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实验性与实验艺术教学研究
——2020中国美协实验艺术委员会年会暨实验艺术教学专题论坛

2021-07-09王林谭平魏东邱志杰朱青生焦兴涛排名不分先后按发言顺序排列WangLinTanPingWeiDongQiuZhijieZhuQingshengJiaoXingtaoNoPreferenceRankinginOrderofSpeech

当代美术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生态实验

王林 谭平 魏东 邱志杰 朱青生 焦兴涛(排名不分先后,按发言顺序排列) Wang Lin Tan Ping Wei Dong Qiu Zhijie Zhu Qingsheng Jiao Xingtao(No Preference Ranking, in Order of Speech)

艺术的实验性:艺术生态与生态艺术

论坛主持人:王林

论坛时间:2020年12月5日

论坛地点:四川美术学院行政楼第五会议室

王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2020年中国美协实验艺术艺委会年会暨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季的专题学术论坛,现在开始!请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谭平先生致辞。

谭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我们原计划是到现场参加开幕式,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不能来,现在大家通过视频的方式参加会议和展览开幕式。首先,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向四川美术学院建院8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生态艺术季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真诚的祝贺!

2020年是我们所有人铭记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作为今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打破了世界以往的生态,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也包括艺术等各种问题。事实上,这就是过去与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为当代艺术生态未来健康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作为艺术家,生态艺术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次展览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四川美术学院在作品形式、材料、创作方法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四川美术学院对中国实验艺术建设发展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未来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魏东(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近年来在中国美协的正确领导下,实验艺术迅猛发展,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艺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勃勃生机。感谢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对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大力支持,本届年会在重庆举行。因为疫情的影响,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我衷心希望它能够促进我市实验艺术的发展,推动我市实验艺委会的成立。本次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承办,王林先生作为活动总策展人和论坛主持。本次活动整合了四川美院校内校外多个资源,包括一个大型的学术活动、论坛主题展,六个平行展,三个特别行动计划和三场生态话题圆桌讲座。论坛首先研讨实验艺术的教育教学问题,搭建实验艺术学科与生态艺术相关的学术平台和传播渠道,以开放性、多维度、多样化方式集合了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关注实验艺术的学科建设和创作教学。以2020重庆生态艺术季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为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实验艺术和生态艺术的发展进行研究交流。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和思想交锋,本次论坛能够收获丰硕的学术成果,最终使生态艺术拥有更丰厚的土壤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邱志杰(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们现在面临丰富的科技艺术的学科面貌,多种样态的东西。首先要进行梳理,过去美术学院大多做的是媒体艺术,或者叫新媒体艺术,包括录像、动画、光艺术、声音艺术、数字影像、媒体表演,其中媒体表演里有影像互动艺术,今天大量使用的体感互动艺术、动态捕捉。通过把数据艺术联网,我们走向了网络艺术。它们之间的互动,生长出了今天称之为拓展现实的MR、VR、AR。当网络上数字积累得更多时,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有一部分是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作品。与智能制造紧密相连的,出现了生态艺术,又通过生物艺术连结了互动艺术,以及对新材料的运用。大体上,今天讲的科技艺术分布在如下领域。在欧洲,欧盟委员会2016年设立了科技艺术委员会,分别在荷兰的跨领域研究所、布鲁塞尔的美术馆以及奥地利的艺术节设置了STARTS奖,是科技艺术这个词严丝合缝的翻译。其中大家熟悉的有录像艺术、声音艺术、光艺术以及媒体建筑或媒介表演,这部分可以称之为媒体艺术。

互动艺术是通过体感或通过屏幕进行交互的,属于网络技术。把体感和屏幕结合起来,比如AR、VR的互动技术,以及和机器人有关的作品。机器人被当作人工智能的一个领域,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结合,经典的作品呈现非常多。另一部分是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实现的艺术,它一直延伸到脑科学,又重新和人工智能互相连结,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生物艺术。

生态艺术大体上集中在三个领域。一,环保宣传理念的生态宣传艺术。比如北欧的电厂每隔几分钟吐出一个烟圈,提醒碳排放,呼吁大家低碳生活,这是关于生态观念的艺术。生态观念的艺术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是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所引发的绿色政治运动,也和当时反对杀虫剂的运动直接相关,但是这一运动也导致了非洲巨大的饥荒。它是关于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的问题,我想今天我们一定要记住,生态艺术始终是基于技术发展的而不只是一种生活理念。所以同时,出现了硬核的生态艺术,和垂直农业、都市农业有关,和水土涵养、水资源保护和气候循环也相关的艺术。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版块,很可能会用到生物技术和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相关的技术。

