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填反压法处治滑坡设计
2021-07-07卫亚辉
卫亚辉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K12+100—K12+280段路基于2019年5月14日开始强夯施工,路基从2019年5月24日开始填筑,2019年6月26日路基填筑高度为7~8 m,发现已填筑的路基边坡以及路基填方坡脚位置有多条不规则裂缝,坡脚位置有3条沟天然形成土包(开挖出土质为粉土及粉质黏土),土包原地貌也存在不规则裂缝。开始由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为2~3 cm,经过10 d左右时间观察,出现多条不规则裂缝,裂缝宽度为4~5 cm,后续裂缝宽度随时间持续增长,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慢,此处的裂缝对填方路基主体存在滑坡及坍塌的安全隐患。
图1 边坡裂缝分布位置图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本段边坡属于剥蚀堆积黄土丘陵区,微地貌为黄土冲沟,呈鸡爪状,本项目产生裂缝的边坡以填方边坡形式通过。
2.2 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主要为耕植土、第四纪上更新统(Q3eol)粉土等,上第三纪上新统(N2pl)洪积粉质黏土、粉土、钙质结核,二叠纪石千峰组(P2sh)强-中风化泥质砂岩夹泥岩与泥岩互层,现分述如下:
a)Q3eol粉土 黄褐色,稍湿,稍密,稍有光泽,稍有韧性,刀切面粗糙,干强度差,局部夹粉质黏土,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具Ⅱ级自重湿陷性,湿陷深度约6~12 m。
b)N2pl粉质黏土 黄褐色,硬塑,有光泽,韧性中,刀切面粗糙,干强度一般,局部夹粉土,局部含有钙质结核。
c)泥质砂岩夹泥岩与泥岩互层(P2sh) 灰白或红褐色,强风化,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岩体较完整。
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拟建公路项目处于鄂尔多斯断块(山西部分)中北部的兴县——石楼南北向褶带。项目区属长期稳定地块。
根据《山西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工点所在岚县境内基本烈度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 s。
2.4 水文地质条件
本勘探区无常年流水,季节性地表径流沿沟谷汇入汾河,属黄河水系。
勘探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本次勘察期间未揭露稳定地下水位。
3 滑坡成因分析及边坡稳定性计算
3.1 边坡滑动成因分析
滑坡坡体为二元结构,上部为Q3eol粉土、下部为N2pl粉质黏土,层间结合面为红黏土,项目区在5至6月期间降雨较多,雨水下渗,聚积在红黏土层无法下渗,造成坡体抗剪强度降低,外加在修建公路时,该段路基为填方边坡,需要在坡体上部加载,在附加载荷作用下该段边坡产生滑动,综合上述因素,导致滑坡发生。
3.2 边坡稳定性计算
根据地层情况,推测潜在滑动面为粉土与粉质黏土交界面,通过地勘钻孔资料确定:未受扰动①层粉土天然工况下c=18 kPa,φ=22°,扰动后或降雨工况下适度折减;未受扰动②层粉质黏土天然工况下c=25 kPa,φ=18°,扰动后或降雨工况下适度折减;交界面天然工况下c=10 kPa,φ=18°,降雨工况下适度折减。典型断面图如图2。
图2 典型断面图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同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采用传递系数法[1]反算Fs值来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其计算一般表达式如式(1)、式(2):
式中:Ti、Ti-1为第i块、第i-1块滑体的剩余下滑力,kN/m;ψ为传递系数;Fs为安全系数;Wi为第i块滑体自重力,kN/m;φi为第i块滑体沿滑动面土的内摩擦角,(°);ci为第i块滑体沿滑动面土的黏聚力,kN/m;Li为第i块滑体沿滑动面的长度,m;αi、αi-1为第i块、第i-1块滑体与水平面的夹角,(°)。
力学参数取值参考有关试验值,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反压前后正常工况及折减后非正常工况c、φ值,取Ti>0,进行Fs反算检验,表1为边坡稳定分析计算表。
表1 边坡稳定分析计算表
按照式(1)、式(2)经反算得,反压后正常工况Fs≥1.3,非正常工况Fs≥1.2,满足规范要求。
4 回填反压法处治滑坡设计
4.1 回填反压法介绍
回填反压法是一种通过坡面下压土来增加坡体稳定性、防止不稳定坡面发生重力侵蚀的沟坡防护工程。反压填土是在滑坡体前面的抗滑部分推土加载,以增加抗滑力。填土可筑成抗滑土堤,土要分层夯实,外露面坡面应进行坡面防护或绿化,堤内侧要修渗沟或碎石盲沟进行暗排水,土堤和旧土层间修隔渗层,填土时严禁堵住原来的地下出水口,要先做好地下水引排工程及坡面排水工程。
4.2 回填反压法设计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及地勘资料,填方边坡已经完成清表填筑,裂缝产生处主要集中在原填方边坡二级边坡及坡底原地面,为推移式滑坡[2],且滑坡前缘为自然黄土冲沟,空间足够,因此决定在一级边坡平台处开始对产生裂缝部分进行反压回填设计,具体设计布置见图3回填反压设计平面布置图。对开裂部分路基开挖重新填筑,填筑要求按路基要求执行。填挖结合部设置台阶,台阶宽度大于等于2.0 m,并设置内倾4%的横坡。其后对回填反压部分采用静力压路机逐层回填反压,回填土方利用附近边坡开挖弃土,反压土方压实度不小于90%,回填反压区顶面保持3%横坡。
图3 回填反压设计平面布置图
4.2.1 排水设计
为保证加固效果,减少地下渗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从原沟头与边坡相接处顺自然沟底修建碎石盲沟引出回填反压区,盲沟采用1×1.5 m尺寸,同时为防止雨水下渗对原地面稳定性不利的情况,盲沟下部及两侧外包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采用两布一膜的结构;盲沟上部外包渗水土工布,渗水土工布的规格采用Ⅱ级。坡面排水采用M10浆砌片石排水沟,下设10 cm厚砂砾垫层,K12+280处坡面排水沿边坡与原地面交接处设60×60 cm排水沟引至自然沟底排出,K12+100处坡面排水沿边坡与原地面交接处设150×100 cm排水沟引至自然沟底排出,同时沿一级边坡与回填反压交接处设60×60 cm排水沟接坡面排水,以起到将路面及一级边坡汇水引出回填反压区的目的。
4.2.2 防护设计
回填反压处治后在沟口狭窄处对边坡按1∶2的坡率每10 m一级进行削坡卸载,同时在每级边坡处增设8 m宽平台,在坡脚增设M10浆砌片石护脚加固,护脚按仰斜式挡土墙形式布置,墙高4.5 m,埋深大于2 m。同时对回填反压区进行坡面绿化,保持跟主体工程绿化的一致性。
5 结语
回填反压作为一种处治滑坡的常用技术手段,在处治由降雨及施工附加载荷导致的滑坡且空间限制不大时,具有良好的处治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