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城市常绿阔叶树种调查及综合性状评价
2021-07-08张德祥张君艳
张德祥,张君艳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相对针叶树的庄严肃穆,常绿阔叶树叶大绿浓、多姿多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对提升城市品位、增添冬季园林景观效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增湿滞尘固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常绿阔叶树种是改善冬季生态环境的首选植物材料[1]。同时,常绿阔叶树种枝叶繁茂、根系发达,易在地表形成松软丰厚的腐殖质层,在截留吸收天然降水、减轻降水对林地的冲击力、防止土壤流失、减少径流量等方面的作用,都优于其他林种[2]。
目前,天水市城区各类绿地中常绿阔叶树种的应用比例明显提升,但是其后期的生长表现、生态效益、观赏性能等是否令人满意,还需做进一步的调查与分析。本研究对天水城区已经使用的常绿阔叶树种的滞尘性能、观赏性、适应性等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能为今后常绿阔叶树种的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1 调查地概况与方法
1.1 天水市自然概况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东径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海拔1 085~2 100 m,土壤为黄棕壤。全市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中心城区附近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1 ℃,极端最高气温38.4 ℃,极端最低气温-17.4 ℃,年平均降水量574 mm,中心城区在600 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74%。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由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通过走访调查和观察拍照的方法,对天水市中心城区各种绿地中所栽植的常绿阔叶树的种类、观赏特点、应用情况进行广泛的实地调查。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分布于中心城区不同地方的5处居住小区、5个公园、5条道路、4所高校、5处工厂绿地中的常绿阔叶树种的观赏性、滞尘能力与适应性表现,开展了连续3年的定时调查,调查时每种选取5~10株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大小整齐一致的单株。滞尘能力通过叶片大小、越冬时叶片着生数量、叶片附属物来衡量,调查时间为每年11月10日、12月10日、1月10日、2月10日、3月10日;适应性通过早春新叶萌发快慢来衡量,分别在每年3月10日、4月10日进行观察;观赏性分别通过观花、观叶等特点来衡量,在各自的最佳观赏期进行。叶片大小由叶面积来表达,用叶面积测定仪测定(型号:YMJ-A);越冬时叶片着生数量选每棵树不同方向的大枝5个进行人工计数,并与正常生长季节叶片的数量进行比对。
1.3 综合性状评价标准
常绿阔叶树种的优点主要是在落叶树种越冬时能弥补一定的观赏性,并在滞尘效果上有针叶树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早春天水地区也连续出现扬沙天气,因此根据常绿阔叶树种在天水当地的越冬表现、滞尘能力、生长状况、早春新叶萌发快慢、花叶的观赏性等因素,邀请5位本行业专家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如下:
(1)越冬表现。叶片无明显受冻或失绿变化为“优”,有1/3以上叶片或枝干受冻、脱落为“中”,有2/3以上叶片或枝干受冻、脱落为“差”。
(2)叶片大小。在调查种类中叶面积排前6位的为“优”,第7~12位的为“中”,第13位以后的为“差”。
(3)越冬时叶片着生数量。叶片着生数量与正常生长季节接近的为“优”,是正常生长季节叶片数量的1/2以上的为“中”,不足1/2的为“差”。
(4)叶片附属物。分为正面和背面两种情况。叶片平展、叶正面有附属物或者叶片直立、背面有附属物均为“优”,其余有附属物情况为“中”,无附属物为“差”。
(5)早春新叶萌发快慢。3月10日至4月10日期间,新叶萌发数量占老叶数量30%以上的为“优”,10%~29%的为“中”,9%以下的为“差”。
(6)观赏性。由观花、观叶、观果三项因素共同决定,三项兼有或具有亮丽色彩者为“优”,具备两项者为“中”;具备一项者为“差”。
以上6个项目中4项以上为“优”者,则其综合评价为“优”;2~3项为“优”者,其综合评价为“中”;1项为“优”者,综合评价为“差”。
2 结果分析
2.1 结果调查
通过对天水市中心城区常绿阔叶植物种类的实际调查,发现天水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地中已经栽植应用的常绿阔叶树种共有27种,其中乔木4种、灌木13种、观赏竹类10种。
2.2 综合性状评价
通过3年的调查分析,对天水城区现有的27种常绿阔叶树种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为“优”者有4种,为“中”者有10种,为“差”者有13种,具体见表1。
表1 天水城区27种阔叶常绿树种综合性状评价
3 小结与结论
