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守多动症诊断关

2021-07-08丁海琪

南方周末 2021-07-08
关键词:思达陈华多动症

ADHD典型症状之一——注意力缺陷的边界十分模糊,如果不能准确识别,或将造成ADHD滥诊与漏诊并行。   视觉中国 ❘图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丁海琪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梁淑怡 ❘ 制图

★正因多动症诊断没有生物学指标,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希望医生们保持小心谨慎,不要做出不准确的诊断,开出不必要的兴奋剂处方。”

利他林与阿德拉依然是国外主流AD-HD药物。一位药贩甚至在朋友圈订单物流信息上打出大标语:“累了困了阿德拉,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为了向中国发货时规避监管,该药贩采用区块链平台来完成收款,并建议顾客不要填写真实收件地址。

没有症状程度评估,没有按疗程用药提醒,李廷顺利拿到了8盒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物——“专注达”。

2021年3月,25岁的李廷来到沈阳一家医院心理门诊就医,在了解到希望提高专注力诉求后,医生给他开了8盒“专注达”,并叮嘱“考试有需要的时候再去吃”。

李廷的处方笺“诊断”一栏写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即为大众口中的多动症,主要症状为注意力缺陷、多动。患者以青少年居多,许多人的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2015年编写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下称《指南》)数据,我国儿童ADHD总体患病率在4.31%-5.83%之间,据此估计全国有患儿1461万至1979万人,而成人中约4.5%会表现出症状。

类似李廷的确诊经历曾在美国大范围上演。ADHD典型症状之一——注意力缺陷的边界十分模糊,如果不能准确识别,或将造成ADHD滥诊与漏诊并行。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物经由医院处方流入民间,或助长药物滥用现象。部分药物甚至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国内,被当作追求快感及提神的手段。

“希望医生们保持小心谨慎,不要做出不准确的诊断,开出不必要的兴奋剂处方。”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编写小组组长、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教授Allen Frances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提醒。

诊断扩大化正抬头?

“很多医生问个5到10分钟,然后随便填一个量表,就给孩子扣个ADHD的帽子。这样是不严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告诉南方周末。在他看来,国内ADHD诊断扩大化的现象不仅存在,且有抬头之势。

202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编写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下称《共识》)。这份6000字左右的文件由二十多位国内ADHD领域专家联合制定,介绍了ADHD规范化诊疗的经验。邹小兵正是编写者之一。

上述《共识》提到,目前,国内基层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师对ADHD尚存在早期识别不够、诊治不规范等情况。

同样参与《共识》编写的深圳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杨斌让对南方周末表示,由于中国ADHD门诊量比较大,可能存在问诊时间较短的情况。而用于科研目的的诊断会更加仔细,问诊可达到20分钟左右,并使用一些专门诊断工具。二者相比较,“临床诊断没有那么严格,准确性相对没有那么高”。

不过,杨斌让认为国内尚不存在明显的诊断扩大化趋势。理由之一是,国内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DHD的患病率长期稳定在5%至7%左右,相较美国低了一大截。更为突出的依旧是诊断不足。

两种说法各执己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在购买治疗ADHD处方药物。

咨询公司QYResearch发布的ADHD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是ADHD药物市场规模增长最快速的地区之一。报告估算,2019年国内ADHD药物市场规模达到8839万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9.77%。

目前,国内治疗ADHD的药物主要有专注达(Concerta)与择思达(Strattera)两种。专注达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制,于2005年上市,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主要的有效成分为哌醋甲酯。择思达则于2008年在国内上市,其主要成分是托莫西汀,可以通过提高服用者前额叶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提高注意力。

根据1996年发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哌醋甲酯属于第一类精神药物。因此专注达只能由具备专门处方权的医生开出,也被称为“红处方”。择思达则在药房和电商平台上皆有销售,以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进口版本为主。

未受管制的地下市场

在医院、药房之外,还存在一个隐秘的多动症药物地下市场。买家的身份形形色色,既有AD-HD确诊患者,也有看上兴奋剂药物提神作用的“考研党”,甚至还有追求刺激的瘾君子。他们交易的药物中,除了正规渠道开出的专注达、择思达,还包括境外走私药物。

南方周末发现,百度多动症贴吧首页常年被与药物交易有关的帖子所占据。买卖双方往往使用英文字母缩写来指代药品名称,比如adl(阿德拉)、ltl(利他林)、amd(阿莫达西尼)等。

2021年6月,ADHD患儿家长陈华(化名)发帖,出售吃剩的300粒印度版择思达。因上课严重捣乱,在河南上小学的陈华儿子被建议休学,之后确诊患有ADHD。

医生开出的处方是择思达和两种中成药。服药四个月后,孩子变安静,“不出格了”,但陈华开始面临经济压力:三种药物加起来每月要花三千多元。

偶然机会,陈华结识了一位销售印度成人药品中介,转而从其处购买印版择思达。他给南方周末算了笔账,国内择思达206元一盒7粒,一个月要花八百多元,印版100粒仅为700元,效果感觉“一模一样”。

陈华就此开始向其他有需要家长转卖,价钱同样是7元1粒。一个多月来,他已经“帮助”了十多位家长。

与陈华不同,更多药贩将销售ADHD药物发展成一门生意。

港版利他林药贩田友(化名)开价150元一颗。他称国外医院利他林“一盒30颗,500元顶天了”。其供货渠道包括,国外朋友从医院拿药以及其他药贩手中收货。即将到手的一批利他林,开价2800元。尽管价高,但拆散销售依然有赚头。

利他林与阿德拉是国外主流ADHD药物。利他林与专注达一样是哌醋甲酯药物,但少了缓释配方。阿德拉则是一种混合药物,主要成分为右旋苯丙胺。它们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增加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提高大脑的注意力、控制力等。二者都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需凭处方开出。

许多国内应试者正是看中了这些药物兴奋神经的作用,滋养起一批药品“代理”。田友就表示,他最主要的客户群体是考研大学生,希望在复习和上考场前服药来提高注意力、保持精神。

买家付款时,田友会发来一个闲鱼链接让对方拍下,增加对方信任感。这些闲鱼上的商品描述五花八门,比如运动鞋、影视VIP等。两个月成交17笔,赚了7500元左右。

▶下转第14版

猜你喜欢

思达陈华多动症
陈华莎、杨艳作品
厅级“村官”愧疚成河:母亲啊来生再伴您身旁
小学多动症儿童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陈华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名字不同叫法的尴尬
姜思达的人生三路向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