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元分析

2021-07-07刘英慧张永红潘孝富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源研究生因子

刘英慧, 张永红, 潘孝富

(西南大学 国家治理学院, 重庆 400715)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持续壮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来,我国在校研究生从1949年仅629人到2019年286.37万人[2],研究生群体数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有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国家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主题.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3].综上,不难看出国家及相关部委、中小学及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至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还是下降呢?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根据文献检索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才逐渐进入学者视线,直到2000年后才引起广泛关注.在以往调查研究中,诸多研究者以SCL-90(symptom check list 90)为研究工具,但由于调查研究的时段、地点以及样本自身等客观因素的不同,研究结果差异也较为明显.以往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生心理健康议题主要可分为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较为乐观.例如:熊燕等[4]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较为乐观的程度,整体水平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第二种态度是一般或是不乐观,比如:解晓龙等[5]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没有明显的改善,其个别因子有显著效应.在子群体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也只有个别因子达到中等效应.柳晓琳等[6]对医学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医学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综上,相关研究结论在以往不同时期均存在不同差异,为了准确、客观的探寻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丰富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领域研究以及与前述元分析结果做对比,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方法和结论基础上,参照候佳伟等[7]提供的横断历史元分析法,从1999年1月至2020年1月文献资料中筛选出78篇,均为2000—2017年符合研究条件且保证一定质量的文献.需要说明的是,2018-2020年没有符合选用标准的文献.在研究群体上将其控制在硕士研究生群体,并在人口学上进行横向对比,提取相关数据信息,以期探析我国研究生(仅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社会和高校了解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完善心理育人机制提供重要遵循.

简而言之,本研究具体探析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2000年至2017年间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怎样的变化?(2)横向对比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探析4组子样本(男女、年级、文理、生源地)与年代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以及随年代发展不同群体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SCL-90为研究工具[8].该量表涵盖了90个题项,有从1级到5级的评定等级,其中1表示“无”,5表示“严重”.量表共有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个“其他”因子,该因子主要分析饮食及睡眠情况,但其因为不属于上述任何因子的题项内,因此,研究者一般不对其进行分析.

1.2 研究程序

1.2.1 文献搜集

本文文献筛选方法参照辛自强等[8]提出的原则,并结合本研究现实情况,制定了以下标准:(1)研究工具使用统一测量工具(SCL-90);(2)研究至少报告一组子样本(研究生一年级与研究生非一年级)的9个因子描述性分析结果(N,M,SD);(3)根据以往研究生领域的发展,本研究时间设定范围在1999-2020年;(4)研究对象为全国综合类大学招生研究生;(5)对同一群体不同年份的追踪(如研究生一年级新生)进行拆分样本,录入对应的年份.

为了尽量避免误差,本研究文献的排除标准为:(1)特殊群体如:少数民族学生、军人院校、警察院校、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博士研究生等群体;(2)样本数据(N,M,SD)存在模糊错误或难以修正的研究;(3)同作者用已有数据重复发表情况;(4)为了防止重复,剔除同样采用元分析计算的常模研究.

据此,在学术数据库中,主要涵盖各学术期刊及硕博论文,分别以“SCL-90”“研究生心理健康”为题名、主题词、关键词搜索并筛选时间为199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文献.在筛选数据时以文献中作者取样时间为准.如若在文献中取样时间未提及,则可根据其提供的相应信息进行梳理推测.对于那些推测时间难度较大的研究,可借鉴以往研究做法,如辛自强等[8],Twenge[9-10],均以发表年减去2年.

1.2.2 文献编码

根据上述步骤,结合辛自强等[8]提出的研究方法.最终本研究选取从2000年至2017年符合标准的文献78篇,共69 294名研究生,除了2014年、2016年、2017年各1篇,2000年2篇,其余年份平均每年4~5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分布状况

此外,依照研究特点及步骤,本研究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了编码.由表2可见,这些文献多数来自普通刊物和学术论文中,被试样本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东部等地区.

表2 文献变量编码表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明晰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化,本文参照辛自强等[8]提出的研究方法,计算出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如表3所示.

