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委国际学术话语权评价研究
2021-07-09余波邱均平
余波 邱均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 杭州 310018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综合国力和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国际政治话语权、学术话语权等问题已受到人们高度的关注。不同领域及各行各业话语权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对不同的学科而言,某一学科著名学者很可能在该学科领域担任某学术期刊的主要编委,对这个学科的论文质量和相关主题的研究承担着守门人的重要作用,即掌控着这个学科的学术话语权。因此,期刊编委对学术话语权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国期刊编委的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在分析学术期刊和学术编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术编委的话语权评价要素,选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搞影响力期刊的编委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其学科学术编委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以期为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话语权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学术期刊编委
学术期刊编委在学术期刊审稿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稿的守门人,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关键在审稿,把握科学问题,对作者、期刊和学科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期刊编委能衡量质量高的稿件,从而把好的稿件刊登在自己的刊物上,这样既体现编委的学术水平,也提升了期刊的质量和高度。学术编委“科学的守门人”,能准确把握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推动学科的发展。关于期刊编委的相关研究,学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学术编委是从众多学者中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而学术编委群体对学科的认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发挥科技期刊编委的作用、贡献等相关对策方面,编委的高发文和高被引可体现期刊编委的贡献。丁佐[8]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引文数据,利用高影响因子的药学期刊对各刊的高发文作者、高被引作者以及高施引期刊等进行分析,探讨了编委对期刊被引频次的贡献。张瑞麟等[9]认为实施编委责任制对确保科技期刊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分析了编委责任制的内容和实施现状,提出应建立编委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措施。张丽华[10]以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期刊编委数据集和非编委论文作者数据集,来判断期刊编委和非编委论文作者较早探测到前沿的问题,得出期刊编委比非编委论文作者能够较早地探测到同一个研究前沿。丁筠[11]以编委会换届筹备为例,借鉴国外同领域竞争期刊的编委会构成特点,探讨适合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委遴选的新方法。
在学术编委与评价、话语权方面,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在国际学术评价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学者担任国际社科学术期刊编委情况研究,毛一国等[12]通过SCI收录期刊的中国编委任职情况分析,分别从学科、机构和学者个人三方面揭示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认为国际期刊编委指标可应用于高校学术评估和学者个人学术评估。易基圣[13]针对科技期刊编委会成员的产生、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期刊编委遴选方法。陆朦朦等[14]以编辑出版学期刊编委为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编委关联网络以及编委与期刊隶属网络,得出编辑出版学期刊编委交叉任职以及核心编委与其发文量、下载次数和被引频次均呈现相关关系。期刊编委群体影响学科发展,蔡程瑞[15]运用群组分析法等研究了国内图情期刊核心期刊的编委名单并通过学术授信评价理论探讨了编委群体学术授信对图情领域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术期刊和学术编委对某学科、学者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期刊编委对学术期刊的贡献,从编委的审稿和发文都能体现学术编委对学术期刊、学术论文话语权的把控。学术编委对学科和学术期刊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说一个学科和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学术编委的把关和控制。通过学术期刊评价和学术编委的相关研究,本文接下来将探讨学术编委的参与度、合作度等不同视角评价学术编委的话语权。