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7-08桑小十
桑小十
编者按:随着VR产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VR+”的行业新态势,越来越多的VR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探究VR产业与VR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分析VR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案例,为VR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建议,以期促进VR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VR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概述
VR产业概述
VR技术肇始于20世纪中叶,它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并结合多种模态的传感处理技术进而产生的具有立体三维空间的虚拟环境,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的方式,体验者可以通过特定设备与虚幻场景进行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VR技术包含三个重要的要素,它们也被称为3I,分别为互动性(Interaction)、沉浸式(Immersion)、想象性(Imagination),如图1所示。
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们迎来了VR产业元年——2016年。随后VR产业开始以燎原之势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VR产业已经初步具备规模,并逐渐呈现出成熟化的发展趋势,参与到虚拟现实领域的企业大幅增加。据研究得出,截至2020年8月,我国VR领域相关企业共有2.27万家,全国VR企业2020上半年新增1397家。如今V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如教育、体育、文旅、商业、工业、游戏等,已呈现出“VR+”的行业新态势。在VR产业不断扩张的同时“如何保护VR产业当中的创新成果”成为了保持VR产业活力、支持VR产业发展的必要解决问题,因此VR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VR知识产权概述
VR知识产权,可以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VR产业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所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双重性、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
随着VR产业的不断发展,VR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地域分布来看,美国就占了全球VR/AR专利的半壁江山,达52%。紧随其后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占15%,再来就是中国、欧洲、日本,分别占13%、11%、3%,如图2所示。从技术的分布来看,目前VR/AR软件类专利占比达90%,硬件为10%。从应用场景来看,娱乐类应用专利位居第一,占比达49%。紧随其后的是仿真训练、工业建筑、医疗等行业应用,分别占14%、12%、12%,如图3所示。从VR产业专利的法律状态来看,目前在审查的专利占比达30%,这说明VR/AR专利申请在快速增长中,众多企业及机构都在该领域大力投入,对技术的专利申请也大量增加。并且已经有三分之一的VR专利已经失效,其中因为期限届满的只占4%,多达26%的专利失效都是因为放弃、撤回及未缴年费,这也说明VR/AR技术正在快速更新迭代,致使大量专利不再有价值而被放弃[1]。
中国VR/AR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起步要晚于欧美国家,从2000年才开始起步,201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硬件类专利占比较高,达25%,这也是因为过去两年中国的VR企业大多以硬件为主的缘故。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VR领域的专利布局相对薄弱和滞后,缺少基础性的核心专利,未来还需加大在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2]。从VR专利申请领域来看,一线城市的VR公司的VR专利申请仍然领先于其他城市,国内的各个省市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南昌、青岛、长沙、广东、成都等地都纷纷开始建立VR产业基地。当然许多涉足VR领域的相关院校也申请了相关专利,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但申请的VR专利数量上相对较少。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对于VR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不成熟的状态,需要我们对VR产业所产生的创新成果进行有效保护,维护VR产业的良性发展。
VR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案例
VR产业的发展当中,关于VR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种类繁多,分布于各个领域,影响着VR产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在底层技术方面,2014年5月老牌游戏公司ZeniMax与刚刚被互联网巨头Facebook公司收购的虚拟现实公司Oculus一起卷入了一场专利诉讼案当中。Oculus VR公司及其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未加入Oculus VR公司之前曾经是ZeniMax旗下Id Software游戏工作室的一名员工,ZeniMax就正式起诉Palmer Luckey,指控其非法使用ZeniMax的知识产权。并在离职时拷走公司重要技术文件帮助Oculus设计出了Rift头显,违反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保密协议。这一起案件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后续几年,对双方公司以及后续的合作公司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VR著作权方面,2018年出现国内首例VR著作权案,北京全景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称同创蓝天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使用VR全景摄影作品,侵犯著作權。全景客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移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公司,拥有专业的三维全景拍摄技术,创作完成了《故宫》《中国古动物馆》两部VR全景摄影作品,其中,作品《故宫》已由北京市版权局进行了版权登记。同创蓝天未经许可,擅自在其主办的网站上传了《故宫》《中国古动物馆》两部作品中的VR全景摄影作品,侵害了原告享有的信息网络权。最后宣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62000元及合理开支32500元。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利也有弊,它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以及全新的体验,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维权的难度以及侵权的可能性,科技进步得越来越快,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我们要正确抓住VR产业发展的两面性,做好对VR行业创新研究成果保驾护航的工作,积极探索响应,促进VR产业良性发展,迎接新形势所带来的侵权新问题[3]。
实施VR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建议
2021年10月9号,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在《规划》当中提到了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等多种推进知识产权的方案[4]。因此对VR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力求进一步解决VR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在VR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使VR产业形成的知识成果同样能够受到有效的保护,进而促进VR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维护著作人权益