另一部分和生态艺术有关的是关于新能源,也就是关于能源的艺术。比如做能源树、阳光树,以及涉及到潮汐风能的部分作品。还有一部分的生态艺术和设计相关,比如零能耗建筑材料对气流的设计,新材料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把玻璃纤维放进水泥,做成了一种半透明水泥,意味着我们在室内不需要开灯,反而需要拉上窗帘,这样它就成了节能建筑或者环保建筑。这样的建筑本身直接介入到生态本身。今天在中国谈论生态艺术恰逢其时,它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吻合。但是一定要充分调用我们今天多种多样的能力,去做硬核的生态艺术,而不只是推动生态艺术,需要更进一步的行动,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将能够有效地开启和推动我们的想象力。

二是,生态艺术不可能是局部的问题。生态艺术关乎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治上的世界治理。但是世界政治的局面让我们很难将它视为整体的人类问题来对待,这里有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艺术家所能做的。因此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今天的生态艺术注定会是一种政治艺术。既使我们在一个小地方做生态艺术,比如关一个污水厂,可能涉及到地方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与GDP之间的问题,可能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所以从事生态艺术的艺术家要有心理准备,要去获得充分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但凡做生态艺术,最大的、最根本的是政治艺术。

今天的这场讨论会时机非常好,我把现有的关于生态艺术的一些思考跟大家作一个分享。我们今年以来,有一批硕博士都不约而同地把课题锁定在与生态艺术相关的,比如去年我专门招收了研究生、博士生,包括在读博士生,以园艺的角度入手生态艺术,或通过策展的角度入手生态艺术。希望国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诸君能够更多地合作起来,这也是今天非常多的城市在设计自己的发展道路时,会面临并反复思考的问题。

最后一点,今天很多城市都在鼓噪着讨论大地艺术节。很大程度上是把旅游业引向小城镇发展。但是中国今天的小城镇发展,面临非常大的问题是都想走旅游引导型的发展道路,每个地方都在办民宿,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其他地方的民宿老板来它这里做民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也有不少有志之士做乡村建设,做乡村建设也很容易被地方政府的旅游冲动、文旅开发的冲动所挟持。有一点信念,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乡村建设的出路,可能就在科普里面,可能就在生态的概念的推广里面。今天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朱青生(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很高兴代表实验艺术委员会的委托来发言,就我了解的问题讲生态艺术的概念和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在北京,我的工作之一是做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同时筹备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但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年鉴展要推迟到12月22日才能开幕,2019年的年鉴展是在6月份开幕,现在移到了年底。有一个时间差。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情况,这新的情况正好和今天的议题直接相关,在中国当代艺术近年的重要变化中,有一种艺术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它就是生态艺术。我们调查了15000个艺术家的活动情况,3000多种展览,每天形成数据日志,这些内容加在一起,发现有六七个方向是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当然有些大家猜得到,比如新媒体艺术、网红艺术,还有替代空间艺术,就是说艺术不再只是在正规的美术馆里进行,而是开始利用各种空间、各种社会资源来作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这些都是新的发展的焦点,突出了当代艺术的活跃性。有一个方面是我们可以想像的,比如王林老师是我的学长,我们一辈人在进行艺术运动和艺术推动时,那时候可能和在座的多数人一样年轻,但是一晃就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年轻的艺术家们的开始,正在成长的评论家、理论家们的文化背景、政治意识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态度与我们相比是不太一样的。

这也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重大的情况,其中很有意思的情况是,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对于世界没有隔阂,他们的学习背景、学习经历以及知识状态,和美国的艺术家或者希腊的艺术家是没有隔阂的,他们可以共事。由此看出今天说的生态艺术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地域问题、国家问题,也不但是政治问题,更大程度上是横向的人的问题,是世界的未来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调查整个当代艺术的情况以后,发现由于艺术家的身份和背景的变化,生态不仅是个问题,本身称其为问题的方式也和我们过去所讨论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比如过去会讲,中国人比较强调自然,强调天人合一,但是现在说起来几乎没有意义。因为对于生态问题,大家讨论的出发点是基于对生物工程、物质、材料科学以及人的自我的研究和理解,比如对分子机制的研究,对纳米层次的观察,对脑神经的研究,这些研究又如何投射到计算科学,投射到技术。