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数据在生活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十分重要,爬虫系统也逐渐成为数据获取的主要方式,通过本文所实现的票务查询系统可以对爬虫系统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通过对JCR、CiteScore、WOS、SpringerLink等数据库的学科分类标准调研,发现不同的学术数据库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本部分的研究主要用于探讨不同学科期刊编委的学术话语权,经过以往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拟选用SpringerLink数据库的学科分类标准。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通过SpringerLink系统提供其学术期刊的在线服务,这些期刊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SpringerLink系统资源划分建筑学、设计和艺术;行为科学;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目前SpringerLink可访问的期刊有1900余种,其中可访问的全文刊为1300余种,全文年限最早回溯至创刊。
SpringerLink数据库提供了生物学期刊影响力,本文拟选定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高且在WOS中收录了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信息,然后通过各选定学科期刊的官网查找所有期刊的编委信息,编委信息包括Editor in Chief、Associate Editors、Advisory Editors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选取了国际上生物医学(Biomedicine)具有代表性的学科作为分析对象,并在该学科选取了1种具有高影响力的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在选定国际生物医学高影响力期刊代表的基础上,再通过期刊官网查找各该期刊的编委,获取编委数量后,通过SpringLink数据库期刊编委对应该机构所发的历年文献数量,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检索出所有编委的论文数据,获取有效论文6017篇。下载对应的研究结果的CSV文件,然后在CSV文件中找到这些文献数据的DOI号,再通过DOI号在WOS中查到对应文献的论文数据(数据统计时间为:2020年1月11日),为后面的进一步研究使用。
3 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在学术领域,一般学术编委在某一学科具有一定的评价和引导功能;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术判断力和影响力,对学科的建设、创新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从学术期刊编委的数量、学术期刊编委的参与度,即该期刊各编委的发文数量、学术编委论文合作度(从作者、机构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术编委的学术话语权进行实证分析。
3.1 学术编委数量基本统计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国际生物医学学科的高影响力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的学术编委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期刊编委统计情况
从表1可知,在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中,学术编委人数遥遥领先的为德国,高达18人,占期刊编委总人数的37.5%。其次分别为中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期刊编委数量都为3人,各占期刊编委总人数的6.25%。该期刊的总编和副总编都为德国人,而中国在该期刊中分别为副主编和编辑,可见德国编委掌控着该期刊的学术话语权和发展方向。
3.2 学术编委发文数量分析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各编委的发文数量与学术话语权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各编委的发文数量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学术编委发文数量分析
通过表2统计分析可知,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的所有编委发文总量为1010篇,其中主编和副总编辑的发文量分别为92篇和103篇,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副总编辑排名跃居第一。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该期刊编委的国别一共有19个,其中德国编委18个,排名第一,发文总量为539,占发文总量的53.37%。其次是比利时,编委人数共2人,且都是该期刊的副主编,发文量为80篇,占发文总量的0.79%。排名第三的是日本,编委人数共3人,且都是该期刊的顾问编辑,发文量为61篇,占发文总量的0.60%。中国编委在该期刊中排名第四,其中副主编1人,顾问编辑2人,发文总数为46篇,其中副主编发文30篇,中国编委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0.45%。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期刊编委发文的角度而言,期刊编委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期刊和某一学科的学术引领力和掌控权。特别是总编和副总编,发文量名列前茅,从期刊的发文量的比例也可从侧面反映出不同国家编委所代表的该学科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的分量。由此可知,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的德国编委主导着该期刊和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的学术话语权。在国际上,这19个国家的期刊编委在生物医学(Biomedicine)学科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把控作用。除了德国之外,中国、比利时和日本的学术实力也代表了该学科的学术话语权,起着学术引领的作用。因此,该期刊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期刊各编委的学术实力和学术话语权。