VR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VR技术也与各行各业有了深度的融合,人们对VR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但是现阶段,我国对VR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还是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与高速发展的VR产业产生了不平衡发展的现象。VR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法律空白尚未完善,在我国,VR知识产权的著作人尚面临着“无法可依”的法律真空状态,VR产业呼唤法律的保护。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VR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相关建设,法律是强制约束人们行为的最有效途径[5]。进一步规定VR知识产权的受保护范围、规范受保护状态,通过法律的手段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VR知识产权保护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参考国际优秀条约以及相关案例,解決在VR产业发展背景下的版权保护、创造、管理、运用等问题;进一步规范VR产业市场规范,明确著作人权益;重视立法透明度,增强社会大众、VR企业、VR产业协会立法参与度,提高立法的效率与质量,保证法律规范的有效运转,确保能够及时根据VR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领域所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效的规范和调整。
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体系,保护创新活力
健全VR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协作体系,把有效地遏制侵权行为作为重点工作,整合现有VR知识产权的执行力量,建立高效、专业、联动的VR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队伍,提高执法力量,做到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实行防范与打击并行,加大执法部门对侵犯VR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震慑其他侵权违法者[6]。针对大型VR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以及与其他行业联动侵权事件要开展专项调查行动,加强对版权、专利、技术等VR知识产权的执法效力,完善VR知识产权举报制度,畅通VR知识产权保护救济通道。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刑事司法部门搭建沟通桥梁,做到信息共享,加强VR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VR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的作用,健全案件交接以及处理机制,整合执法协作体系,完善执法相关机制,充分调动法院以及检察机关在VR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打击侵权行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加强刑事司法对VR知识产权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使得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以及司法机关之间形成有效联动,进而促进VR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案件的办事效率,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执法的角度,给予著作人一颗定心丸,保护创新活力。
加大行政保护力度,激发创新原动力
政府可以帮助国家有效进行社会管理和统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在VR知识产权保护当中处于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大政府对VR产业成果独创性的支持,增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以及个人的知识产权创造,促进产权运用,规范产权管理,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标准以及质量,推动VR知识产权的标准化以及产业化发展[7]。加强VR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VR产业持续良性发展。在保护VR知识产权以及创新成果的同时,政府要设定规范性更强、实行效力更高的约束法规,建立VR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构,专事专办,明确职责范围、工作原则以及法律责任,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制定VR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保障VR产业发展方向的可控性以及正确性[8]。
建设监督服务平台,提高保护意识
建立VR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服务平台,可以为知识产权执法过程中所牵涉到的当事人进行法律服务,对于使用者来说,在使用著作人专利时也可以合理规避触犯法律的风险。监督平台可设立大众监督专项通道,做到有效及时地在小范围内制止违法行为;设立平台宣传专栏,通过动画、游戏、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VR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普及,做好VR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设立涉外应对专栏,加强对海外VR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的研究,用于海外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咨询与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合理规避海外VR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风险[9];设立网上数据专栏,依据国家已有VR产业的版权、专利、底层技术等数据资源,为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提供便捷、准确、及时的VR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促进VR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在市场当中的合理利用。
结语
随着VR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融合,VR产业在进行着从点到面的扩张发展,VR创新技术成果层出不穷,关注VR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尤为迫切。正处于扩张发展的VR产业在创新活力不断迸现的新时代下,VR知识产权难免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技术难点以及法律规范难题,因此研究VR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了VR产业现阶段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只有解决VR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纠纷问题,才能真正为VR产业保驾护航,使其焕发创新活力,稳步前进,促进VR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李霞.从专利角度浅析VR产业的发展以及江西的现状[J].科技广场,2020(04):55-67.
[2]柳峰.虚拟现实(VR)企业的专利布局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3]吴爽.从专利角度解析VR与AR[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3):66-67,74.
[4]操秀英.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N].科技日报,2021-10-29(001).
[5]闻雁锋.当前高新科技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建议[J].法制博览,2021(25):173-174.
[6]詹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N].经济参考报,2021-09-29(001).
[7]邱洪华,赵思佳.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N].西安日报,2021-10-11(007).
[8]刘昭阳.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影响探析[J].科技风,2021(26):86-88.
[9]冯倩,张弘弢.保护创新成果 促进专利应用[N].贵州日报,2021-08-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