见安徽教育行政机关对体育的关注,此后数次举办体育活动。此外,私塾改制计划不是“一锤子买卖”,在规程第九条中提到了派遣人员指导教学,并对改良后的私塾进行考核,这一点在后文的视察报告中得到体现。
2.从进程看私塾改制成效
如果把民国16年的改制规程看作私塾改制的准备阶段,那么民国17年(1928),安庆市进行的私塾取缔则是正式行动,这次大规模的私塾取缔行动具体情况如下:
安庆市私塾甚众,随处可见,值此革命告成,训政开始,苟不严行取缔,殊属有碍小学教育之发展,贻误儿童。程厅长有鉴于此,于前月念间,特派小学管理处职员高峰琴前往西北两区,严密调查,以便分别取缔,该调查员业将该两区私塾,调查完竣。计调查西区私塾六十一处,学生八百三十三人。北区私塾四十三处,学生六百九十三人[4]。
1928年,国民政府基本上完成统一,军政结束,进入训政时期,国民党对各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干预,所以,这次安庆市的全面取缔私塾行动进行得比较彻底。将安庆市西区北区的私塾地址、塾师姓名、学生数等情况逐一排查。同时对其中办理极为腐败,把没有按照民国16年规程要求进行整改的私塾登记在册,严令取缔,如表1所示。
表1 民国十七年安庆市西区北区待取缔私塾表[4]
可见,民国17年安庆市的私塾有104所,待取缔的14所,其他的待整改,私塾改制是安庆市初等教育发展中的第一个困难。当然,初等教育的发展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从中国大环境来看,国家政局刚刚稳定,百废待兴,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一时间难以改变,教育经费筹措也较为困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学设备缺乏,教职人员工资不得保障,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此外,还有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完全改制,新课程标准推行困难,义务教育难以实施等问题存在。
总之,在此时的安庆市初等教育发展中困难重重,安徽省教育厅以及安庆市教育局对初等教育发展颇费心思,采取了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安抚、培训教职人员;减免学生学费;推行新课程标准;加强行政管理;组织体育活动等,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显然任重道远。
二、教育经费问题
1.教育经费筹措的困境
于动乱之世筹教育经费是十分困难的,民国17年,国民政府初立之时,政局虽稍稍稳定,教育经费筹措仍十分艰难。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省教育厅想到一个筹集经费的良策,即从烟酒厘金中抽成。该项政策开创于凤阳县,凤阳县长提出将该县烟酒税收的一部分(3 000元)留作县教育经费。这原本是一项不错的决定,但具体操作相当困难。时任安徽省教育厅长韩安分别致文于烟酒事务局和财政厅,从韩安的陈述中可以发现诸多问题,以下为咨文内容:
一、咨烟酒事务局
为咨行事:案查本省烟酒一成义务教育附捐……令饬前安徽烟酒事务所于十二年一月一日,实行带征,按月将实征之款,于月终拨交敞厅……前虽迭令各属遵照原案带征,而各县烟酒商人,每多借口灾歉,要求豁免,以致各分局迄未一律带征。革命军与后,皖北各县驻军截征税款,正税全不报解,附捐更无着落。皖南各属,所收亦无几。
二、咨财政厅
为咨行事:案查本省厘金一成义务教育附捐,本年一月份收款,业准贵厅开单咨交敞厅照收。兹四月业经终了,所有二三四三个月厘金附捐,相应咨请查照,即予开单,连同附捐一并送交敞厅存储……[5]
显而易见,安徽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经费筹措的难度相当之大。尽管民国初年政府已经决意将部分厘金充入教育经费,但安徽各县真正落实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烟酒商人借口灾歉,拒绝缴纳;另一方面军队截征税款。正如前文所说,动乱之世难筹教育经费,军、政、民、商各界关系错综复杂,一言难以概之。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安徽省教育部门所做的各种努力。
2.教员工资短缺的窘境
教职人员工资短缺造成了教职人员的极大不满,“杨自丹案”则是其中典型,杨自丹等为安庆市立小学教职员,集体呈请加薪。时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的韩安,本于五月十二日赴京参加会议,为期两周(28日回),因担忧事态紧急,于26日先期回省协商此事。安徽省教育厅对此十分重视,解决速度也非常之快(六月十五日),很快在研究会议上给出了具体方案:
(自十七年五月份起,准予增加。)拟将市立普通小学本学期(即十七年上学期)每班教授费,每月原定四十五元,现增加十元,则为五十五元,统计十六个小学共四十三班,以每班十元计算,每月计加四百三十元,六个月总共增加二千五百八十元,所增之款,仍由财政厅按月照发,比较实验小学每班每月教授费为八十元,相差尚不甚巨[6]。
