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引领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

2021-07-07刘建徽罗琳

当代党员 2021年13期
关键词:科创重庆科技

刘建徽 罗琳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和主旋律,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重庆应聚焦科技创新这一重大命题,明确目标方向,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地区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链条中的“中介”平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链中的“中介”平台。强化科创平台建设有利于提高科技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有利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为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创新支撑力量,重庆应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个主平台,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主目标,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建设。总体来说,一方面,应推动各创新平台错位发展,增强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等科创区域的协同创新力,发挥溢出效应,带动重庆整体科创资源更加均衡分布;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实验室体系,优化科研力量配置,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功能互补、支撑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

具体来说,在创新平台建设上,一是要着力于要素集聚,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大量高端先进的创新要素资源和平台设施作为基础支撑;二是要着力于产业引领,成为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产业创新策源地是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标志;三是要着力于科技服务,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应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四是要着力于创新生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城市科技创新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市场的竞争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可持续的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资源在各区域的配置效率,从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重庆应遵循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策,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一是在制定鼓励创新的系列政策方面,建立基础研究人才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改革科技评价机制,完善支持各类主体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支持科技企业上市。二是在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积极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及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三是在完善人才政策方面,坚持创新人才数量与质量并重,在用才的同时要注重留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注重海外人才引进机制改革,加大力度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人才成长生态。

促进企业创新要素集聚,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当前,重庆在带动性强的科创企业、影响力大的科创平台、领军型的科创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等方面均有所欠缺。2020年,重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低于全国2.55%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重庆市创新投入强度不够,创新資源还需进一步整合集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需进一步夯实。

一是整合集聚企业创新要素。应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引育高水平的科创人才和团队,积极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重点整合和利用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资源,结合企业创新人才需求进行人才输送合作,加快企业创新要素与资源集聚,培育更多带动性强的科创企业。

二是加大创新投入强度。重庆提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速要高于7%以上目标,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增加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能够有效改善重庆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的状况。重庆还应形成更合理的创新投入体系,完善创新投入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是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首先,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企业稳步成长,促进企业研发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次,要积极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重点领军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扩大辐射范围;最后,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沃土,催化科创成果转化应用

要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人才培养是关键。谁能做到重视人才,增强人才创新能力,谁就能在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占据上风、赢得优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加大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力度,支持在渝高校全力建设高水平大学,更好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引领未来的作用;在调动科研院所人才创新积极性方面,鼓励重庆市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为市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样性创新人才支撑,以需求为导向开启人才输送的长期合作。

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引进工作要着眼于聚集人才、激励人才和服务人才,主要引进领军人才、杰出人才与青年人才,加强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与专业技术带头人,建设高水平学术交流地,让重庆成为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向往之地。

三是催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首先,要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基础;其次,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接轨;最后,要着力解决科技创新企业下游相关问题,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催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者分别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科创重庆科技
重庆客APP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科技助我来看云
在这里看重庆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