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价值研究

2021-07-07康丽莉林素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受血者血型筛查

康丽莉 林素娥

有研究显示经血型免疫抗体进行检查时,其检出率仅为2.0%,在实施输血之前采取有关抗体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可发现不同血型的免疫抗体,从而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极大的降低了输血不良事件[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血型鉴定的试剂灵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A型、B型及O型血因鉴定出现误差所引发的速发型溶血反应[2]。但因受到疾病、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受血者体内产生的不规则抗体会引起迟发型溶血反应的发生。人类血型抗体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一类是ABO血型规则抗体,共包含抗-A、抗-B、抗-AB,另一类为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是指排除ABO血型以外的免疫性抗体,在不规则抗体中最常见的是IgG抗体[3]。在输血过程中,不规则抗体是配型初配不顺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有关不良反应的主要引发因素,在输血治疗前进行该项检查,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选择血液,更是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的概率。本研究针对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价值展开分析。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0年1—12月我市各临床用血机构委托我站进行疑难配血的355例病例临床输血病历,收集其详细资料及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标准:(1)临床病历数据资料完整的患者;(2)具备输血指征,属于合理输血的患者;(3)生命体征稳定,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者;(2)在输血治疗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制剂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0例、165例,患者年龄18~86岁,平均(52.0±4.5)岁。

1.2 方法

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操作规程为参照实施抗体筛查操作,在进行输血治疗前3天采集受血者静脉血标本,血液标本剂量为3~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做离心处理,时间约为10 min,将血清标本分离开。筛选红细胞、抗人球蛋白凝胶后,做好标记,利用生理盐水对预筛检的红细胞进行调整,上调为0.8%,再将标本分别放置到做好标记的微管中,即时放入受检者血清,最后进行孵育,孵育的温度为37℃,孵育时间为15 min,孵育后将其放入血型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经肉眼方式对其结果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阳性(+):红细胞呈现出相互凝集的状态,进而在凝胶柱上端或中间悬浮,根据血细胞悬浮在凝柱上的程度分别判定为+++、++、+;阴性(-):对筛检的红细胞进行游离后,有凝胶柱底部有沉降出现[4]。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对照谱细胞标记,当对比结果,如二者相符,即可判定为阳性抗体。

表1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

表2 不规则抗体特异性

2 结果

2.1 筛查结果

在355例患者中有过输血史275例,无输血史80例。350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其中190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阳性抗体的检出率约为98.59%。在检出不规则抗体的350例患者中91例患者为血液病及肿瘤疾病,所占比例为26.0%。详情数据见表1。

2.2 特异性

350例患者中290例为Rh系统抗体阳性,73例患者为抗-E抗体阳性,抗-DC抗体阳性70例,抗-D抗体阳性72例,抗-e抗体阳性75例,另外60例患者为MNS系统抗M抗体阳性。详情数据见表2。

3 讨论

输血治疗是临床中不可替代且重要的一项救治措施,对于正常人来说血液约占体质量的8%,当健康人一次性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时,失去的血浆及无机盐在1~2 h内经组织液渗透至血液可得以补充,可以在一天内恢复,但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约需3~4个星期的时间才得以恢复[5-7]。当一次性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15%时,机体代偿机能不能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则需要进行输血治疗[8-10]。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往往需通过输注血液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对于患者来说输血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血型鉴定技术也获得了一定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常规血型鉴定所出现的误差有所降低,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降低,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然而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其他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输血之后依然可能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且控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1-13]。

在为患者实施输血治疗之前若不能进行有效的筛查可能会在输血过程中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等,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发输血过程中各种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血型免疫抗体,尤其是溶血反应,血型免疫抗体带来的不良反应最为严重,所以输血治疗前均应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以确定受血者是不是有不规则抗体,提高输血的安全性[14-15]。

有很大一部分迟发性溶血反应是因Rh血型抗体所引起,Rh(-)人群在输注Rh血型不符的血液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抗-D抗体。据相关研究称,每输注血液(1 U含有非D抗原)之后,患者抗-D抗体发生率约为1.6%,输血次数越多产生抗-D抗体的概率则越高,最高可达20%[16]。不仅输血这一因素,不规则抗体的引发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母婴Rh血型不合,换句话说,相比男性而言,女性体内Rh血型抗体发生率要远远更高[17]。

在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输血治疗前一天,需要对受血者体内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即可,这样即可获得充足时间判定输血者体内的抗体特异性,从而根据筛查的结果配置相符的血液。临床上一般需要采用酶介质法、抗人球蛋白介质法等方法实施检测,其中前者主要用于检测Rh系统免疫性抗体,存在妊娠史、输血史人群均为适用人群[18];后者则对有流产史、多次输血史人群适用,同时也可排除血浆中的特异性蛋白,避免受其干扰,其准确性更好,更是快速的配置了相符的血液[19]。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后可精准的判断体内的抗体特异性,为患者配置相符的血液,降低了输血后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在临床中除了ABO型系统之外,Rh系统、MNS系统等也是存在的,妊娠与输血均为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因素。这两者之间共同的特征是红细胞致敏后溶血的现象,盐水介质中红细胞不能凝集。Rh系统的抗-E抗体、抗-DC抗体、抗-D抗体等均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型免疫性抗体,同时还有MNS系统之中抗-M抗体等[20]。E抗原体在Rh抗原中的阳性率要远远低于D抗原等其他抗原,因此抗-E抗体检出率相比其他抗体如抗-DC、抗-D和抗-e抗体等高出很多。在输血因素的影响下,在输血之后1~2个星期,免疫性抗体效价即可处于高峰,此时极易诱发溶血反应,由此可见溶血反应强弱、抗体效价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因此临床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临床中抗-Lea等比较少见的抗体来说在输血之后也会引发比较严重的溶血反应,因此在输血治疗前必须实施严格筛查。

此次研究中,355例病例中,350例患者体内有不规则抗体,其中190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阳性抗体的检出率约为92.1%;在350例被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中,其中290例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类别为Rh系统抗体,具体为73例患者为抗-E抗体阳性,抗-DC抗体阳性70例,抗-D抗体阳性72例,抗-e抗体阳性75例,另外60例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类别为MNS系统抗体,为抗M抗体阳性。经研究发现,在对355例疑难配血输血患者检测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2.1%,也就是说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比较复杂,不规则抗体中较常见的是由Rh血型系统受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抗-E抗体检出率为20.9%,是Rh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不规则抗体。经过抗体筛查后,配血精准性提升,同时输血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减少,使输血更为安全。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1]中的相关规定,在患者采取输血治疗之前,应对输血者及献血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对患者Rh(D)血型进行常规的测定,保证各条件没有误差后才能实施输血治疗。对于配血初配不顺利的患者、或曾接受输血治疗、有妊娠史、未来近期需多次输血者来说应常规进行抗体的筛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总而言之,临床常见的不规则抗体大部分为Rh血型系统及MNS血型系统,在实施输血治疗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减少,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受血者血型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