3.3 学术编委论文合作度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将从期刊编委发文的主体视角进行分析,分别从作者、机构和国家三个层面进一步分析期刊编委的学术话语权。
(1)学术编委共现——作者
Vosviewer软件在共现聚类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利用Vosviewer软件,将从WOS数据库中下载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所有编委发文数据导入Vosviewer软件,选择作者共现网络图进行可视化,默认的作者发文量不低于5篇,绘制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的所有发文编委的共现权重图谱(图1)。Vosviewer共检测到3000位作者,提取发文不低于5篇的作者共有150位,其中发文数量10篇以上的编委共有48位作者。在该图谱中,图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了一位发文作者,其节点的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成正比,颜色相同的节点属同一聚类,这些聚类由发文作者之间的频繁合作、紧密联系构成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了两位作者有过合作,并且节点之间的距离和连线的粗线程度能反映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
从图1中可明显的看出,不同的颜色代表发文编委在该期刊中发文不同的重要程度。结合表2可反映出在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所有年限中发文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高产作者有Hengstler, Jang.(发文77篇)、Bolt, Hermann M(发文49篇)、Bolt, Hm(发文41篇)、Braeuning, Albert(发文36篇)、Schwarz, Michael(发文36篇)等。
从图1中可看出节点被分成了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发文编委的聚成了12个编委发文群体,每一个聚类由不同发文数量的作者群构成。红色、蓝色和绿色节点代表该期刊的核心作者群体,也即是在该期刊发文较多的编委群体。
图1 作者偶联分析图
表3 作者发文量
图1中圆点颜色越接近红色,代表了该编委发文的权重数值越大,则说明了该编委的影响力度和掌控权越大,在该研究中的地位也相应地越重要。结合表1也可以清楚的看出,位居榜首的聚类群体为红色,其代表为Hengstler,Jan G编委,该编委的Documents数量为77篇,Citations数量为1316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213。该群体共有12位作者,分别还有Cadenas,Cristina(发文9篇)、Ghallab, Ahmed(发文5篇)、Godoy, Patricio(发文13篇)、Hellwig, Birte(发文6篇)、Marchan, Rosemarie(发文14篇)、Pelkonen, Olavi(发 文8篇)、Rahnenfuehrer,Joerg(发文17篇)、Reif, Raymond(发文7篇)、Schmidt, Marcus( 发 文8篇)、Schormann,Wiebke(发文5篇)、Schug, Markus(发文7篇)等作者。该作者群体共发文176篇,占该期刊总数的17.43%,这充分体现了该编委发文群体在该期刊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其次是图中的蓝色的发文编委群体排名第二,该编委群体的编委代表为Bolt, Hermann M,该编委的Documents数量为41篇,Citations数量为1418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40。该群体共有10位作者,分别还有Aydin, Sevtap(发文5篇)、Aydos, Kaan(发文5篇)、Basaran,Nursen(发文6篇)、Blaszkewicz, Meinolf(发文5篇)、Duydu, Yalcin(发文6篇)、Golka,Klaus(发文17篇)、Ickstadt, Katja(发文13篇)、Selinski, Silvia(发文13篇)、Ustundag,Aylin(发文5篇)等作者。该作者群体共发文116篇,占该期刊总数的11.49%,这也较好的说明了Bolt, Hm编委群体在该期刊和研究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地位。
图中的绿色的发文编委群体排名第三,该编委群体的编委代表为Van Ravenzwaay, Bennard,该编委的Documents数量为17篇,Citations数量为381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45。该编委群体的代表共有10位,分别还有Wohlleben,Wendel(发文5篇)、Strauss, Volker(发文8篇)、Schneider, Steffen(发文5篇)、Rietjens, Ivonne(发文5篇)、Oesch, Franz(发文6篇)、Louisse,Jochem(发文5篇)、Landsiedel, Robert(发文9篇)、Groeters, Sibylle(发文7篇)、Buesen,Roland(发文5篇)等发文编委,该编委群体共发文72篇,占该期刊总数的0.71%,这也较好的说明了Lvan Ravenzwaay, Bennard编委群体在该期刊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从图1中我们还可看出,其他的12个不同颜色的学术编委发文群体,反映了这些群体的不同地位,在该期刊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这反映了该期刊核心编委群体的多样化发展态势,对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研究问题,象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研究态势。
