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
2021-07-08王晶
王 晶
(北京市丰台区水文和水土保持工作站,北京 100071)
丰台区位于北京市南部,属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土地总面积305.5 km2,永定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区,将丰台区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丰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4.4 km2,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的山区,严重影响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2]。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是在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保持技术条件等进行分区,确定水土保持总体布局、生产发展方向及相应的措施,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管理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3-5]。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在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将丰台区划分为4个区级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提出“一屏、一带、两区、多网”的水土保持总体方略,针对各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分区布局防治对策,希望能为丰台区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推进丰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
1 水土保持分区
丰台区地跨山地、丘陵、平原,不同地区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多样,水土流失类型、方式和危害不同,特别是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对水土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需求也不相同。为了做到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因害设防,科学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按照“与北京市水土保持功能分区衔接,突出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主导因素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地貌类型、林草植被覆盖率、人工硬化地面率等指标,结合空间分析,进行丰台区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丰台区共涉及地下水源涵养区和城市径流控制区2个市级水土保持功能分区,根据上述原则与方法,在市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4个区级水土保持功能区,即西北山地土壤侵蚀控制区、河西平原地下水源涵养区、永定河沿岸地表水源涵养区与河东城市径流控制区。各功能区涉及的小流域及面积详见表1。
表1 丰台区水土保持分区
2 总体布局
按照规划目标,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为重要依据,紧紧围绕北京市发展目标和丰台区功能定位,综合分析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趋势、水土保持功能的维护和提高需求,提出丰台区水土保持总体方略,即围绕“一屏、一带、两区、多网”的水土保持空间格局,以“保土护水、控污除涝,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水土资源持续利用”为中心,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重点,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健全水土保持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构筑安全稳固的水土保护生态防线。
一屏,即西北山地生态屏障,是北京西部山地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台的后花园和旅游休闲胜地。应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的原则,全面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生态修复,提升水土保持设施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一带,即永定河生态维护带,是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重要的绿色生态走廊,也是丰台区最亮丽的风景线。应加强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与保护,保障湖库水源安全和景观品质。
两区,即河西平原和河东平原水土保持区。应加强地表径流控制和雨洪资源利用,减少城市积水内涝,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地表和地下水源地;加强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源安全、防洪安全和人居环境。
多网,即河流水系生态维护网。应通过沟渠连通、河道治理、小型水体近自然修复、柔性护岸、植被护岸、河流沿岸植被保护带和湿地建设,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水质,构筑生态健康、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体系,促进水城共融。
3 分区布局防治对策
3.1 西北山地土壤侵蚀控制区
西北山地土壤侵蚀控制区位于丰台区西北部,面积66.56 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2%,涉及5条小流域,涉及长辛店镇、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王佐镇等全部或部分区域。区内地形起伏显著,有低山、丘陵、台地等。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该区分布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存在大量废弃矿山裸露岩壁,部分地区土层薄,植被覆盖度不高,水土流失高度敏感;部分河(沟)道上游治理程度不高,水文地貌形态较差,人为干扰强烈,沟道沿岸存在垃圾堆放、违建搭设现象,给行洪安全和水源安全带来隐患;丘陵台地区坡面多为果园经济林,水平阶或树盘等水保设施陈旧、破损或建设标准不高,灌溉配套设施不完善,易引发水土流失。
该区应加大生态保育和修复力度,结合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和地质灾害防治、裸露岩体修复等方式,优化森林结构,丰富植被色彩,提高林草覆盖度,稳定陡坡险坡,构建多层复合的生态修复防线;山麓丘陵区,禁止随意取土、挖砂、采石和弃土、弃渣等行为,禁止陡坡开垦和种植农作物;坡地经济林,修复梯坎,平整田面,完善节水灌溉设施,实施保土耕作,同时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防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构筑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防线;加强河(沟)道生态治理与保护,整治村庄、居民区、景点环境卫生,杜绝垃圾、污水入河进沟,确保行洪空间和清水下山,构筑水土保持生态保护防线。
3.2 河西平原地下水源涵养区
河西平原地下水源涵养区位于河西地区山前冲积扇,面积52.31 km2,占全区面积的17%,涉及5条小流域。区内地形平缓,以倾斜平原为主,部分地区有冲沟或沟渠坡地,在建或拟建供水厂1处、污水或再生水处理厂4处。该区是北京西部山前特色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台区现代都市农业和文化休闲产业的集中发展区,也是北京市重要的地下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该区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区域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再利用能力有限,农业面源污染及畜禽养殖等污染现象存在,地区水环境、水生态问题较突出,人居环境质量亟待提升。由于地势倾斜,南部及东南部局部低凹地带洪涝灾害风险较大。
因此,该区应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依法清理违法建筑和排污口;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建设、循环农业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农田林网建设等措施,提高农业生态功能,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通过生态城市、绿色城镇和绿色隔离建设,在村镇人口集中区采取“五同步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结合河道支沟治理,拓展沟道生态空间,建设湿地、雨水滞蓄调节设施,拦截污染物,净化水源。
3.3 永定河沿岸地表水源涵养区
永定河沿岸地表水源涵养区位于永定河沿岸,面积24.70 km2,占全区面积的8%,涉及3条小流域。区内地形平缓,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水土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该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和生态河流廊道,是保障北京生态安全和水源安全的重要区域,但区域内林草覆盖率不高,永定河两岸部分区域生活垃圾、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人居环境质量整体不高,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对区域河道水体环境和地下水影响较大,急需改善和治理。
因此,该区应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五同步治理”,结合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建设,提升改造现有林分,增加景观植物和基础设施,统筹岸线景观建设,对河湖滨岸敏感区实施保护修复,建设河岸滨水生态清洁小流域,维护河道及周边水环境,提升河流防洪排涝能力。
3.4 河东城市径流控制区
河东城市径流控制区分布在河东地区,面积161.93 km2,占全区面积的53%,涉及12条小流域,地形平坦,除局部零星有5°以上的起伏地形外,大部分地区坡度在5°以下,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该区城市人口密度大,开发强度高,地表硬化面积大,汇流作用强,极易形成降水径流、积水成涝,造成雨水资源流失。同时,在降雨径流的携带下,泥沙、污染物等进入雨水管网或河道,淤积管网,加剧河道水体污染。
因此,该区应调控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涵养地下水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型小流域。综合应用微地形、湿地、集雨式绿地、透水地面、雨水调节池等措施,提高雨水有效入渗,减少径流积涝,降低城市内涝风险,避免地面泥土冲刷进入路面或管网。水源保护地及周边,应严格控制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城市面源污染,合理调节土地利用,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面的“渗、滞、蓄、净、用、排”措施体系,形成城市统一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自然保护系统,使治理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达到海绵城市径流排放要求。
4 结 语
丰台区水土保持区划分为西北山地土壤侵蚀控制区、河西平原地下水源涵养区、永定河沿岸地表水源涵养区与河东城市径流控制区共4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其中:西北山地土壤侵蚀控制区应重点保持土壤、涵养水源、防灾减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水源安全和人居安全;河西平原地下水源涵养区应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和限制地下水开采,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永定河沿岸地表水源涵养区应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涵养水源、维护水质,提升绿色走廊景观和生态品质;河东城市径流控制区应调控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涵养地下水源。丰台区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与宏观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