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
2021-07-08邓利萍
邓利萍
试卷评讲课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的初中生物试卷讲评课效益低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弊端:(1)教学模式主要是“师讲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呈现和交流,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致使学生仅满足于错题的订正,使课堂变成答案抄写课。(2)虽然教师根据正答率或错题率来评讲试题,但教师不了解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错误得不到纠正或薄弱知识点得不到补漏,表现为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会错。(3)课堂时间紧迫,教师就题论题不加变式,学生无法整体建构知识并形成对一类题的解法。一言蔽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模式,违反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思维导图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词开始通过特定的关联词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试卷讲评课中。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理清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真正实现了“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建构知识网络”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一次本校自主命题的初二生物周测为例,来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流程设计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试卷讲评课教学具体措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将通过改卷获得的数据,绘制以“考点”为中心词和以“主要错题”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并以此准备变式训练。这有利于教师对考点和试题进行整体分类,完善课堂试卷讲评的思维框架,评讲试卷时重点突出,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益。
(1)笔者根据本次周测的考点,绘制“考点”思维导图。中心词为试卷名称,一级主题为本次考试的考点,二级主题是该考点下考查的知识点,三级主题是题号(如图1)。
整理考点时,多数教师会写在试卷上或用表格的形式制成双向细目表。这种总结方式,试题分类不明晰,考点和题目呈片段式,整体性不强,教师不易了解哪些知识考查得多,哪些知识考查得少,哪些知识没有考查到。使用思维导图后,考点和相应试题一目了然,整体展现了命题人的考查情况。
(2)教师根据改卷获得的正答率(得分率),绘制“主要错题”的思维导图(一个班级)。中心词为主要错题,一级主题为错题题号,二级主题为该题的正答率和考点。笔者根据本次周测,选出正答率低于60%的题目列为主要错题,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主要错题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形象简洁地展示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共同存在的薄弱知识点。教师再根据思维导图展现的本次试卷正答率低的考点或知识点,准备试卷讲评需要拓展、归纳的相关习题,这样课堂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精讲精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学生对答案纠正错误,在“考点”思维导图上,把自己每题的得分情况写在题号后。学生再以试卷名称为中心词,旁边加上一条分支,罗列一级主题“分数”,二级主题“得分”“目标”和“差距”。学生把每题得分标在题号后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试卷考点(尤其是高频考点)的分布,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提高审题能力,为后面主动进行错题原因分析做好准备。学生加上“分数”这个主题,有利于学生对比目标,明确差距,为主动查缺补漏增添压力和动力。
许多教师在试卷评讲完后(尤其是跨专题的复习考试),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就是评讲完试卷后,问学生“你还有哪些知识点不懂”,学生基本是一问三不知。这就不利于学生分析错因,查缺补漏。学生有了以考点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就有助于学生了解每题的考点,把握高频考点。比本次周测为例,试卷上的高频考点一目了然,比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等。学生将每题的得分情况写在思维导图的题号后,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漏洞,更清楚未掌握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知道从教材的哪些章节中去查找相关知识,降低学生分析试卷的难度,从而主动分析失分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听课。
(二)课堂教学
1.教师将“主要错题”思维导图发给每个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图上找到自己组的错题题号,并以题号为中心词,继续添加下一级主题(包括错解、错解原因、解题关键词、正解、拓展),这四个主题作为这张图的二级主题。小组讨论“错解”“错解原因”“解题关键词”“正解”这四个主题后,在主题后画线,把讨论结果作为三级主题记录在这张思维导图上,最终把思维导图补充绘制成以“错题追查”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教师在此期间巡查答疑。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同时以免老师一讲到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以往評讲试卷时,经常听到学生说:“这题我会做,只是我没看清题目。”归根到底,还是审题能力差所致。以“错题追查”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中的两大主题关键词“考点”和“解题关键词”,就是学生对自己进行的审题和解题训练。思维导图可以把题目中的知识点、考点具体化和逻辑化,使学生重视审题。思维导图强调关键词、言简意赅,使学生有目的地联想记忆,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更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比教师“满堂灌”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小组的合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分析自己组错题的原因,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弄清知识的薄弱环节。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也能发现学生的真正症结,个别辅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小组派代表评讲错题(前一个小组讲过的错题,下一个小组就不讲),其他小组可以指出解题中知识缺陷或方法漏洞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引导、点评,展示相关知识点的变式训练,深化知识点的学习。学生把变式训练写在思维导图的主题“拓展”下。鼓励学生自己讲解和“找茬”,迫使发言学生把自己在思维导图上整理的考点、错题原因、解题关键逻辑化和条理化,其他同学在此期间不停地观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过程。教师评讲不用“面面俱到”,教师就有时间对试题进行拓展,变式训练。学生通过变式训练,就能了解此类知识点相关的一类题的解法。但是如果没有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还是会慢慢消退。学生用思维导图把拓展的习题记录下后,比随意记录和简单口述,更能清晰地了解此类题的解题方法的类同之处,使知识由点状往网站发展,既强化了思维,又为以题组为整体构建知识形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做好资料储备。
(三)课后巩固
1.学生把自己的错题(在班级错题中没有评讲的)画在“错题追查”思维导图上。学生以“主要错题”为中心词,依次添加下级主题:一级主题“错题题号”,二级主题列举“考点”“错解”“错因”“解题关键词”“正解”“拓展”,三级主题呈现二级主题的具体内容。这份“错题追查”思维导图,就相当于一本图像化的错题本,各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以后复习,并以题组为整体建构知识形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2.教师收集“考点”思维导图(学生写了每题得分)和“错题追查”思维导图(学生课后整理好的),统计考点分布,记录错题、错因和独特的解题方法,指导今后的教学和命题。思维导图展现了试卷的考试范围,本次考试中没有涉及的考点,可根据需要在下次命题中出现。本次考试中,正答率较低的题目也可通过变式训练,在下次命题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考查。根据思维导图中反映的错因,教师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补漏。
基于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多节点和不断延伸的特性,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生物试卷讲评,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收集的多种试卷信息(比如考点、错题、错因等)被思维导图图示化,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优化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绘制和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外化于紙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审题时查找关键词的能力,使其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形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只是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信息的收集有较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建议以备课组为单位来实行,会比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