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免疫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2021-07-08衡德茂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稀释剂母源养殖场

文│衡德茂(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农业农村局)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做好免疫接种不仅能够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还能够提高生猪的存活率,降低养殖投入成本。在实际生产中,生猪的免疫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因免疫效果差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危害到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介绍了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规避不良影响,提高免疫效果。

一、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

1.猪群原因。

(1)母源抗体干扰。新生仔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主要来源于初乳中的母源抗体,而当仔猪体内有比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时,很有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后并没能诱发免疫反应而是中和了母源抗体,这使得仔猪既没有了母源抗体的保护,自身也没有产生免疫力,导致免疫效果差。

(2)营养因素。日粮中的每一种营养元素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养均衡的日粮才能够保证动物的生长发育同时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当生猪养殖场的饲料选择或配制环节出现问题,没有按照生猪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配制合理的饲料,则会导致饲料的营养水平较低、营养不均衡或出现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甚至盐分过量引起食盐中毒等。当生猪缺乏维生素以及镁、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时,机体对抗原的免疫能力会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产生免疫反应。霉变的饲料饲喂生猪后也会影响其免疫反应,这是由于黄曲霉毒素能够影响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少抗体的生成,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受到影响,补体产生量降低。另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血清中蛋白质浓度偏低,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受到抑制,淋巴因子的激活延迟,免疫系统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免疫的效果达不到正常水平。

(3)应激反应。生猪的免疫应答是受到神经、体液以及内分泌等多系统调节的,同时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猪舍内温度不当,尤其是新生仔猪舍内温度过低,会使得生猪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与温度一样,环境过于潮湿、通风不良、养殖密度过大、长时间运输、饲料突然改变或者转群、去势、断尾、打耳标等也都容易使生猪的免疫力受到影响。

2.疫苗原因。

(1)疫苗质量。只有合格的疫苗才能够使动物产生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目的。目前,兽用生物制品的市场规范性较差,很多中小型的疫苗生产企业自身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灭活疫苗存在灭活不彻底的现象,这样的疫苗注射后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还有可能因为返毒等原因导致生猪患病。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利益,减少疫苗中的有效成分,将疫苗用的真空瓶换成普通药瓶,这样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疫苗容易受到污染,从而失效。

(2)疫苗的运输和贮存。疫苗是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部分疫苗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的,每一种疫苗都有相应的运输和贮存要求。油佐剂灭活疫苗通常需要2~8℃环境下保存,冻干疫苗需要-15℃以下保存。如果疫苗保管和运输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在保管或运输过程中不注意温度问题或反复冻融,很容易导致疫苗的效力降低或消失。

(3)疫苗稀释剂。冻干疫苗在使用时需要配合特定的稀释剂,稀释剂不规范使用可能会引起疫苗效力降低或失活。疫苗稀释剂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免疫的效果,如果稀释剂没有经过灭菌或已被污染,则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3.操作原因。

(1)免疫器械的消毒。为了避免感染,每次免疫接种前应对免疫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如果在免疫前没有对免疫器械进行认真的消毒,免疫器械中有可能残留之前使用过的疫苗积液或其他污染物,使用时会造成疫苗的污染,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导致生猪死亡。

(2)免疫程序不合理。各个地区生猪流行的疾病都有一定的差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进行免疫接种前应根据当地常见的疾病以及每种疾病的流行规律来制订符合养殖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盲目的照搬照抄其他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可能会漏防本地区的常见疾病,造成生猪发病。

(3)多种疫苗混合使用。每一种活疫苗都应单独使用,且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间隔一定的时间再进行其他疾病的免疫。如果同一时间混合使用多种疫苗,疫苗之间容易产生干扰作用,比如猪瘟疫苗和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疫苗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

4.疾病。一些疾病会影响生猪的免疫反应,例如猪圆环病毒病Ⅱ型或猪细小病毒病等,这些疾病都会抑制生猪的免疫功能,此时注射疫苗不能完全诱导免疫反应,影响免疫效果。

二、对策

1.保证营养均衡。生猪的营养状况能够直接影响其免疫能力,营养水平较高的生猪其非特异性免疫力也会比较高,所以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较为重要。各个生理阶段的生猪对营养的要求不同,配制日粮的过程中应当按照生猪的生理特点配制符合其体质的日粮,以提升其生产性能、提高其免疫能力。

2.关注猪群情况,加强饲养管理。对于新生仔猪应当及时监测母源抗体水平,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避免因母源抗体含量过高而导致的免疫失败,也要注意不要出现免疫空白期,使仔猪处于没有保护的状况下。同时,尽量避免应激反应,给生猪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意外噪音,将圈舍内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定期清扫、消毒圈舍和运动场,避免饲喂冰冻、发霉的饲料。

3.规范免疫操作。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在免疫前将所需的各类器械、药品,以及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另外,接种前要保证生猪处于健康状态,患病猪要视情况进行免疫接种,每次注射后要更换针头,不得同一个针头注射多头猪。对免疫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免疫人员对免疫接种工作的认识,将“防大于治”的思想贯彻并落实,提高其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好生猪养殖场的免疫接种工作。

4.注重疫苗采购和贮存过程。疫苗的采购要选择正规渠道,可以通过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联系所需要的疫苗,或选择大企业生产的正规疫苗。如果是中小型的疫苗生产企业应当要求其提供兽药生产许可证和兽药GMP证书,仔细检查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批件等相关的文件,保证采购的是正规疫苗。另外,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对疫苗进行运输和贮存。通常情况下,疫苗的运输和贮存需要低温、避光、轻拿轻放,还要注意疫苗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内使用疫苗。

三、结语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需要细心观察猪群状况,当猪群出现异常时,应第一时间将生猪隔离、检查、诊断,并对症治疗。定期做好疫病的检疫工作和疫苗抗体效价的监测工作,对于抗体效价水平较低的生猪要及时地进行补免。尽量减少生猪的引入,如必须引入时要做好产地检疫,不在疫区和受威胁区引入生猪,新引入的生猪要经过隔离后,确保其没有任何传染病才可以混群饲养。

猜你喜欢

稀释剂母源养殖场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229Th的分离和测量方法
稀释剂物化性质对羟肟萃取剂萃取铜性能的影响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热电离质谱测定钙同位素过程中双稀释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