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

2021-07-09王文慧李玲翟玉婷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阶段性置换术髋关节

王文慧,李玲,翟玉婷

(建湖县人民医院 骨科,江苏 盐城,2247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人工材料重建关节以代替患者病变的髋臼和股骨,从而缓解髋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2]。但是术后易发生感染、假体脱位等多种并发症,均不利于患者康复。阶段性康复训练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的个体化、标准化护理方案[3]。贲艳红等[4]的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旨在分析阶段性康复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建湖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4~12月抽取的60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8月抽取的6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 年龄≥60岁,具有自主交流能力;② 首次且均为单侧行髋关节置换术;③ 经CT确诊为髋关节功能疾病。排除标准:① 患侧肢体出现神经异常;② 由外力因素导致的髋关节脱位;③ 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④ 术前长期卧床;⑤ 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病变。2组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体过程如下:常规麻醉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包扎小腿。外侧或前外侧切口,待充分显露关节后,清除、打磨髋臼周围骨赘。根据髋臼打磨的深度及大小,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处理股骨后植入假体,测量下肢长度及髋关节松紧度,关闭创口。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至患者出院。① 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向其全面讲解住院环境、手术注意事项和流程,耐心回复其问题,尽量降低其对疾病及手术的负面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增强其对病情康复的信心;护理人员向患者示范术后行为规范,如正确地呼吸、排痰等。② 术后及出院前指导:术后第1天,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知识宣教,指导其保持正确的睡姿,并引导其每天开展低强度的运动训练,包括臀收缩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姿势,检查其创口状态并给予适当处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包括日常食用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并告知家属患者康复前的饮食禁忌。叮嘱患者遵循医嘱服用药物,坚持腿部、足部及髋关节锻炼。③ 出院后复查:嘱咐患者于术后1、3、6个月进行复查,了解其康复情况,并指导后续的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至患者出院。① 术后24 h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从足跟部向双下肢方向由远及近交替挤压患者的股二头肌、腓肠肌与股四头肌。若麻醉师无特殊交代,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平卧、头枕枕头,指导其进行被动功能运动;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抬高病床至30°;术后24 h,护理人员遵医嘱停止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② 术后3 d内: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足底部被动训练,将其髋关节角度控制在40°左右,然后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每天进行2次足底部训练,每次30 min;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主动臀肌收缩等长收缩训练。③ 术后3~7 d: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抬腿和肢体外展训练,外展角度为5°~30°。以纠正患者步态,每个动作保持10 s,10次为一组。训练患者下肢肌肉,指导其进行腿部伸展、简单踢腿等活动,鼓励其主动锻炼,并不断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训练过程,及时纠正其不规范动作。④ 术后10 d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借助步行器行走,或在家属协助下完成,包括脚尖点地、部分或完全负重训练、坐位向站位点地训练等。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适当增强训练强度,完成简单的跳跃动作等。对患者尚不能完成的指定动作,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训练动作的关键细节,鼓励患者大胆尝试,以达到熟练掌握训练动作要领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②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5]评价2组患者的髋关节运动功能,包括畸形、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活动4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③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评定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共7个项目,分值为0~3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下肢运动障碍越小。④ 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创口感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拔管、首次下床活动、术后拆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与术前相比,术后3、6个月,2组患者的畸形、疼痛、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性活动评分均依次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关节活动度评分、功能性活动评分均比同时段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与术前相比,术后3、6个月,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依次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同时段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发病率逐渐上升,老年人群成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适用对象[7]。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术后恢复较慢,同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为减少压疮和创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已成为临床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8]。

阶段性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方式,其以患者病情进展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性、全面化和合理化的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9]。石赞华[10]的研究显示,阶段性护理能明显减少脑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陈雯[11]等的研究结果得出,术后阶段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情况,与本研究观点基本一致。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拔管、首次下床活动、术后拆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阶段性康复训练对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术后3、6个月,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中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阶段性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阶段性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时段对照组(P均<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均<0.05),提示阶段性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并发症。术前,患者髋关节疼痛,日常行为受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帮助患者替换病变关节,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术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推进患者肢体运动等功能的恢复进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由此提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阶段性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