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1-07-07张文婷李传双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问卷毕业生

张文婷,李传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金融学院,杭州 310053)

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云物大智移区”等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会计行业,“互联网+”的影响是深刻和巨大的,如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财务会计工作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会计工作的需要。[1]数字经济时代,以培养会计核算与监督型人才为主的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3]

一、问卷调查方案的设计

围绕项目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团队成员在设计调查问卷前,先后与浙江杭州及安徽芜湖等地的近 20位企业财务负责人、在浙江杭州的相关高职院校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资深专家教授进行沟通请教,设计出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填写的调查问卷和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填写的行业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为两类,毕业生调查问卷和行业调查问卷。分别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和行业企业的角度来了解“互联网+”对会计行业与会计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第一类是面向已经在会计岗位就业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6道题目,同时设置了单选题、多选题、简述题,主要涉及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对学校专业教学过程及人才培养的评价,“互联网+”时代的岗位适应性以及毕业生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类是行业调查问卷,旨在调查“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会计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帮助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去了解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才是行业所急需的人才。因此,企业调查问卷的设计集中关注“互联网+”时代行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的能力的具体表现。问卷共 15道题目,同时设置了单选题、多选题和简述题,发放对象包括 10家国有独资企业(如杭钢集团等)、7家国有控股企业、8家民营企业、2家外商独资企业和5家中外合资企业等32家不同性质的单位,其中,制造行业占31.3%,批发零售业占 15.6%,金融业占 12.5%,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占 12.5%,其他行业占12.4%,建筑业占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 6.3%。

二、“互联网+”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本次调查由课题组成员及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组成的调查小组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本项目调查共发放了214份调查问卷,其中,会计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150份、行业调查问卷64份(每个企业两份:财务总监或人力资源部经理、主办会计)。通过电话预约,采取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为201份(其中毕业生有效调查问卷141份、企业有效调查问卷60份)。受访毕业生主要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提高了调查问卷的针对性。

(一)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分析“互联网+”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1.对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影响

毕业生对学校会计专业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的评价以及对开设课程的多少情况,回答情况几乎不分伯仲,说明高职学生对学校开设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关注度不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动性不够高。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老师的教学态度评价中,很好的占49.6%,较好的占44.0%,一般的占6.4%,较差和很差的老师没有,说明学校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教学态度端正、教学认真,注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很好的占 31.2%,较好的占 56.7%,一般的占10.7%,较差的占1.4%,说明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得到学生肯定,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质量成正相关。课堂教学质量除教学态度外,还受到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影响。[4]毕业生对专业教师教学的趣味性的评价中,很好的占14.2%,较好占39.7%,一般的占45.4%,较差的占0.7%,说明专业课教师在课堂讲授时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创新不够、互动性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影响了教学效果。[5]

2.对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影响

该题是一道有7个答案的多选题。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在岗工作年限最短的1年,最长的有8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排在前 3位的依次是会计职业道德(95.7%)、专业实操(93.6%)和互联网知识(91.5%)。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岗位的历练、社会的磨炼,毕业生对学校注重对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感触很深,且想法一致。就当下来说,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操能力仍然是学校培养和关注的重点,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等知识也是“互联网+”时代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6]毕业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认为开发1项创新项目就属于创新创业的占24.8%,认为自己开办公司、开店当老板就属于创新创业的分别占29.1%和 27.7%,认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就属于创新创业的占18.4%。说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毕业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还存在误区。笔者认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毕业后无论自己是开发创新项目,还是开公司、开店当老板的,毕竟是少之又少。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统计报告显示,2015—2018届高校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稳定在高职3.8%左右、本科1.9%左右、全国总体2.9%,且呈略有下降趋势。

3.对会计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的影响

该题是一道有4个答案的多选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毕业的学生无论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有多长,都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技术能力对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说明从事会计岗位人员如果没有计算机应用能力,今后将无法立足于该行业。调查发现,互联网思维及管理会计知识对现在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且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与会计的融合度会越来越大,会计岗位职能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了。

(二)从企业调查问卷分析“互联网+”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1.对毕业生评价与资历素质要求的影响

