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区薄基岩下浅埋薄煤层开采研究
2021-07-08禹小玮
禹小玮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近年来,浅部煤炭易采资源逐渐减少,薄煤层作为优质资源日益受到重视。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显著增加了煤矿的收益。
1 概况
南梁井田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中部,地处神木市与府谷县交界处黄羊城沟北侧的府谷县境内。南梁煤矿隶属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产能3.00 Mt/a,井田面积约22.960 8 km2。井田内可采煤层为6 层,其中主采的3-1煤全井田可采,平均厚度为2.92 m,赋存稳定。目前,南梁煤矿原有采矿证范围内一水平的2-2煤已基本回采完毕,现已进入二水平3-1煤的开采。
南梁煤矿井田东部扩大区东西长约1.5 km,南北宽约4.4 km,面积约5.19 km2。扩大区内赋存有6 层可采煤层,与原井田一致。其中,一水平的1-2煤仅在区域北部赋存,煤层厚度1.10~2.30 m,平均厚度1.58 m,煤层埋藏深度45.11~137.32 m,底板标高在+1 193.00~ +1 200.44 m 之间,与2-2煤层间距为29.74~40.62 m,平均34.13 m。
2 开采扩大区必要性的分析
2.1 可行性
从煤层厚度及埋藏深度来看,1-2煤属于薄基岩浅埋煤层[1-3]。根据基岩厚度对薄基岩工作面顶板安全开采类型进行划分,基岩厚度 h >14 m 可安全开采;7.2 m <h <14 m 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可安全开采;3.85 m <h <7.2 m 为基岩厚度的开采危险和灾害易发区域,要采取顶板管理的强化措施才能实现安全开采;h <3.85 m 很难保证工作面安全开采。扩大区内基岩厚度大于7.2 m的区域东西长约1.5 km,南北宽约1.8 km,面积约1.74 km2。因此,从安全角度来看,1-2煤开采是可行的。
2.2 必要性
扩大区1-2煤安全开采范围内地质资源量为2.69 Mt,可采储量为1.42 Mt,生产能力按照0.60 Mt/a考虑,1-2煤服务年限1.7 a。本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原则,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充分利用资源,尽快完成一水平与二水平之间的交替,1-2煤的回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 开采方案
原有采矿证内的2-2煤已经回采完毕,一水平只有东部扩大区内部分的1-2煤和2-2煤还未开采。该区域内1-2煤与2-2煤平均间距约31 m,煤层间距不大,因此该部分1-2煤利用203 盘区巷道进行开采是合理的。
目前,203 盘区南翼已基本回采完毕,北翼20302、20304、20306、20308 四个工作面已回采完毕,20310 工作面巷道及切眼均已掘进完毕,形成通风回路。
考虑到1-2煤可采范围较小,且位于203 盘区东北部紧挨井田边界的位置,确定利用已有的20310工作面运输巷和20310 工作面辅助运输巷,将下一个工作面的带式输送机巷(即20312 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提前掘进,为203 盘区1-2煤开采时的主运输、辅助运输及回风服务。
井下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因此确定203 盘区2-2煤通过辅助运输上山与1-2煤连接。移交时203 盘区1-2煤需风量约55 m3/s,采用一条回风上山即可满足回风需要,确定回风亦采用暗斜井形式连接上覆1-2煤层。根据前述1-2煤赋存条件,1-2煤与2-2煤层间距平均为34.13 m,主运输可采用主运输上山和溜煤眼两种形式连接1-2煤。因此,主要针对主运输形式的不同,提出了如下两种巷道布置方案。
3.1 主运输上山方案
利用已有的20310 工作面运输巷作为1-2煤集中回风巷,从20310 工作面切眼巷道约92 m 处沿东偏北26°方向布置一条回风上山,倾角约15°,斜长140 m;利用已有的20310 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作为1-2煤集中运输巷,从巷道约1175 m 处沿南北向布置一条主运输上山,倾角约12°,斜长144 m;利用新掘的20312 工作面运输巷作为1-2煤集中辅运巷,从巷道约910 m 处沿南北向布置一条辅助运输上山,倾角约6°,斜长289 m。三条上山掘进至上覆1-2煤后,沿1-2煤布置一组三条南北向的主运输、辅助运输及回风巷道,构成盘区内1-2煤的运输和通风系统。
3.2 溜煤眼方案
利用已有的20310 工作面运输巷作为1-2煤集中回风巷,从20310 工作面切眼巷道约92 m 处沿东偏北26°方向布置一条回风上山,倾角约15°,斜长140 m;利用已有的20310 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作为1-2煤集中运输巷,巷道内铺设一条带式输送机,1-2煤采煤工作面设置溜煤眼,溜煤眼上口与1-2煤工作面巷道连接,下口正对1-2煤集中运输巷内铺设的带式输送机,溜煤眼高34 m,直径3.0 m,仓容300 t;利用新掘的20312 工作面运输巷作为1-2煤集中辅运巷,从巷道约910 m 处沿南北向布置一条辅助运输上山,倾角约6°,斜长289 m。两条上山掘进至上覆1-2煤后,沿1-2煤布置一组两条南北向的辅助运输及回风巷道,构成盘区内1-2煤的运输和通风系统。
3.3 方案比选
从技术方面来看,两个方案主要差别集中在主运输的连接方式。方案一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方式,工作面来煤直接搭接1-2煤北翼盘区巷带式输送机。该方案具有系统简单、驱动集中、易于控制、检修方便的优点,但是带式输送机下运时易撒煤。方案二采用工作面溜煤眼+带式输送机方式,工作面来煤通过溜煤眼至1-2煤集中运输巷带式输送机。该方案具有输送带安全系数较高、保证连续均衡生产的优点,但是煤炭转载环节多,通风管理较复杂,溜煤眼易堵塞,处理困难。
从经济方面来看,两个方案主要在于主运输方式不同带来的井巷工程量投资的差别。方案二(即溜煤眼方案)井巷工程量较小,投资较少。方案可比工程量比较详见表1。
表1 方案可比工程量比较表
通过对两个方案进行比较,经济投资上两个方案相差不大。方案一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系统简单,易于控制,但是方案井巷工程量较大,前期投资高,且带式输送机下运时存在撒煤情况;方案二虽然煤炭运输转载环节多,且溜煤眼积煤易堵塞,处理困难,但1-2煤运量不大,通过适当增大溜煤眼直径等方法可解决,方案井巷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低,同时可以保证连续均衡生产。因此,确定采用方案二(溜煤眼方案)。盘区巷道布置方案如图1。
图1 盘区巷道布置方案
4 结语
为进一步加大煤炭资源采出率,结合矿井开拓、开采现状,以提高资源采出率为中心,充分利用已有生产系统、减少环节、快速建设,来实现薄基岩浅埋薄煤层安全开采的目标,不仅有利于提高煤矿效益,亦可为其他矿井相似条件下开采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