(2)学术编委共现——机构
同样,本研究利用Vosviewer软件,选择机构共现网络图进行可视化分析,默认的作者机构发文量不低于5篇,绘制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的所有发文编委的共现机构权重图谱,如图2所示。Vosviewer软件共检测到984个机构,提取发文不低于5篇的机构共有101个,其中发文数量10篇以上的机构共有40个。在该图谱中,图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了一个发文机构,其节点的大小与机构发文量成正比,颜色相同的节点属同一聚类,这些聚类由发文机构之间的频繁合作、紧密联系而构成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了两个机构有过合作,并且节点之间的距离和连线的粗线程度能反映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
图2 机构偶联分析图
另外,从图2中可看出不同的颜色代表发文机构在该期刊中发文不同的重要程度。结合表4可反映出在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所有年限中发文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高产机构有Univ Dortmund(发文47篇)、Univ Konstanz(发文41篇)、Leibniz Res Ctr Working Environm &Human Factors(发文38篇)、Vrije Univ Brussel(发文33篇)、Leiden Univ(发文32篇)等5个。
图2中各节点被分成了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发文机构的聚成了12个机构发文群体,每一个聚类由不同发文数量的机构群组成。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机构代表该期刊的核心机构群体,也是在该期刊发文较多的机构群体。
通常图2中圆点颜色越接近红色,则代表该发文机构的权重数值越大,说明了该机构的影响力和掌控权就越大,在该研究中的地位也相对凸显。结合表4也可明显的看出,位居榜首的聚类群体为红色,其代表机构为Leiden Univ,该机构的Documents数量为32篇,Citations数量为648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55。该群体共有18个机构,分别还有Catholic Univ Louvain(发文26篇)、Commiss European Communities(发文6篇)、Erasmus Univ(发文5篇)、European Commiss(发文5篇)、Hamner Inst Hlth Sci(发文6篇)、Innsbruck Med Univ(发文5篇)、Johns Hopkins Univ(发 文7篇)、Maastricht Univ(发文7篇)、Med Univ Innsbruck(发文9篇)、Natlinst Publhlth & Environm Rivm(发文8篇)、Prof Drgernot Grimmer Fdn(发文8篇)、Univ Catholique Louvain(发文13篇)、Univcoll Dublin(发文9篇)、Univ Turin(发文5篇)、Univ Zurich(发文9篇)、Us Epa(发文6篇)、Vrije Univ Amsterdam(发文5篇)等机构。该机构群体共发文171篇,占该期刊总发文量的16.93%,这充分体现了该机构发文群体在该期刊和学科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地位。
表4 机构发文量
其次发文编委群体排名第二的是图2中绿色机构群体,该机构群体的机构代表为Tech Univ Dortmund。该编委的Documents数量为19篇,Citations数量为450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58,该机构共有12个机构,分别还有Charite(发文9篇)、German Canc Res Ctr(发文7篇)、Heidelberg Univ(发文8篇)、Klinikum Dortmund(发文7篇)、Rhein Westfal Th Aachen(发文5篇)、Ruhr Univ Bochum(发文17篇)、South Valley Univ(发文15篇)、Univ Cologne(发文13篇)、Univ Dusseldorf(发文9篇)、Univ Jena(发文5篇)、Univ Leipzig(发文13篇)等机构。该机构群体共发文127篇,占该期刊总发文量的12.58%,这也较好的说明了Tech Univ Dortmund机构群体在该期刊和学科研究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图2中蓝色的发文编委群体排名第三,该机构群体的机构代表为Univ Vet Med Hannover。该编委的Documents数量为21篇,Citations数量为144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26。该编委群体的代表共有9位,分别还有Biomath Gmbh(发文6篇)、Fed Inst Risk Assessment(发文16篇)、Fed Res Ctr Cultivated Plants(发文6篇)、Free Univ Berlin(发 文8篇)、German Sport Univ Cologne(发文9篇)、Max Rubner Inst(发文8篇)、Tech Univ Dortmund(发文19篇)、Univ Ulm(发文6篇)等发文机构,该机构群体共发文99篇,占该期刊总发文量的0.98%,这也较好的说明了Univ Vet Med Hannover机构群体在该期刊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从图2中我们还可看出,其他的15个不同颜色的学术机构发文群体,反映了这些机构群体的不同地位,在该期刊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这反映了该期刊核心机构群体的多样化发展态势,以及对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研究问题。
(3)学术编委共现——国家