表3 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据表3,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分析结果表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焦虑和敌对等因子与年代之间存在负显著相关(P<0.01).控制样本量之后,敌对因子在P<0.01的水平上没有显著相关.即从2000年到2017年,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焦虑因子上获得明显的改善,而在躯体化、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没有明显变化.

此外,本研究按照以往学者Twenge[9],辛自强等[8]的研究途径,计算出2000—2017年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均值以及效果量,通过效果量d或解释率r2来更清晰的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随年代的变化,如表4所示.

表4 2000-2017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变化

据表4,从2000年至2017年研究生的9个因子均值减少了0.01~0.24(M变化),下降了0.02~0.46个标准差(d),即9个因子下降了1%至22%不等(r2).依据 Cohen[11]对效果量(绝对值)大小的区分,当效果量d大于0.5时可视为“中效应”,即肉眼可见.并足以引起重视的效应;大于0.8时视为“大效应”;0.2~0.5之间视为“小效应”据此,由表3可知,强迫症状、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接近小效应,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这5个因子均属于小效应.这说明,从2000—2017年研究生心理健康在这7个因子上有变好趋势,其变化的幅度属于低等程度.

2.2 不同性别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不同性别研究生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本研究对43组不同性别的研究生(见表1)进行分析,详细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性别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据表5,男女研究生均在偏执、人际关系2个因子上与年代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即从2000年至2017年以来,随年代变化男女研究生在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上均有明显的改善.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基本没有变化外,在男性研究生群体上年代可以解释7个因子2%至20%的变异,在女性研究生群体上年代可以解释女性7个因子2%至13%的变异.其中男女研究生解释率最高的因子有人际关系和偏执.这说明在这两个因子的问题上男女研究生均有一定改善.

2.3 不同年级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关于研究生新生研究共有33组样本数据(见表1),通过样本量进行加权之后,年代与研究生一年级和非一年级的9个因子的相关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年级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据表6,不同年级研究生各因子与年代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非一年级研究生的抑郁因子(17%)的解释率显著高于一年级(r2).这说明,非一年级的研究生抑郁情绪比一年级的新生情况更好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会更好的调整自己,有更清晰的规划,进而在面对压力时更加平稳和理性.

2.4 不同专业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分析,本研究排除了特殊专业的群体,如:警校类、医学护理类、博士研究生类等,主要针对综合类大学,较为普通的文理科学生为对象,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分析,如表7所示.

表7 文理专业研究生SCL-90 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据表7,文理科专业各因子与年代之间没有显著相关.理科专业的学生在恐怖因子(25%)的解释率显著高于文科专业的学生(r2).这说明,理科专业的学生在恐惧等心理压力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改善.这可能是由于理科专业大部分偏男性居多,并且理科专业在就业方面比文科优势更明显,在面对未来发展时有更宽的就业选择,进而降低了对未知的恐惧心理.

2.5 不同生源地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以不同生源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究2000—2017年来不同生源地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关系,如表8所示.

表8 城乡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据表8,不同生源学生各因子与年代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在强迫症因子上,城市生源的学生解释率(6%)偏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r2).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等因子上,城市学生的解释率比农村学生略高,这说明,城市生源的研究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上均比农村生源的学生略好一些,这可能是农村学生在经济上的窘迫而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

3 讨论

3.1 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化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研究生SCL-90各因子均值减少了0.01~0.24(M变化),下降了0.02~0.46个标准差(d)即9个因子下降1%至22%不等(r2).强迫症状、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下降程度接近小效应,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这5个因子下降程度属于小效应.即从2000—2017年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这7个因子上得到低水平的改善.综合近年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严重,而是呈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该结果与杨新国[12]研究相符.除此之外,相较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研究生随着心理的成熟和生活阅历、经验的不断丰富,有些心理问题会自然减弱或消失,同时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本研究则认为,除了上述结论外,随着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社会和高校不断加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和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为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2 不同性别研究生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

此外,为了更客观的探究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年代之间的变化,本研究以横向对比方式划分4组样本(男女、年级、文理、生源地).结果表明,年级、文理、生源地3组样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年代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在性别方面,男女研究生的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与年代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即从2000到2017年男女研究生在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上均有显著的改善.这或许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信息科技技术越发成熟,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拥有更多的渠道,会接收更多不同的观点,这些多元化的思想和认识促使高学历的男性和女性以更开放、更包容以及更理性的心态去思考一些偏见问题.因此相较于早期社会,当代研究生在人际关系和思想偏执的问题上有着低水平的好转.

