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2021-07-08张祯
张祯
编者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互设计逐渐成为设计的研究趋势,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以系统性的理论方法对交互设计进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事理学的中心思想强调协调内外部元素关系,对外部因素进行最优化处理应用,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方案设计,解决矛盾。文章通过事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交互设计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交互设计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事理学与交互设计
事理学一词源自国外哲学概念,在国内则由柳冠中先生在《事理学论纲》提出。事理学遵循实“事”求“是”的理念,事理学中的“事”是外部因素的总和,因此设计的过程应该首先研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从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中确立设计的目的,这一过程叫实“事”,“理”则指的是规律,“理”是“事”的纽带,连结了“事”的各组成元素,也是关系的体现。选择造“物”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彩等內部因素,这一过程叫求“是”。事理学的理论特点在于通过对生活中的事进行调研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抓住实质,提出达到系统目标的最优化解决方案。
交互设计,即对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和产品产生的互动进行设计。Gillian认为,交互设计是指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对用户而言,其使得产品易学易用,提高了产品使用效率,让用户使用过程中能有轻松愉悦的交流和体验;而对设计师而言,交互设计是研究用户心理、生理等特点,对产品的精心设计规划,目的是增强交互性,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整体使用体验。
交互设计起源于计算机软件,起初通过对计算机交互的研究,探索新的计算机使用方式,使其便于被普通用户所接纳。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互设计逐渐开始辐射各行各业,不论是信息技术、互联网还是实体产品、服务设计,都开始重视交互设计。然而,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的理念和方法,交互设计依旧缺少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框架概括其研究本体、描述它的决策规律。
事理学是以实践为检验的设计哲学,其关注的是在一定环境下,对外部限定因素进行探索,进而规划整合内部因素,形成系统的最优解决方案。对于交互设计而言,以事理学的思想为指导,其系统的全过程研究,符合交互设计以人为中心的特点。有利于深层研究不同人群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动机分析心理特征,从而了解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明确目标人群并根据具体情境下的不同需求为其设计真正适合用户特点的移动应用产品。交互设计的多学科融合特点也越来越需要事理学这种体系化的设计方法指导,从而增强交互设计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实现交互体验优化。
事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实“事”阶段
实“事”是对交互设计的背景、目标、内容、利益相关者的探索,往往以调研观察、访谈记录为主要手段。交互设计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需要设计师重新确定利益相关者、定位行为动机、考虑新的场景和环境等。在由“事”及“物”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外部因素的深入研究,才能确定目标用户,挖掘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进而对相应场景进行定位,研究其行为方式,为接下来的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求“是”阶段
事理学是通过对“事”的研究去进行造“物”,因此,对于组成“物”的内部因素也必须进行合理规划。这一过程是求“是”的部分。具体落实到交互设计而言,交互是因为有了“动作”和相应的“反馈”才形成了一个回合的交互行为,其研究的根本是用户行为,当行为成为设计的研究对象后,传统的功能、结构、材料、色彩等物理属性不再能完全反映“物”的内部构成,其内部因素远不止于此。因此,除了材料、结构等传统因素外,运营策略、商业模式等也不容忽视。内部因素的研究阶段是概念设计阶段,也是创造新产品的阶段,这也间接说明了内部因素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通过内部因素的合理再规划,产出具体设计方案后,开始创建原型,对方案进行测试,收集反馈结果,对方案再次改进完善,最终落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时代的改变,方案会逐渐出现问题与不足,设计师需要持续关注交互设计方案,并及时更新完善,与时俱进。
结语
通过对交互设计和事理学理论的研究,不难发现,交互设计的研究中,充斥着事理学强调的“事”与“理”,我们在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事理学方法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工具,以达到全面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双方都强调对“过程”的研究,又成为其相结合的重要契机点。事理学对交互设计的影响是长久的,交互设计的研究在其指导下,会产生更为体系化的设计方法,而事理学的理论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实践验证,两者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之路[J].装饰,2005(01):6-9.
[2] Sharp H , Rogers Y , Preece J . Interaction design : beyo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
[3]Dan Saffer, 陈军亮, 陈媛嫄,等. 交互设计指南[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2-6.
[4]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0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