这些问题也是向大家作一个报告,因为这个报告与实验艺术委员会并不是完全有关系,为什么没有关系呢?因为我们实验艺术委员会有两种非常激烈对立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实验艺术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和当代艺术没有关系。另一部分人,包括我认为,当代艺术是新媒体艺术,它并不排斥多媒体、跨媒体艺术之外的艺术。但我的想法,在过去工作的过程中,并不占主导的意见,我并不能代表实验艺术委员会是怎么想的,我只是给大家报告,我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主编,到今年为止已经编了十五年,我们有一个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的调查项目,是从1986年开始调查的。在座的很多人的材料都在我们的调查范围里,比如焦兴涛老师。整个的调查下来,生态艺术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我给大家先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状态,以及生态艺术在其中所在位置的简单的报告,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对于生态艺术我们可以怎么看?我谈四点看法,也给大家指教。所谓生态艺术,有几层不同的概念,第一是生态并不一味是生物的,或者是与生存环境有关的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哲学概念。所谓哲学概念,是说生态是指某一个问题它与所有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某一个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举个例子,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社会》,大家都觉得这本书写得有点奇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罗马的天主教精神的关系,法国、意大利都是天主教的国家,为什么可以发展资本主义。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采取这种方法,把一层因果关系挑出来,将其他因素尽量去掉,用这样的方法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为了界定生态的概念是什么,关于研究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方法。与生态有关的,不仅是包含因果关系,还有复杂的配对、比照、互为条件、互为干预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一个问题进行表述。艺术也是如此,它不是单纯的你给出一个状态和形式,它就产生什么样的作品,而是让作品所有的可能性在滋养和培养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得生长。生态是一个哲学概念,不再用因果关系对问题进行追问和追责,而是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起,看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辨证关系并不是因为原因而造成的结果,而是不同的原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结合和比对。在中国的逻辑中就是易经的学问,同样的原因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果,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的对于问题思考的方法和态度是我说的关于生态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生物性和新的对于更深的作为生命和生物的现象的一种考虑。我们一些年轻的同事,他们现在在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北京大学的工作团队也有做这一方向的。我自己也参与了一些工作,有一个同事叫饶毅,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我们有一个关于生物项目的合作,就是我们人在死的时候都很难过,如何把人死变得快活,将人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这将会更新人的观念和很多行为方式。我们今天有安乐死,但是安乐死还是死,并不快活,只是让你快一点,可以自我掌握生死权限。2017年时,我们成立了这个项目,主要是从生物学和艺术学出发共同来完成这样的事情。我的工作是负责身体在接触什么样的环境和状态时会感觉愉悦,他负责从生理学的角度,感觉人处在麻木和愉悦的状态。但是这里会遇到一个很大的伦理学问题,我们就开始与哲学、生物学的教授形成第三个合作,但是突然饶毅退出了,过去有一个人做基因婴儿研究,叫贺建奎,后来被抓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今天我们做的所有的生物工程,哪一样是我们对它有深刻的理解后才做的?这是一个悖论,但是问题就在于我们经不起别人的质疑,因此这个项目就停了下来。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的老母亲因为肺癌过世了,她最后的时候没有办法呼吸,我就再次跟饶毅表示,还是希望推进这样的事情。我想这样的项目,这样的活动才是一种生态的艺术。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今天也想到要回归自然,自然是来源,也是我们的归宿。但是有一个问题,作为自然中的局部的人类,我们有什么样的能力和资格说可以改造自然,或者说我们可以保护自然。改造自然是狂妄的举止,但是我认为保护自然也同样是,只不过说得更加好听,更加具有绿色的色彩,可绿色难道不是一种政治吗?基于此,我们跟自然的关系永远是你一旦想到这一问题便已经不自然的这样一个悖论。对于这样的悖论,我们既需要实践也需要警惕,因为我们很多关于生态艺术的工作,都是用一些生物或自然环境,或处于自然的状态来做的。

第四个问题是对自然的否定。就是未来我们已经没有自然,今天我们用多媒体、新媒体,在制造虚假的自然,未来世界将是以虚拟世界为主导,人不再和任何东西有亲近,而是以技术、自己的欲望和想法共同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它不再是自然的世界,也不是真理的世界,而是人天合一的世界,不是天人合一,是人的创造和存在的各种可能性的结合,在这个结合中,人被放到了神的地位,它拥有巨大的能量也有了巨大的责任,如果稍微不慎,人就会成为罪人,把人类灭亡的进程迅速地推进,因此在生态自然问题上,人已经处在一个否定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在生态艺术要考虑和反思的。

王林:谢谢,朱老师说得非常深入,年轻一代人的意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代际差异大于中西差异,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一个趋势。实验艺术也好,生态艺术也好,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面对。下面我们有请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焦兴涛先生致辞!