同样,本文利用Vosviewer软件,将WOS数据库中下载的所有国家发文数据导入Vosviewer软件,选择国家共现网络图进行可视化分析,默认的国家发文量不低于5篇,绘制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的所有发文编委的共现国家权重图谱,如图3所示。Vosviewer共检测到59个国家,提取发文不低于5篇的国家共有32个,其中发文数量10篇以上的国家共有23个。在该图谱中,图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了一个发文国家,其节点的大小与国家发文量成正比,颜色相同的节点属同一聚类,这些聚类由发文国家之间的频繁合作、紧密联系而构成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了两个国家有过合作,并且节点之间的距离和连线的粗线程度能反映国家之间的合作强度。
图3 国家偶联分析图
图3中不同的颜色代表发文国家在该期刊中发文的不同重要程度。结合表5可反映出在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所有年限中发文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高产国家有Germany(发文412篇)、USA(发文93篇)、Belgium(发文86篇)、Italy(发文64篇)、Netherlands(发文62篇)、Japan(发文57篇)、England(发文59篇)等7个。
表5 国家发文量
图3中节点被分成了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发文国家聚成了4个国家发文群体,每一个聚类由不同发文数量的国家群组成。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国家代表该期刊的核心国家群体,也即是在该期刊发文较多的国家群体及其影响。
图3中圆点颜色越接近红色,代表了该发文国家的权重数值越大,则说明了该国家的影响力度和掌控权越大,在该研究中的地位也相应地越重要。结合表5也可看出,位居榜首的聚类群体为红色,其代表国家为USA,该国家的Documents数量为93篇,Citations数量为3729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211。该群体共有10个国家,分别还有Australia(发文12篇)、Bangladesh(发文7篇)、Brazil(发文39篇)、Canada(发文16篇)、Finland(发文22篇)、Japan(发文57篇)、Scotland(发文9篇)、South Korea(发文9篇)、Sweden(发文27篇)等国家。该国家合作群体共发文291篇,占该期刊总发文量的28.81%,这充分体现了该国家发文群体在该期刊和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其次是图2中的绿色的发文编委群体排名第二,该国家合作群体的代表为Belgium,该国家的Documents数量为86篇,Citations数量为3189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155。该国家合作群体共有10个国家,分别还有Austria(发文28篇)、Estonia(发文7篇)、France(发文34篇)、Hungary(发文6篇)、Ireland(发文12篇)、Netherlands(发文62篇)、Poland(发文5篇)、Portugal(发文29篇)、Slovakia(发文7篇)等国家。该国家合作群体共发文276篇,占该期刊总发文量的27.33%,这也较好的说明了Belgium国家合作群体在该期刊和研究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图2中的蓝色的发文国家群体排名第三,该国家群体的机构代表为Germany,该国家的Documents数量为412篇,Citations数量为9721次,Total Link Strength为362。该群体共有9个国家,分别还有Denmark(发文44篇)、Egypt(发文19篇)、England(发文50篇)、Italy(发文64篇)、Norway(发文5篇)、China(发文43篇)、Spain(发文33篇)、Switzerland(发文36篇)等发文国家。该国家群体共发文706篇,占该期刊总发文量的69.9%,这也较好的说明了Germany国家合作群体在该期刊和学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图2中不同颜色的国家合作发文群体,反映了这些国家群体的不同地位,在该期刊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这反映了该期刊核心国家合作群体的构成,对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研究趋势,象征着良好的学科发展态势。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国际生物医学学科的高影响力Archives of Toxicology期刊为例,统计分析了学术编委的数量、学术编委的具体参与度、学术编委的合作度等,从作者、机构和国家层面深入探讨了学术编委的国际学术话语权。通过综合分析发现,该期刊的学术编委数量、发文量和合作度等方面,德国学术编委的学术话语权占据着主导作用,中国的学术编委和德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该领域的学术编委也体现了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学术编委在国际期刊中的参与度有待提升,如期刊编委在国际期刊上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学术编委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地位。基于此,中国学术编委可从学术主体层面着手,逐步提升中国学术编委在国际上综合影响力和话语权。另外,对中国期刊编委国际学术话语权评价研究,本文仅从学术主体层面对国际生物学期刊进行了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也是后续继续研究的方向,可将多个学科的多种期刊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完善国际学术编委评价视角和评价指标,多从多维数据、视角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全面分析中国学术编委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为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编委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