在毕业生能力总体评价方面,认为满意的占比40%,比较满意占比53.3%,一般满意占比6.7%,不太满意的为0,说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工作态度是端正的,工作能力与敬业精神得到了单位认可。但企业在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评价方面,很好的占比26.6%,较好的占比 30%,一般的占比 36.7%,较差的占比6.7%,说明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差距,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方面,要求是博士的占比6.7%,要求是硕士的占比28.3%,要求是本科的占比38.3%,要求是专科高职的占比 26.7%。从调查问卷填写的企业性质分析,国有大型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偏高,而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不高。笔者认为,随着会计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和会计职能的转变,专科高职会计专业如果不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挤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堪忧。

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方面,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不难发现,诚实守信占比100%,遵纪守法占比100%,良好的身心素质占比96.7%,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占比 93.3%,终身学习占比93.3%。足以说明会计职业令人羡慕,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法纪意识和身心素质,工作责任心要强,同时还要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及时掌握信息化技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时代的会计岗位工作。

2.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影响

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调查问卷设计了6个答案的一道多选题。经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时代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

由图1可知,“互联网+”时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知识要求排名前三位的是专业基础知识、法律税务知识和经济金融知识,这些均是传统会计在履行核算与监督职能时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此同时,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信息技术知识、财务风险管控知识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也是从事会计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这足以说明,“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化、智能化与会计的深度融合,会计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对知识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统核算监督型会计的范围。

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方面,调查问卷设计了8个答案的一道多选题。经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互联网+”时代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由图2可知,“互联网+”时代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均为 100%,说明新时代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这两项基本能力;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占比91.7%,说明企业对毕业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与工作中的沟通协调能力也非常看重,这方面能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的是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情况;再者就是近八成或超八成的企业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税务处理与审计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管理会计能力,说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职能已经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1.明确“精核算、善分析、懂管理”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会计行业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变化发展得非常快,会计从业者要积极应对并跟上这种变化步伐,要将过去的以算账、记账为主的会计人才转变成综合性、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因此,必须重新定位“互联网+”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多举措地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确保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人才目标的实现。譬如,可以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精核算、善分析、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以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此外,从调查问卷可知,目前专科层次的高职会计专业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积极创办本科层次高职会计专业已迫在眉睫!

2.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职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实现从核算型会计向现代管理会计的转型,需要以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课程内容的取舍为突破口,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将“1+X”智能财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全方位纳入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取舍上,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以压缩学时,为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切实培养出“精核算、善分析、懂管理”的“互联网+”时代的高素质会计技术技能人才。

3.深化“三教”改革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 20条”)明确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不例外,从“传统会计”向“大数据与会计”的转型,“三教改革”是关键,是重点,更是难点。笔者认为,抓实“三教”改革需要以教师为核心、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法为手段。

(1)“三教”改革,教师是核心。要根据“职教 20条”的要求,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作为一种制度来贯彻执行。鼓励会计专业老师到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的会计行业进行挂职实践锻炼;定期选派专业教学骨干到国(境)外进行访学研修,学习国(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技术。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领导都非常注重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如笔者所在的财会金融学院每年都会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脱产挂职锻炼或赴国(境)外学习研修。

(2)“三教”改革,教材是基础。要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光有一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教材。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突破传统的纸质教材,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教材的形态和内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第一,实现会计教材的理实一体化。加强与会计行业的深度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以“书证融通”为切入点,这样就可以打破理论教学的局限性与枯燥性,强化其实践性,与会计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与“活页式”教材。第二,建设数字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如短视频、动画、图形、文字、测试题等,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设计,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中与项目化或活页式的教材相配套,并及时将会计行业的新规范、新准则、新内容等充实到教材和教学资源中,充分发挥活页式教材的作用。

(3)“三教”改革,教法是手段。“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平台、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以及各省、各高校自己搭建的学习平台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老师提前将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平台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做到带着问题进教室,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且有目的地学习”。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学生无法到校上课,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各校都严格按照上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设施方案。

四、结语

“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必将助推会计实务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会计人才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这种挑战,用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的会计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创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在会计行业的转型和变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问卷毕业生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