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加码 护航大湾区建设

2021-07-08许亚岚

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跨境

许亚岚

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

从1994年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提出“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到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以及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个过程历经20余年。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今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金融30条”一周年已落地90%以上措施

2020年5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

其中包括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港澳居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优化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包括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等多项政策。

《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时至今日,距离《意见》出台已满一年。据了解,这一年来,26条具体措施中有90%以上已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服务大湾区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粤港澳金融合作不断加深。

具体来看,《意见》中要求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今年4月19日,广期所正式揭牌,成为我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大湾区新增的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表示,将高标准建设广期所,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完善期现货联动的期货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期货交割库,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意见》还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深圳现已成为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深圳已完成传音、创维两家试点企业备案,成功办理了经常项目集中收汇、外债流入等多笔业务,合计跨境流出、流入金额4.12亿美元。

此外,《意见》表示,要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推进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2019年10月,央行广州分行根据总行统一部署,在广东自贸区实施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目前,这一试点已扩大至广东全省。同时,大湾区首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均有序落地。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有1013家广东企业纳入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名单,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655.4亿元;全省累计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7.84万笔,金额合计686亿美元,业务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跨境理财通”開海内外投资新篇

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跨境投资及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方式与渠道”。

2020年6月,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以下简称“跨境理财通”)。

今年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进一步推进。

“跨境理财通”,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按照购买主体身份可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在港澳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北向通”则指港澳地区居民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以下简称“内地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

跨境理财通实施细则的面世,也意味着内地与港澳投资者进行跨境投资理财的大幕即将拉开,个人资产配置海外投资即将开启新篇章;同时,内地银行将直接与国际资管机构在财富管理市场展开正面较量。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表示,对于境内投资者来说,跨境理财通将进一步拓宽大湾区居民和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渠道,除了股票、基金外,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投资香港地区的银行理财产品,可配置的产品和方式更加多元,可以更充分更深入地把握国际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投资机遇。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领域进一步放开,将拥有更多渠道投资人民币资产,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对于大湾区商业银行来说,将迎来业务发展新机遇。理财产品客源将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财富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有望提升。而且账户设立具有排他性,意味着理财通业务将为银行带来高黏性客户,或将促进其他金融业务增长。

对于境内商业银行来说,业务竞争优势是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香港地区,对海外投资者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客源流失风险,需要设计更符合投资者偏好的产品、提高产品发行标准和信息透明度,提升竞争力。

大湾区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

“金融是推动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中国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其天生需求巨大;另一方面,有了金融政策的支持,更是推动了境内外资本的联动,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顺畅,交易成本更低,特别是外资流入粤港澳大湾区比较轻松,是有利于金融业务发展的。另外,国内很多金融公司也开始将业务迁移到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一个资金的洼地,吸引着国内外的资金进入。”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昀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这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我国改革开放要继续向前推进,金融的改革开放自然也要向前推进。因此不管是《意见》还是“跨境理财通”,都释放出了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的信号。

而且在新发展格局这样一个总的命题之下,国际大循环仍然很重要。

董昀表示,我们反复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国内国际双循环还要相互促进。在经济循环当中,金融资源的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资本的流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还是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如今的新形势下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类资源去发展,把我国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质量。

“《意见》和跨境业务的开通就是降低金融资源跨境流动的成本,提高资源流动的效率,释放出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的信号。”在董昀看来,越是逆全球化的思潮盛行,越是要顺应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就是要扩大开放,通过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把我国经济的增长红利向全球释放,而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显然就是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金融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能够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节点;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也可以通过这个管道从多方筹集。“这是一个既有利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又有利于中长期全球化推进,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董昀如是说。

最后,董昀提醒投资者,虽然“跨境理财通”的即将到来是一个积极、利好的消息,但是并不意味着同境外投资者一起分享我国的红利就没有风险、我国的投资者走出去没有风险;降低成本使交易更加便利,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得收益;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长期停滞的大背景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都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在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之下,我们既要冷静地分析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也要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充分考量起来,审慎理性投资,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跨境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