根据上述方案,安庆市小学教职员的工资增长幅度达到20%多,关键在于解决速度和执行力度值得褒扬。从五月二十六韩安回省,到六月十五解决,仅仅20日时间,而且方案执行是从五月起。这一方案实施,在当时新政权初立,政局不稳且经费困难之时,实属难得。
教育行政机关的明智之处不仅是迅速解决了问题,缓和了矛盾,还包括一些后续工作。在满足小学教职员的加薪要求之后,教育主管部门借此机会加强教师管理,具体如下:
本院以为我国民生主义未实行以前,社会经济问题,急切不易解决,生当期世即属小康,亦宜节俭,何况小学教员,大都寒素,安可浪漫挥霍令行全国,仰各该教育行政长官,设法增高小学教员薪俸外,并希随时劝谕小学教员,务各戒除烟酒酬酢,提倡淡泊宁静,以为儿童模范,以图生活安全。倘有挟妓、酗酒、赌博等行为者,一经查出立即辞退,勿稍宽假[7]。
教育厅此举有多重考量,一方面满足了小学教职员的生活要求,起到了安抚、稳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督促教职员淡泊宁静、行为世范,对规范教育事业、维护教育风气有一定作用。晚清及民国初年各地教育良莠不齐,旧社会陋俗在教育行业也多有体现,小学教师对儿童的身心影响极大,倘若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环境,对初等教育改革也是不利的。
3.教费补助不均衡的逆境
教费补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补助;二是对学校补助。对学生补助主要在于减免学费、减轻学生负担。对学校补助又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而且公立和私立的补助差别很大。
首先,在学生补助方面,安徽省政府教育厅授意安庆市教育局免收市立各小学学生学费。具体内容如下:
令安庆市第一至第十六小学 为训令事:迭据安庆市各普通小学校长呈以所收学生大都贫寒子弟,征收学费极感困难等情,到厅查核所呈情形尚属实在,所有各普通小学学生学费,应即自十八年起,一律免予征收,以期通合普及之旨。除分行外,合亟令仰该校长遵照办理[8]。
文中可以看出,为推行安庆市义务教育,安徽教育行政机关要求学校免征学费。前文已提及教育经费筹措难度较大,缺额严重,在此境况下免除学生学费实在需要莫大勇气。但需要指出的是,私立小学的学费一般由学校自行征收,自给自足。
其次,在学校补助方面,对公立小学补助如下:
以民国17年(1928)为例,安庆市公立小学共19所,其中实验小学3所,共24个班;市立普通小学16所,共46 个班。同时,该年安庆市教育经费十一万余元,3所实验小学占26 400元,市立普通小学32 200余元[2]。
各学校间教育经费差别较大,这3所实验小学平均经费1 100元/班。而市立普通小学均摊之后,平均经费700/班,两者差距较大。
对私立小学的补助情形与公立迥异,因为私立小学大多是由原私塾改造,学费多是自行征收,与政府关联不大。这些私立小学很少已完成改造,大多未改造,或处于改造中,倘若政府不给予它们相应补助,它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完成转型,甚至重回私塾老路。但补助也不随意发放,当时的教育行政部门在给予补助时制定了严格章程,根据标准相应给予补助,做到了精准补助,补助有实效。民国17年安庆市登记的私立小学共18所,班级30个。对私立小学补助规程如下:
(2)凡呈请补助须呈送:学校概况;各种章则;校舍平面图;校董履历表;教职员履历表;学生一览表。
(3)私立小学之补助费,视其成绩定为每班每月二十元,三十元,四十元三种。
(4)凡受补助之学校,如有违反法令,或措施失当,成绩不良时,得由教育厅随时停止其补助费……[9]
从上文可见,私立学校每班的年均补助在240—480元之间,仅市立普通小学的一半左右,与实验小学更是差距甚远。
发展私立教育,对教育改制相当重要。政府能给予私立学校经费补助固然是好事,但审核甚严,要求必须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这对于教学条件简陋,教育保障和质量不足的私塾来说,只能是可想而不可得。所以,初等教育改制难点就在这里,私立学校或者私塾难以得到经费支持,也就难以实现完全转型,往往形成一种在私塾与小学之间徘徊的状态。
三、教学改革问题
将私塾改制和教育经费筹措看作近代初等教育实施的准备阶段,那么,教育内容实施则是近代教育实施最为重要的一环。新式教育能否有效推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教学安排是否得当;二是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1.指导标准推进困难
安徽省教育厅于民国17年统一颁发了“校历”。安庆市教育局又于民国18年发布了“安庆市小学指导标准”,进一步来规范和完善教学程序,强调教学方法,希望以此实现安庆的初等教育改制,大体内容有:
(1)改良普通教学方法……(2)新法之研究与试验……(3)谋教师学识增进……(4)鼓起教师教学兴味……(5)注意教师身体之锻炼……(6)厘定省会小学各科课程纲要……(7)厘定小学训育标准……(8)研究训育实施方法……(9)辅导各学校举行各种测验……(10)注意小学行政效率……[10]