焦兴涛(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肆虐,但有此机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相聚共同讨论实验艺术的发展,相信同样会是一次难忘的记忆!如果说这个世界有2020之前和2020之后,我相信艺术也一定有2020之前的艺术和2020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今年一定是个分水岭。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面前,艺术何为是每位艺术家或当代艺术实践者面临的话题,它和今天真实世界、真实社会的关系,艺术和艺术世界之间的很多话题都是我们不得不面临,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恰恰是我们今天聚集在这儿讨论实验艺术对于中国艺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契机。所以我相信,2020年任何不容易的艺术活动或者讨论都会载入史册,对此我深信不疑。

四川美术学院刚刚举办了80周年的校庆,在总结前辈们的经验和梳理办学成果的基础之上,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实之下,我们也在思考、探索和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办学定位,努力实现建设国内引领、国际一流美术学院的办学目标。通过创作精品力作与夯实艺术理论研究,助力国家文化繁荣;强化艺术与社会交融研究、艺术与产业融合研究,介入城乡精准扶贫、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发展等,助力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城乡发展品质的提升;发挥艺术的国际交流优势,助力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构建开放的创新型社会做出贡献。

从新媒体艺术系到实验艺术学院,实验艺术在四川美院经历了十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以实验艺术为载体,回应社会需求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如此次以“生态艺术”为主题的系列论坛活动也是一次积极的尝试,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肯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感谢各位嘉宾长期以来对四川美术学院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与各院校、各位专家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实验艺术在新时期得发展,共同创新实验艺术的未来。最后,预祝本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0年重庆生态艺术季说明

生态艺术旨在修复与保护生态环境,以相关政经、文化、权利、伦理等问题意识,介入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行动,使生态话题成为公共议题,提高公众参予程度,推动环境公平共享,重建社群新型生活方式。

生态艺术从学科角度讲,属于实验艺术范畴,属于学院和美协系统设立的美术学新学科。当代艺术前沿性探索纳入其中,成为新艺术及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加上原有造型艺术的当代性和多元化推进,川美艺术家在雕塑跨媒体领域、社区公共艺术、新媒体影像创作等方面多有建树。而四川美院一直强调以创作带动教学、出作品、出人才的办学理念,重视艺术观念与艺术创作、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而生态艺术则是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

本次艺术季活动意在整合学院项目资源和民间艺术机构力量,形成合力。从作品创作到在地参与、从社群行动到现场呈现、从平行展到主题展,集成艺术创作、学科建设、学术研讨及相关在场在地活动成果。回馈师生与公众,以利形成生态艺术社会化与公共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王林)

总题目:生态的艺术·艺术的生态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川美实验艺术学院、川美造型艺术学院

参与单位:川美艺术教育学院、川美公共艺术学院、川美艺术人文学院、重师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川美宣传部、川美国际交流合作处

(一)组委会

主任:庞茂琨、张杰、焦兴涛

成员:王林(总策展人)、黄宗贤、陈德洪、王天祥、李川、申晓南、曾岳、谢亚平、

魏婷、贾安东

(二)各版块策展人

李川、申晓南、唐勇、谢亚平、曾岳、靳立鹏、魏婷、黄作林、曾令香、曾途、王天祥、贾安东、王林、冯大庆

2020中国美协实验艺术委员会年会嘉宾

谭 平 邱志杰 张国龙 王 刚 张子康

朱青生 武小川 李洪波 冯 峰 邓国源

缪晓春 孙 磊 吕胜中 王 艺 李 磊

彦 风

实验艺术论坛嘉宾

焦兴涛 魏 东 邬建安 高世强 刘庆元

张 锰 王爱军 郭庆丰 张 乐 李 川

张 丹 冯大庆 黄作林 申晓南 曾 岳

靳立鹏 谢亚平 曾令香 曾 途 黄宗贤

陈德洪 戴光郁 田 军 马丽华 谭力新

何桂彦 杨方伟 俞 可 唐 勇 宋 钢

夏新强 刘姝铭 王 帅 岳 龙 李 波

张海超 刘 阳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生态实验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