3.1 阔叶树种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天水城市绿地中应用的常绿阔叶树种共有27种,主要由乔木、灌木和竹类植物组成,其中:乔木仅有4种,占14.8%;灌木13种,占48.2%;观赏竹类10种,占37.0%。相较于与天水市气候相近的陕西宝鸡等其他地区,天水市常绿阔叶植物种类及数量偏少,而参照前人的研究观点,常绿阔叶林削减地表径流、延缓径流时间的能力明显优于杉木林,因此天水市城市绿地应适当增加常绿阔叶乔木树种的比例,使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优势,缓解当地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
3.2 阔叶树种综合性状评价结果
通过调查天水城区现有的27种常绿阔叶树种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为“优”者有4种,分别是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凤尾兰、大叶黄杨;评价为“中”者有10种,分别是棕榈、广玉兰、枇杷、小叶女贞、石楠、大叶黄杨、小叶黄杨、观赏竹类Ⅰ(早园竹、阔叶箬竹、紫竹);评价为“差”者有13种,分别是南天竹、火棘、海桐、阔叶十大功劳、构骨、桂花和观赏竹类Ⅱ(斑竹、毛竹、箭竹、琴丝竹、水竹、佛肚竹、凤尾竹)。
由调查分析结果可知,越冬表现优秀的4种植物均具备叶片革质化、蜡质的特点。因此,在后期植物材料的选择方面,除考虑生境适应能力之外,综合考虑植物叶片特征,可能会在越冬表现方面获得较好的效果。综合评价为“中”或“差”的树种,如棕榈、广玉兰、枇杷、小叶女贞、石楠、南天竹、火棘、海桐、阔叶十大功劳、构骨、桂花等,如果在越冬前采取特殊栽培措施、注意小气候的营造,如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喷施微量元素、与其他耐寒树种相间种植形成天然风障等,可提升其越冬效果。观赏竹类中早园竹、阔叶箬竹、紫竹的综合评价为“中”,但如果在移栽前考虑土壤理化因素的影响,在景观和越冬方面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 几点建议
4.1 积极开展常绿阔叶植物的引种、培育及扩繁工作
天水市地处渭河河谷盆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降水适中,而园林绿化中常绿阔叶植物的应用种类偏少,说明对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及挖掘不够,应进一步加大引种驯化工作力度。对天水周边,如陕西宝鸡、杨凌等地已引种驯化的青冈、小叶青冈、刺叶高山栎、深山含笑、猫儿刺、光蜡树、黑壳楠、豪猪刺、红茴香、月桂、椤木石楠、茶梅、地中海荚蒾、竹叶花椒、蚊母树、枇杷叶荚蒾等常绿植物开展驯化试验[3],将是丰富天水市常绿阔叶植物种类的主要或有效途径。也要开展秦岭山区野生常绿阔叶植物资源调查,对有观赏价值且抗寒的植物进行引种驯化,如对分布在秦岭北坡的岩栎、巴东栎、太白杜鹃、金背杜鹃、头花杜鹃、络石及石血(变种)、珍珠莲等开展试验。对适宜天水市生长的大叶黄杨、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火棘、雀舌黄杨、黄杨等常绿植物,要研究适于每种植物的繁殖方法,扩大苗源。也可通过不同繁殖方法改变植物性状,如大叶黄杨用丝棉木嫁接后培育成小乔木,即可以多种方式配置于园林中。
4.2 提高栽植和管护水平
在常绿阔叶植物栽植过程中,要多带土球移植,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土球松散,严禁风吹,避免大规模反季节种植。要充分考虑引种对象的生态习性,创造适合常绿阔叶植物的小环境,采取搭风帐、覆草或覆土等越冬防寒措施,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寒能力,保证成活率[4]。
4.3 充分利用现有种类扩大应用规模
对已经能在天水市中心城区安全越冬且冬季具备一定观赏价值的种类,应扩大其应用规模,扩充配置手法,以充分发挥其景观和生态效益。一要充分利用园林绿地中多种多样的小气候环境,扩大现有种类的应用范围,如在背风向阳的建筑墙面、山石、挡土墙等处可利用洋常春藤和扶芳藤进行垂直绿化,在庭院类的闭合空间可栽植桂花、火棘、石楠、南天竹等观花、观果的种类,充分提高现有植物的利用率。二要通过垂向设计营造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也可通过耐寒常绿植物围合形成适于常绿阔叶植物生长的环境。三要通过丛植、群植、片植的配置方式增加常绿阔叶植物的冬季景观及生态效应,如棕榈、枇杷、海桐、凤尾兰、南天竹、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等常绿阔叶植物通过增加密度能很好地增强越冬效果和景观效果。四是园林设计者要充分掌握当地植物材料,尤其是新优植物材料和边缘植物材料,并了解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征的季节性变化,做到扬长避短、合理配置[5]。
天水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常绿阔叶树有20多种,但观赏性好、适应性强、综合评价高的树种只有4种,分别是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凤尾兰、大叶黄杨,种类及品种并不丰富。今后应通过挖掘本地野生资源及嫁接、引种等途经,进一步丰富当地的常绿阔叶树种资源。同时在园林应用时,应充分利用小气候,慎重配植,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尽最大可能发挥阔叶树种在冬春季节的观赏、滞尘等价值,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