3.3 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

从研究生年级来看,研究生一年级与研究生非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年代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对比年级来看,非一年级研究生的抑郁因子的解释率显著高于一年级.这说明,前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化的辅导工作成效“延时”体现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同时高年级的研究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更强的适应能力,进而缓解了抑郁情绪的产生.此外,一年级研究生在焦虑、偏执因子上的解释率比非一年级研究生略微好一些.这可能说明,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注重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入学之初便进行心理健健康筛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展针对性的入学辅导以及老生帮扶工作,这些活动帮助新生减少对新环境的焦虑和消极的认知.

3.4 不同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

从研究生文理专业来看,理科生与文科生的心理健康水与年代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以往于奎龙等[13]认为理科生的学业压力较重,其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文科生.但本研究发现,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理科生心理健康的7个因子解释率均略微高于文科生,这说明随年代发展理科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文科生要好一些.这可能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为理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便利和高效的实验条件.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技术领域的重视和培养,对理科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理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薪资方面更容易获得心仪的结果,这些好的就业趋势可能促使理科生产生积极的择业认知[14],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志向与能力,潜在的缓解心理健康等问题.

3.5 不同生源地研究生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

从生源地来看,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年代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等因子上,城市学生的解释率比农村学生更高,即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上城市学生有略微的改善.而农村学生在经济上的窘迫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5].总体而言,以往多数研究都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高校除了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在物质方面应该给予家庭困难的学生必要的帮助,减轻其生活压力,同时更应关注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重点放在塑造健康人格和情绪调节的教育上.

综上,本研究认为:从2000年到2017年,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偏执问题上有低水平的改善,在其他因子问题上仍需要加以重视.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不仅要面对来自学术、就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更需要其在学业上进行长时间的学术研究、田野调查以及项目申报等高强度的科研工作.在婚恋与经济上,研究生正处于一个适婚年龄阶段,个别学生已经步入婚姻生活,同时,高房价、高物价带来的经济压力亦让多数研究生深感力不从心,并在兼顾学业与家庭方面也面临着焦虑感与紧迫感.在就业方面,研究生毕业时需要面临相较于以往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淘汰,就业压力持续增强.因此,笔者亦可以认为,分析并缓解多样的压力来源可使得今后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虽然国家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不断增加,但深入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仍是重大的研究议题.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中,仍需要国家与社会各界,以更大力度支持和帮扶研究生,更有针对性的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和现实压力,进而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高校也应该继续注重培植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土壤,夯实已有的推动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并为推进其发展继续提供支持.

3.6 研究局限及展望

本文的元分析研究虽遵循以往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标准和程序,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不足方面.首先,本研究所收集的文献质量上还缺乏一定的齐性问题,这对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在进行文献筛选时,虽严格遵循“同质性”标准,但在许多看似符合标准的文献中,依旧难以辨别每一篇文献研究是否排除了误差影响(如专业混乱的影响)等.最后,在研究时间上,虽按照元分析的标准将不确定的研究时间,按照发表时间均减去2年,但还缺乏一定的准确性,这还需要研究者们在今后的类似研究中加以明确.在专业领域上,本研究仅在人口学统计上相对简单的对文理科专业、生源地、年级、性别进行了探讨,所能体现的参考价值微乎其微.在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研究者们还可以对更多特殊专业领域(体育、音乐等)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探讨,以及从家庭环境的角度去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积累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预防和有针对性的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献策.

4 结论

本研究对2000年至2017年78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呈小幅度下降趋势.SCL-90各因子均值减少了0.01~0.24(M变化),下降了0.02~0.46个标准差(d).在控制样本量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这5个因子与年代之间有显著负相关(P<0.01).(2)在4组样本群体中研究生一年级与研究生非一年级、文科与理科、城市与农村SCL-90各因子与年代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在性别群体中,偏执、人际关系因子与年代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猜你喜欢

生源研究生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跨省生源调控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