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论证显力度

2021-07-07付勇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客体论据事例

付勇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不仅要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而且要做到论据新颖典型,论证深刻有力。那么,如何才能让论证深刻而有力呢?这就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就要旁征博引,比较对照;就要善于推理,也就是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为了让说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可以妙用以下几种论证方法。

一、举例论证

“事实胜于雄辩”,要善于运用中外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作为论据来论证作文的中心论点。列举事例要有典型性,“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列举的事例还要新颖,俗话说得好:“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我们不妨来看下面这一语段:

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羡慕那些一鸣惊人之才。其实,一鸣之前必有“百鸣”“千鸣”“万鸣”,只是未使人惊而已。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画何止千万,据说他光是画蛋就画了几十天。莫泊桑在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几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一般高。(《“一鸣”与“万鸣”》)

在这一段议论中,作者为了论证惊人的“一鸣”之前,必有未能惊人的“多鸣”,并列举了达·芬奇画蛋与莫泊桑被退稿的例子。事例与论点紧紧相扣,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二、引用论证

为了强化作文的说服力,通常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定律、定理等来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引用论证。如为了论证时间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以下名言对观点进行论证:

时间就是生命。——鲁迅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

——高尔基

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李大钊

但是要注意,第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再好也不能引用。第二,引文要正确无误,切忌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如果不分背景、内涵地乱用,势必文不对题。第三,引用的内容一定要融入到分析论证中去,引而不论,就成了堆砌,成了冗词赘句,这是一些同学常常会犯的毛病。

三、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和它有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相同特点,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和客体事物具有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四、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一般有兩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如《劝学》中的一段文字: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里把“骐骥”和“驽马”、“蚓”和“蟹”从自身条件优劣、生存态度、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自然地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五、比喻论证

即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如下面一段文字就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即使自己是一枝雍容华贵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枝独秀”不算是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艘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双赢,你我共辉煌》)

同学们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论点以及论证的需要,恰当地选择论证方法,从而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客体论据事例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浅议犯罪客体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