该项标准概括相当全面,从教育行政到教师培养,从教学内容到教育方法,几乎面面俱到。教育方法方面,注重启发性,一改传统私塾教育的“满堂灌”,以安庆市立中心实验小学和安庆市立第一实验小学为例,除普通教学法和设计教学法外,还举办学生演讲和课外调研。另外,注重教育方法研究,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也并不盲从。在教师培养方面,设法增加教师学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意在让教师全力投入教学。在教学行政方面,整顿原来部门的拖延习惯,提高行政效率,从而为教学服务。实际操作中私塾、私立小学和公立小学存在差距,归根结底还是经费不足的原因。私立学校没有充足经费支撑教师培训,倘若教师的教学视野未打开,则教学改革实际成效会打折扣。
2.教学内容转型不易
传统私塾教育以文史经典为主,涉及新式教育内容较少。自1928年,安庆市教育局向全市公、私立学校,以及私塾推行新课程,具体如下:
(甲)必修课——三民主义、国语、常识(包括公民、社会、自然、卫生等)、算术(珠算及浅近笔算)、体育。(乙)随意科——艺术、音乐[3]。
民国19年起,安徽地区的小学开始有指定的统一教科书,初等教育逐渐规范。除了规定的科目和推行的教材以外,各学校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有一定差异。如安庆市立中心实验小学,在社会科内添授三民主义及好市民两种教材,高级部另设英语、童子军、职业三选科,以资学生选修[2]。这些科目与当时的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以“职业”科目为例,当时的小学生因家庭关系多数不能继续升学,故为将来谋生。又如安庆市立第二实验小学,在常规教学活动以外,增加学生活动,每周六、日开周会,每月末有讲演艺术比赛会,另有学生运动会及童子军训练等[2]。从课堂教育向课外教育扩展,说明这一时期安庆市的初等教育,不光注意思想文化培养,还注意体育教育的发展。
能推行新式课程固然是好的,但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如三民主义和常识这类课程需要教师有相当学识才可以传授,尤其是自然和社会等必修课,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如市立中心实验小学设置的英语课,对普通私立小学而言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体育教育受制于基础设施,在私立学校推行困难,从而导致之后的安庆市第一次全市小学联合运动会参与的学校仍是以公立为主,私立较少。安庆市第一次全市小学联合运动会于10月2日开始,至4日闭幕,参与的学校达20多所,公、私立均有[11]。当时公立小学有19所,因此,私立小学参与此次运动会的仅有几所,从侧面也反映了公私立学校发展的不均衡。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私塾、私立小学和公立小学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鸿沟。
总之,在教育内容上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安庆市逐步努力走向近代化,讲求中西结合,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与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相结合,教育管理部门的努力有目共睹。
四、结语
初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开始,对国家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就好比盖房子,没有牢固的根基,不可能将房子做高做稳。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安庆市的初等教育发展速度迅猛,效果显著。虽有许多困难,但安徽省教育管理部门和安庆市教育局作出了不懈努力,尽管时局不济,仍然艰苦奋斗。同样,安庆市初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达到半数的私立小学是安庆市初等教育的重要支柱,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无法如此迅猛推动初等教育改革,正所谓“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无论何时何处,教育的发展都要为人民谋利,为国家谋发展。安庆市的初等教育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初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安庆市的初等教育发展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难曲折,也可以看出一代中国人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付出的点滴心血。吾辈当珍惜眼前,更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